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究Business research 总第388期
第22期
2011年11月一、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
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
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的一种激
励方法。
股权激励的模式主要包括:业绩股票,股票期权,虚拟股
票,股票增值权,限制性股票,延期支付,营者/员工持股,管理层/
员工收购,帐面价值增值权。
二、加强员工股权激励完善公司治理研究
(一)股权激励薪酬最大化的实现。
按照“办法”的规定,上市
公司可以采用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以及法律允许的其他方式进
行股权激励。
不管是限制性股票激励还是股票期权激励,经理人为
了实现自身股权激励薪酬的最大化,可以通过努力正确地工作增
进公司价值,促使公司股票价格上涨,实现股权激励设计的激励相
容;或是最小化获取股权激励的成本,即最小化股权激励的授予
(行权)价格以及通过盈余管理、
操纵信息披露时间与内容等方式故意抬高出售股权的售价等机会主义行为。
这种机会主义行为能
否实现,关键取决于经理人是否有能力参与或影响授予(行权)价
格的确定以及股票的市场表现。
(二)股权激励要与企业的盈利和绩效相挂钩。
股权激励作为
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鼓励高管人员为提高公司业绩、
增大公司市场价值而努力工作。
因此,高管人员股权激励的比例和数量必须同盈利和绩效相挂钩。
实现了盈利,奖励高管人员
的股份越多,才能实现股权激励的作用。
(三)加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会计信息披露监管。
完善信息
披露制度可以减少股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有效形成对上市公司
经理层行为的约束,降低其利用信息优势谋求私利的可能性。
由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只需股东大会批准即可通过,因此,在
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过程中做到信息公开、
公正,就尤为重要。
尽管目前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股权激励的
法律、法规,如《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境内)实施股权激励实行办法》
等,但是还应该进一步从《公司法》、《证券法》、《税法》及相关会计准则等多方面加强对在股权激
励实施中虚构业绩、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不正当行为的监管,进
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信息披露等具体要求。
根据中国股
权激励的实施特点,确定合理的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方式,完善上
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制度框架,为实施股权激励营造有法可依
的运行环境,逐步构建由证监会、证券交易所和行业协会共同组成
功能互补的监管体系。
(四)合理确定考核指标。
高管人员股权激励比例的确定。
应
根据实际完成的社会经济效益情况,并考虑高管人员在生产经营中所负责任的轻重及承担风险程度等因素具体确定。
具体实施时,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能全面准确地反映高管人员业绩的考核指标体系,可确定以下三类指标:资产经营考核指标,即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营运效果考核指标,主要包括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等;综合管理类考核指标,包括质量管理、产品开发情况、安全生产和公司管理与改革等。
其次,从考核标准看,初步考虑可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以下几个档次:一是完成由董事会确定的年度任务指标;二是年度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本公司最好水平;三是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居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四是年度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五)加强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合规性的监管。
针对目前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存在行权条件过于宽松、行权价格不合理等问题,合理制定股权激励要素(包括价格确定、有效审批机制、股票来源、独立财务顾问聘请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标准,增加股东、董事、监事、高管人员的违规责任与成本,建立合理的激励对象行权或退出的约束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合规性的监管,如引入“报酬返还义务”,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规定,如果企业财务报告违反规定而被监管部门处罚,其高管人员应将自财务报告公告起的一年内所领取的红利、处置公司股票已实现的收益等返还给公司。
“食言吐利”
条款作为一种事后救济方式,能较好地解决管理层采用虚增利润方法获得超额绩效收入的问题。
(六)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制度性保障。
就目前的状况来讲,股权激励制度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相当大的法律和法规约束。
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所需要的企业股票主要通过两个渠道:通过向内部增发新股和留存股票账户回购本公司股票来实现。
但目前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对上述两个渠道都做出了一定的限制。
不仅如此,《公司法》和相关的证券交易法规还对公司经理人持股和转让做出了种种限制和约束。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上市公司在激励合约中给予企业经理人的股权是以内部职工股的形式授予的。
但是,在1998年12月,中国证监会规定不再批准内部职工股上市流通。
这就意味着,企业经理人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无法在资本市场上流通交易,市场的价格信号与股票载体之间的联系被活生生地切断了。
于是,经理人无法通过激励合约获取相应的激励报酬,他只能通过成为内部人股东去谋求控制权收益。
这样一来,股权激励所导致的内部股东控制的负效应被不折不扣地实现了,而引入资本市场价格信号来提高企业价值的正向效应却完全无法获得。
参考文献:
[1]方厌煌.上市公司股票期权长期激励机制分析[J]经济师,2007(02)作者简介:刘晓芳(1963-),女,四川富顺人,经济师,研究方向:房地产经济。
加强员工股权激励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刘晓芳
(新疆塔里木建筑安装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43000)
摘要:
股权激励是一种有效的长期激励方式,但在我国的实践探索中还存在很多制约股权激励机制的因素。
本文就该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希望在逐步的探索中不断完善各项制度,保证激励作用得到合法、有效的发挥。
关键词:
股权激励;公司治理;考核指标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