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测量记录表.doc
高程
备注
1
BMA
2.1
+2.785
-0.011
+2.771
36.345
BM1
39.119
2
2.8
-4.369
-0.014
-4.383
BM2
34.736
3
2.3
+1.980
-0.012
+1.968
BM3
36.704
4
1.9
+2.345
-0.010
+2.335
BMB
39.039
∑
9.1
+2.741
-0.047
注意事项:1)记录表请填写字迹工整、内容完整、格式正确。
2)每一测站第一测回时第一次读数应调整至0°稍大一点度数位置,第二测回时第一次读数应调整至90°稍大一点度数位置。
表7-2各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导线长度/km
平均边长/km
测角中误差/″
测回数
角度闭合差/″
相对闭合差
DJ6
DJ2
一级
4
0.5
+2.694
测回法观测手薄
班级:组别:测量:记录:计算:日期:
测站
测回
盘位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个测回角值
两测回平均值
O1
1
左
A
B
右
A
B
2
左
A
B
右
A
B
O2
1
左
C
D
右
C
D
2
左
C
D
右
C
D
O3
1
左
E
F
右
E
F
2
左
E
F
右
E
F
标准要求: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盘左盘右角值差)不超过限值±40″,两测回均值不超过±24″。
备注
后视
前视
+
-
BM1
200.000
BM1=
200.000
检验
∑
∑a-∑b=
∑h=
1、画出闭合水准路线图示。
2、计算出闭合差及容许闭合差。
按测站数调整高差闭合差及高程计算表
测段编号
测点
测站数/个
实测高差
改正数
改正后的高差
高程
备注
1
BMA
12
+2.785
-0.010
+2.775
36.345
BM1
39.120
K+黑-红/mm
平均高差/m
备注
上丝
上丝
后视距
前视距
黑面
红面
视距差d
累积差∑d
(1)
(2)
(9)
(11)
(4)
(5)
(10)
(12)
后
前
后-前
(3)
(6)
(15)
(8)
(7)
(16)
(14)
(13)
(17)
(18)
1
BM1-ZD1
1426
0995
43.1
+0.1
0801
0371
43.0
+0.1
后106
38.2
+0.2
1713
1333
38.0
+0.1
后106
前107
后-前
0398
1523
-0.825
5486
6210
-0.724
-1
0
-1
-0.8245
4
ZD3-A
1891
1525
36.6
-0.2
0758
0390
36.8
-0.1
后107
前106
后-前
1708
0574
+1.134
6395
5361
+1.034
2
18
-4.369
-0.016
-4.385
BM2
34.735
3
13
+1.980
-0.011
+1.969
BM3
36.704
4
11
+2.345
-0.010
+2.335
BMB
39.039
∑
54
+2.741
-0.047
+2.694
按路线长度调整高差闭合差及高程计算表
测段编号
测点
测站长度/km
实测高差
改正数
改正后的高差
0
0
0
+1.1340
每页校核
前107
后-前
1211
0586
+0.625
5998
5273
+0.725
0
0
0
+0.6250
2
ZD1-ZD2
1812
1296
51.6
-0.2
0570
0052
51.8
-0.1
后107
前106
后-前
1554
0811
+1.243
6241
5097
+1.144
0
+1
-1
+1.2435
3
ZD2-ZD3
0889
0507
5
4
2
1/15000
二级
2.4
0.25
8
3
1
1/10000
三级
1.2
0.1
12
2
1
1/5000
图根
≤1.0M
1.5测图最大视距
20
1
—
1/2000
仪器
半测回归零差
一个测回内2C的差值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的互差
J6
18″
——
24″
三、四等水准测量手薄(双面尺法)
测站编号
点号
后尺
下丝
前尺
下丝
方向及尺号
水准尺读数
水准测量记录表
班级:组别:测量:记录:计算:
点号
水准尺读数
高差
高程/m
备注
后视
前视
+
-
BM1
100.000
BM1=
100.000
检验出闭合水准路线图示。
2、计算出闭合差及容许闭合差。
水准测量记录表(2)
班级:组别:测量:记录:计算:日期:
点号
上丝
下丝
视距
/m
水准尺读数
高差
高程/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