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试题 我们的中华文化(含2014年)

201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试题 我们的中华文化(含2014年)

201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试题我们的中华文化(含2014年)1.(北京东城区2014届高三3月调研)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 两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党派,不分阶层,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参与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来,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从文化角度,这是基于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B.“一个中国的原则” 是处理两岸关系的前提和基础C.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和归属感D.两岸人民是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定力量[解析] 1.题意表明,两岸同心,共圆中国梦,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体现了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故C符合题意。

A、B是政治生活角度, D是哲学角度,都不符合题意。

2.(福建福州2014届高三质检) 近年来,福州市持续打造三坊七巷文化、船政文化、昙石山文化、寿山石文化为代表的闽都文化品牌,全力推进“两山两塔” 及朱紫坊、上下杭、烟台山等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修复工作,城市形象和品位明显提升:这有利于①增强乡土文化对市民的感召力和凝聚力②铸造福州城市的文化品质,凸显城市个性③全面传承和发挥闽都传统文化对市民的影响④彰显现代气息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的古都魅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 2.题意表明,福州市的做法,突出了地方特色,把传统文化与城市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故①②④符合题意。

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并存,故③中全面传承传统文化的表述不当。

答案 D3.(湖北八市201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 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两档节目一问世,便在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响,分别创下全国第二、第三的收视佳绩。

其根源在于它们唤醒了深藏在炎黄子孙心中而在键盘时代淡忘了的汉字情结。

汉字书写热因此而兴起,其原因是A.回归传统,提高汉字书写能力 B.汉字作为“凝固的艺术” 具有无穷的魅力C.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鲜明标志 D.汉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解析] 3.题意表明,材料中的两档节目,唤醒了炎黄子孙的汉字情结,使汉字书写热兴起,这体现了人们对汉字在中华文化中重要性的认识,故C符合题意。

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并存,回归传统的说法是不恰当的,故A表述错误。

传统建筑是“凝固的艺术” ,故B表述错误。

汉字的发明为中华文明的传承提供了重要载体,D项中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的说法不当,故排除D。

4.(天津十二区县重点校2014年第一次模拟)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这首诗,引起两岸同胞的共鸣。

这种共鸣①是实现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反映了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③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两岸同胞的心中④体现了两岸同胞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 4.这首诗之以能引起两岸的共鸣,是因为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两岸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故②④符合题意。

这种共鸣也反映出两岸人民对同属一个中国的认同,是爱国主义的表现,故③符合题意。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故①表述错误。

答案B5.(天津十二区县重点校2014年第一次模拟) 天津市有非常丰富的传统美食,如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茶汤、干果、熟梨糕等民间特色小吃。

假如天津市应邀到德国慕尼黑市举办一个传统美食节,邀请你为此次文化交流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合适的A. 弘扬传统,推陈出新,革故鼎新B.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面向世界C. 博大精深,求同存异,相互尊重D. 尊重差异,平等协商,文化共享[解析] 5.题意一方面表明,天津传统美食丰富多彩,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表明,天津市到德国慕尼黑市举办美食节,这是进行中外文化交流的表现,在交流中要做到尊重多样,求同存异,故C项符合题意的要求。

答案 C6.(江苏南京、盐城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 在键盘时代,曾经习以为常的写字成了一种集体记忆。

我们应将汉字敬畏感重新提升到重要位置,担当起对祖国文化的坚守责任,让热爱汉字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我们之所以关注汉字,是因为①普及书法艺术,才能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②汉字能够传递中华文化,具有很重要的文化价值③汉字内涵丰富,书写汉字才能感受汉字美④汉字是中华文化基本载体和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6.题意表明要关注汉字,这是因为汉字的重要性,汉字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故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两项夸大了汉字的作用,表述不当,故排除。

答案C7.(河北石家庄2014届综合能力测试)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要求,城镇建设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合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回答19—20题。

