垃圾分类调查报告
样本数据显示,53.8%的居民对目前垃圾箱分布的满意度一般, 23.1%的居民表示不满,由此可见垃圾箱的分布状况有 待改善。
11、可在的地方设置可回收垃圾桶 、
由样本数据示可了解到一些大型的公众场所,如: 车站,商业闹区,公园广场,可回收垃圾箱的设 置都是很必要的。
12、对垃圾分类的相关政策了解情况: 、对垃圾分类的相关政策了解情况:
样本数据显示,53.8%居民所在的小区都没有设置分类 垃圾箱,而46.2%居民表示没有。由此可见小区分类垃 圾桶布置的情况不尽相同,但没有设置的比有设置的情 况要多一些。
18、小区里的各种垃圾处理地点在处理垃圾时会 、 可回收” 不可回收” 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处理的情况 :
样本数据显示,38.46%居民所在的小区在处理垃 圾时进行分类。46.15%居民所在的小区很少在处 置的时候分类。15.38%的居民表示不会。这表示 垃圾分类的中间处理过程出现了瓶颈,并有待进 一步的解决。
二、调查方法:
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定量 方面:报告数据收集和分析主要采用了通过 问卷星网站(/)进行在 线问卷调查的方法;定性方面:对垃圾回收各 环节进行简单的研究。两种调查方法结合最 终形成报告。
调查样本特征: 调查样本特征:
一、调查时间 2011-11-18到2011-11-25 二、样本数量 共有11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00份 调查对象: 三、调查对象: 居住在广州的人群
19、所在的社区中,举办过关于垃圾分类主题的 、所在的社区中, 公益活动的情况
样本数据显示,76.9%居民表示他们社区从不举行垃圾 分类主题的公益活动。23.1%的居民表示很少。这突出 了社区在垃圾分类这一模块中的积极性不够,投入也不 够。
20、垃圾回收后,垃圾会怎么处理: 、垃圾回收后,垃圾会怎么处理:
16、这种回收分类的提高主要应采取什么措施: 、这种回收分类的提高主要应采取什么措施:
样本数据显示,76.92%的居民认为提高垃圾回收 分类应采取措施还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而其他居 民表示政府在实施力度和资金这两方面也应该加 大投入,增加设备。
17、所在小区是否有设分类垃圾桶的情况: 、所在小区是否有设分类垃圾桶的情况:
我国对垃圾的环境管理是从20世纪 年代开始的 我国对垃圾的环境管理是从 世纪80年代开始的, 世纪 年代开始的, 1986年国务院转发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的《关于处 年国务院转发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的《 年国务院转发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的 理城市垃圾改善环境卫生面貌的报告》 理城市垃圾改善环境卫生面貌的报告》已涉及垃 圾污染及防治对策, 圾污染及防治对策,正式开始了对垃圾的环境管 年建设部确定北京、 理。2000年建设部确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年建设部确定北京 上海、广州、深圳、 杭州、南京、厦门和桂林等八个城市为“ 杭州、南京、厦门和桂林等八个城市为“生活垃 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 截止2001年底,全国 年底, 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截止 年底 664个城市建有各类生活垃圾处理厂(场)740座, 个城市建有各类生活垃圾处理厂( 个城市建有各类生活垃圾处理厂 座 年处理量为7835万吨。如何开展垃圾分类和高效 万吨。 年处理量为 万吨 贯彻实施相关管理条例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城市 问题。 以广州为例, 日广州实施《 问题。 以广州为例,2011年4月1日广州实施《城 年 月 日广州实施 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 ),该条例至 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1),该条例至 ), 今已有7个多月 成效如何还有待考证。 个多月, 今已有 个多月,成效如何还有待考证。我们小组 就以广州为例探究城市垃圾的出路。 就以广州为例探究城市垃圾的出路。
垃圾分类调查报告分析
组员:
一、调查背景: 调查背景:
我国垃圾产生量逐年上升, 年清运量1.18亿 我国垃圾产生量逐年上升,2001年清运量 年清运量 亿 吨,仅有60%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处置,无害化 仅有 %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处置, 处理的不到六分之一。废旧家用电器、 处理的不到六分之一。废旧家用电器、建筑废弃 材料、 材料、报废汽车和废旧轮胎等回收和安全处置的 问题日益突出。露天堆放垃圾会产生硫化物、 问题日益突出。露天堆放垃圾会产生硫化物、氨、 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滋生病源微生物、蚊蝇和 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滋生病源微生物、 老鼠,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 老鼠,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严重危及人类和 动植物的健康。垃圾围城、 动植物的健康。垃圾围城、垃圾爆炸也严重危害 了居民生命健康、生活和工业生产。 了居民生命健康、生活和工业生产。垃圾污染和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已成为我国城市 急需解决的四大环境问题。 急需解决的四大环境问题。
