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
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萌芽阶段中国教育思想。
孔子是历史上最早提出“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即所有人都该接受教育,不分阶级、种族、贵贱。
故本题选A。
2.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做出系统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A.柏拉图的《理想国》B.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1632年出版《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标志,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其主要观点:提出“泛智论”教育;班级授课制等。
故本题选C。
3.美国学者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的史实,断言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被称为()。
A.交往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起源。
心理起源论的代表是美国心理学家孟禄。
心理学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无意识的模仿,把全部教育归因于无意识状态下的模仿行为。
故本题选C。
4.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的与社会生活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和一切社会所必须,并与人类社会始终,它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B.历史性C.阶段性D.生产性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社会属性。
本题大概意思是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属于教育的永恒性。
故本题选A。
5.孔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这段话表明孔子施教内容()。
A.具有灵活性B.脱离社会生产C.具有全面性D.结合社会生产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萌芽阶段中国教育思想。
题干中大意是:在上位者讲究礼节,百姓就不敢不尊敬,在上位者行为表里如一,百姓就不敢不从服从。
在上位者讲诚信,百姓就不敢说谎。
如果能做到这样,百姓都会纷纷前来拥戴,哪里用得着亲自种庄稼?题干中仁、义、礼、信均指统治阶级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忽视了与生产劳动的结合。
故本题选B。
6.一般说来,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人口数量和质量D.社会意识形态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
故本题选A。
7.在我国近现代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旧中国的学制。
1912年,南京政府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故本题选C。
8.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程类型属于()。
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类型。
活动课程又叫经验课程。
是打破学科之间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活动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故本题选B。
9.在一堂化学课上,张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挂图帮助学生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
A.实验法B.练习法C.作业法D.演示法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方法。
演示法是老师做给学生看,老师是主体,老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实验或播放有关教学内容的软件、特制的课件,使学生认识、学习、巩固知识的方法。
故本题选D。
10.根据学生个人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所处的位置来判定其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其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B.绝对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
相对性评价又叫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检测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优异,而不考虑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故本题选D。
11.某中学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学生观看《建国大业》等爱国主义影片,该校采用的教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法B.情感陶冶法C.说服教育法D.个人修养法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学德育方法。
情感陶冶法:通过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熏陶的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
本题中老师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的影片,属于情感陶冶法。
故本题选B。
12.小华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为维护社会公正,每个人都必须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但他又认为,契约可根据需要而改变,使之更符合大众权益,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华的道德判断属于()。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在后习俗水平中处于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
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
但同时又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
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
根据题干的描述,小华的道德判断处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属于后习俗水平。
故本题选C。
13.小林诚实内向、谦虚、勤奋,且具有亲和力,这些描述说明()。
A.性格特征B.能力特征C.气质特征D.认知特征1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本题中小林诚实、谦虚、内向等属于性格特征。
故本题选A。
14.在思维训练课中,老师让大家列举纽扣的用处,小丽只想到扣衣服,却想不到纽扣可以制作成装饰品、点缀衣服等其他用途,这种现象说明()。
A.功能迁移B.功能固着C.功能转换D.功能变通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问题解决。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其他方面的功能。
本题中小丽对纽扣就想到了扣衣服,没有想到其他功能属于功能固着。
故本题选B。
15.小刚利用改变物体接触面积大小或光滑程度的方法,来增强或减弱滑板的摩擦力。
这主要说明小刚能够运用()。
A.元认知知识B.描绘性知识C.情境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1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学习。
程序性知识又叫操作性知识,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说明要做什么和怎么去做。
故本题选D。
16.如果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比较复杂,结构化程度很高,又必须在短时间内加以掌握,他们最宜采用的学习形式是()。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合作学习D.互动学习1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的发现,只是需要将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相联系。
面临高难度、结构复杂的知识的时候,适宜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故本题选B。
17.在老师指导下,学生采用画示意图方式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促进自己所学知识的掌握。
学生采用的这种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监控策略D.组织策略1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策略的分类。
组织策略是指整合新知识与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常用的组织策略是列提纲,做示意图和运用理论模型。
故本题选D。
18.在一次心理知识测试中,关于短时记忆的容量单位,学生们的答案涉及下列四种,其中正确的是()。
A.比特B.组块C.字节D.词组1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记忆。
短时记忆是指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储存,保持的时间比感觉记忆长一些,但一般不超过一分钟的记忆,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1分,大约为7±2个组块。
故本题选B。
19.在归因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尽量尝试“努力归因”,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为在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
A.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B.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C.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因素D.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1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理论。
韦纳的归因理论中,努力程度属于内部不稳定的可控因素。
故本题选A。
20.作为教学的一部分,课堂管理能够教给学生一些行为准则,并促使学生行为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这说明课堂管理具有()。
A.维持功能B.缓冲功能C.发展功能D.解释功能2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课堂管理的功能。
课堂管理的发展功能是课堂管理本身可以交给学生一些行为准则,促进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帮助学生获得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学生逐渐走向成熟。
故本题选C。
21.在一次业务学习中,关于青春期后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什么阶段,教师们讨论激烈,提出了以下四种见解,其中正确的是()。
A.生理自我阶段B.心理自我阶段C.社会自我阶段D.经验自我阶段2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青春期的个体与学龄儿童相比,在描述自我时使用更多的心理学词汇。
故本题选B。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
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8分)22.【参考答案】正确。
本题考查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遗传因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物质基础和发展的可能性,人是的发展总是要以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一定的生命力为前提,在现实生活中,个体受到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使遗传素质发生一些改变。
故而该题是正确的。
23.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8分)23.【参考答案】错误。
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有以下四个方面:(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学生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4)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教学任务不仅仅是指给学生传授知识,还包括道德教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