19贯彻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有利于①全面保留农村文化②保护文化的地域特色③文化的传承与创新④求同存异、兼收并蓄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解析] 7.①中全面保留农村文化是不可取的做法,不选;材料主要强调要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情况保护文化的地域特色,故②③符合题意。

④不符合题意,不选。

8.(河北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二调)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若要雪耻,莫如自强” 的口号;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以《易传》的刚健、有为等原则,作为“变法” 的理论依据;孙中山受到刚健自强思想的影响,把“革命” 看成“天演之公例” ;中国共产党人则以“愚公移山” 的精神,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 。

这些体现了①史书典籍,是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②中华文化,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③自强不息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进取④爱国主义,贯穿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苦斗争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8.史书典籍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之一,故①错误;中华文化不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故②错误。

9.(山东潍坊2014届高三三月模拟考) 两岸艺术家共同绘制的大型陶瓷版画《锦绣中华山河图》,将大陆的黄河、长江、长城、黄山和台湾的阿里山、日月潭等美景尽纳图中,充分展现了中华大地丰富物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这说明①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②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③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④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 9.材料强调的文化的共性,并没有涉及到区域文化的个性,故③不符合题意;海峡两岸文化并没有从差异走向统一,④不符合事实,不选。

10.(江苏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 “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受到观众广泛关注,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汉字文化的重视。

这一活动A.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B.是对中华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C.标志着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代D.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解析] 10.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而不是活动,故A错误;这一活动不是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代标志,C错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人民群众的伟大社会实践,故D错误。

11.(广东广州2014届高三调研测试)2013年11月,首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会徽(见右图) 整体造型为具有立体感的地球形状,以最能体现岭南特色的荔枝红、芭蕉绿、珠水蓝为主体颜色,融合了“世界” 、“广府” 、“岭南文化” 等视觉元素。

会徽设计体现了广府文化A.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新辉煌C.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D.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性[解析] 11.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汉字和史书典籍,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源远流长和时代性,故B、C不选;会徽设计体现了岭南特色表明广府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性。

故选D。

12.(四川广安2014届高三一诊) “海峡浅浅,明月弯弯。

一封家书,一生的想念。

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

少小离家,如今回来,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一坛坛不是老兵遗骨,而是满满的乡愁” 。

这是2013年《感动中国》栏目组对台湾老兵高秉涵的颁奖词。

这说明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③两岸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④团结统一是民族精神的核心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12.材料中的乡愁一方面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一方面表明两岸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故②③符合题意,①与题意无关。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故④错误。

选B。

13.(天津五县区2013-2014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013 年 9 月 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演了深圳编创的大型儒家文化合唱交响曲《人文颂》专场音乐会,五个华彩乐章分别以“仁” “义” “礼” “智” “信” 为主题,用音乐向世界诉说儒家思想的要义,反响十分强烈。

材料主要表明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传统②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 ①④[解析] 13.中华儒家文化得到世界认同,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仁” “义” “礼” “智” “信” 经过几千年的岁月至今仍然广为流传,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

故选择①④。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②表述错误。

③与材料不符。

14.(江苏南京、盐城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 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为主旨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通过单纯而又简朴的方式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这启示我们要A.全面传承文化,弘扬中华文明 B.开展特色活动,传递中华文化C.加强文化交流,变革多样文化 D.坚持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解析] 14.试题分析:材料强调汉字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一活动有利于汉字的学习与传承。

因此B符合题意,CD与题意无关。

全面传承文化的说法是错误的,故A不恰当。

选B15.(湖北宜昌2014年元月高三调研测试) 嫦娥三号及其月球车的网上征名活动,激发了全国人民和海外同胞的参与热情。

在中华民族神话传说中,嫦娥怀抱玉兔奔月,玉兔善良、纯洁、敏捷的形象与中国探月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因此,从收到名称方案统计,“玉兔” 号64.99万余张,得票第一,国防科技工业局正式命名月球车为“玉兔” 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