1.社会对垃圾分类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市民对垃 圾污染的危害认识不足,分类收集、处理处置流程等相关 知识了解非常有限。对于本市垃圾清运方式、处置方法等 不甚了解,将处理场与回收站混为一谈,垃圾分类知识的 普及亟待加强。 2.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长期以来,垃 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转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基础设 施投入严重不足,垃圾的收集、中转、运输等设施不够完 善 3.缺乏完整的管理体系。政府缺乏政策支持,有关法律法 规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政府职能部门对源头减量、科 学分类引导不够,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贯彻运行体系。
有关部门为城市垃圾分类工作做了很多措施,虽然现在仍 然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但相信只要有心,就一定会把垃 圾处理好。科学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不仅仅是政府及有关 部门的事情,也是每一位城市居民的事情,城市是我家, 卫生靠大家!只要一人出一份力,我们的生活环境会变得 更美好!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让我们一起加油, 建设美丽家园!科学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刻不容缓,人人 有责。
城市垃圾的出路: 城市垃圾的出路:
当前处理垃圾的国际潮流是“综合性废物管理”,就是动 员全体民众参与三R行动,把垃圾的产生量减少下来。三个 R的行动口号是:一、减少浪费(R educe );二、物尽其用 ( Reuse );三、回收利用( Recycle )。当全社会的消费者都 这样做时,生活垃圾的总量和城市处理垃圾的负担就会大 大减少,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寿命就会延长。由此节约了土 地,降低了垃圾污染的威胁。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各方 面建设都需要资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状况难 以立即改变。而且,我国虽是资源总量大国,但人均资源量 却居世界后列。因此,我们既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 全部靠高投资、高科技来消纳垃圾,期望一次到位,又不能 对巨大的垃圾资源置之不理,任其泛滥成灾。
7、垃圾分类的知识来源于: 、垃圾分类的知识来源于:
样本数据显示7.7%居民的垃圾分类知识来自政府宣传公 告,38,5%来自报刊新闻,30.8%来自学校教育, 23.1%来自自身意识。由此可见政府可从报刊新闻和学 校教育两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8、周边环境中垃圾箱的分布合理性: 、周边环境中垃圾箱的分布合理性:
由样本数据显示可知我们周边的垃圾箱的分布是不合理 的。
9、你觉得分类垃圾箱的设置对改善环பைடு நூலகம்有帮助 、 的认识情况: 的认识情况:
样本数据显示这说,高达76.92%的居民认为垃圾 箱的设置是可以改善环境。这说明居民了解分类 垃圾箱的设置对环境的改善是有帮助的,可是依 然存在着没感觉和没有的认识。
10、对现在的垃圾箱分布是否满意度: 、对现在的垃圾箱分布是否满意度:
样本数据显示,只有7.7%的居民对垃圾分类相关政策是 了解的,而高达69.2%的居民对此表示不太了解,剩下 的23.1%的居民表示不了解。这说明了垃圾分类的相关 政策的宣传力度依然不够。
13、当前垃圾分类回收政策实行的可行度: 、当前垃圾分类回收政策实行的可行度:
样本数据显示,53.8%的居民认为当前垃圾分类回收政 策实行的可行度一般,46.2%居民认为无效果。这说明 垃圾分类政策有待改革和创新。
3、家人在倒垃圾时注意分类的情况 、
样本数据显示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够重视垃圾分类的问题, 行动热情不高。
4、周围生活的人们有自觉自愿地处理生活垃圾 、 分类的情况: 分类的情况:
样本数据显示高达76.92%的居民很少会自觉处理垃 圾分类的情况。这就说明了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不够, 不能自觉自愿地把垃圾分类。
14、垃圾分类体系的弊端: 、垃圾分类体系的弊端:
样本数据显示,76.92%的居民认为垃圾分类体系 的弊端主要是人们的意识不够,回收分类工作开 展困难,15.38%的居民认为垃圾箱的设置不够合 理。
15、当前垃圾分类回收政策实行的情况: 、当前垃圾分类回收政策实行的情况:
样本数据显示,当前垃圾分类回收政策实行遇到的问题 主要是,人们难以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分类的标准复 杂,也难以掌握,而且政府的投入不够。
中国城市的垃圾处理应走自己的路,发挥人民政府善于宣 传、组织、领导群众的特点,通过立法,由简到繁,从低级向 高科技过渡的方法,依靠群众,能做的先做起来,逐步加大环 保投资力度,趋向完善。江泽民主席指出:"绝不能靠浪费资 源,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造子孙孽。” 为了可持续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城市垃圾最根本的出路是 实行垃圾从源头分类,提高回收利用效率,尽快实现垃圾的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
四、样本分析
1、支持垃圾回收率达100% 、支持垃圾回收率达
由此可见,居民对于垃圾回收工作还是很支持的! 由此可见,居民对于垃圾回收工作还是很支持的!
2、平时注意并重视垃圾分类情况: 、平时注意并重视垃圾分类情况:
调出样本中61.54%的居民比较重视垃圾分类放置, 但有时会不注意。这说明了居民重视垃圾分类,可 实际分类起来却遇到很多问题,例如:分类种类不 明确,实施起来不方便等等。
5、是否清楚地了解什么东西可回收,什么东西 、是否清楚地了解什么东西可回收, 不可回收: 不可回收:
由样本数据显示,我们可以看出多数居民对垃圾回收的分类 都只是有点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