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科目-循证医学-重点整理

公共科目-循证医学-重点整理

循证医学1.循证医学EBM:是有意识地、明确地、审慎地利用现有最好的研究证据制定关于个体病人的诊疗方案。

2.循证实践 EBP:循证临床实践:遵循证据实施临床决策成制定关于病人的诊治方案,临床决策包括病因、诊断、治疗和转轨等方面。

3.循证医学实践的三个组成部分:证据、患者、医生。

4.最佳的临床研究证据是指对临床研究的文献,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有关质量评价的标准,经过认真分析与评价获得的新进最真实可靠,且有临床重要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5.最佳临床证据的特征:①真实性②重要性③实用性6.循证保健----循证宏观医疗卫生决策EVIDENCE-BASED HEALTHCARE:是遵循科学研究证据制定关于一组病人、一个社区或一个国家医疗卫生政策和方针的决策方式,EBHC强调对个人、群体的任何保健策略的制定不仅要考虑资源和价值,还要以当前科学研究的最佳成果为依据。

7.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①高素质的临床医生②最佳的研究证据③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和知识④患者的参与。

8.循证宏观医疗卫生决策---必要性。

9.经过专家严格筛选和评价的新近最佳证据来源:1) 美国内科学杂志发表的ACPJC 附刊;2) 循证医学杂志;3) Cochrane图书馆;4) 临床证据10.循证医学实践的类别:最佳证据提供者(doer);最佳证据应用者(user)11.循证医学实践的步骤:①确定拟弄清的临床问题②检索有关的医学文献③严格的文献评价④应用最佳成果与临床决策⑤总结经验与评价能力。

12.临床问题的类型:①一般性问题(背景问题):是关于疾病一般知识的问题,可涉及到人类健康和疾病的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等方面;②特殊的临床问题(前景问题):是关于处理、治疗病人的专门知识的问题,也涉及到与治疗有关的病人的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等方面,包括:1)患者存在的特殊问题,2)干预,3)干预措施的选择,4)干预的最后结局问题。

③患者所关心的问题。

13.研究证据的来源①一级来源证据(原始研究证据)②二级证据是对原始文献研究证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整理和质量评估的二次研究证据,包括一些数据库和指南。

14.高质量的研究证据有以下共同特征:①明确拟解决的主要问题②明确的研究对象③明确的设计方案④干预措施与对照条件⑤影响研究证据质量的偏倚⑥研究指标及其意义⑦合理的统计学分析与评价⑧证据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15.系统评价是针对某一具体的临床问题,系统全面地收集全世界所有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结果,用统一的科学评价标准,筛选出符合标准、质量好的文献,进行定性分析或定量合成并加以说明,最终获得较为可靠的结论。

16.Meta分析是对目的相同、性质相近的多个医学研究结果所进行的一种定量综合分析,是包括提出研究问题、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检索相关研究文献、汇总基本信息、综合分析并报告结果等一系列过程,又称为荟萃分析。

是系统评价的方法之一。

传染病1.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2.感染:是病原体克服机体的防御机制,侵入定位于机体的某一特定部位,并生长繁殖的一种寄生过程。

3.我国三大传染病:乙肝、肺结核、艾滋病。

4.病原传播途径:①呼吸道:流感、麻疹②肠道:菌痢、HAV③虫媒及自然疫源:乙脑、钩体④体表与性接触:艾滋病血源:HBV、HCV传播方式。

5.流感病毒主要特征:易变异,故难以有特效疫苗,每3-4年一次小流行,每10-12年一次大流行。

6.传染病基本特征:1.有特异的病原体;2.具传染性;3.具流行病学特征(有公共卫生意义);4.常有季节性;5.有感染后免疫。

7.传染病发生感染的条件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两个因素。

8.病原体的特征:1传染力:引起易感宿主发生感染的能力;2.致病力:侵入宿主后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举例:医院的MRSA引起的病变较轻,社区的MRSA引起的病变较重);3.毒力:感染机体后引起严重病变的能力。

9.病原体的变异性:耐药性变异:结核杆菌(水平的基因移动);抗原性变异:甲型流感;毒力变异:狂犬病病毒10.机体的免疫力:针对某种病原微生物或其毒素产生的特异性抵抗力,常伴有非特异性活性的抗体或细胞参与。

非特异免疫: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11.传染病临床特点---阶段性: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到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用作预计接触者发病时间)前驱期: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症状明显期(极期):机体产生明显临床表现和症状,最能反映传染病特征的时期;恢复期:患者抵抗力逐渐增强,消灭病原体。

12.传染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如发热、皮疹、瘀点、瘀斑等。

发热: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皮疹:各种疹子出现的时间、部位、先后次序。

(可参考传染病学书,老师讲的比较简单,一带而过)13.传染病控制方面的主要成就:①消灭天花(1979年)②消灭脊髓灰质炎已有希望③预防和控制其他传染病。

14.一些流行病学数据:人类早期,传染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20世纪末,传染病死亡率已由50%-60%下降至10%以下。

我国传染病死亡率:20世纪50年代居世界第二位,20世纪90(?)年代居世界前十位。

老传染病:结核、鼠疫、白喉、霍乱、疟疾新传染病不断涌现:艾滋病、军团菌、SARS、禽流感-猪流感、O157艾滋病最主要的预防手段:健康教育,使用安全套12.SARS传播途径:近距离人-人传播,预防为主,开窗通风(只出现一年即销声匿迹,生物武器?)禽流感-猪流感:目前为止没有人与人传播的证据传染病发生的时空模型:地点、时间思考题:1.简述传染病的诊断和预防。

答:诊断包括传染病的病史、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特征等;预防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

2.试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以及传染病感染过程中可能出现哪几种表现。

答:基本特征为①有特异的病原体②具有传染性③具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流行性)④常常有季节性⑤有感染后免疫;表现为①发热及热型②毒血症状③常见体征如皮疹、瘀点、瘀斑、疱疹等。

3.试述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

答:①掌握适应症,有严格的用药指征。

②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用药前做药敏试验,提倡细菌检测,针对所感染细菌对症下药。

③严格按量、按疗程用药,随意中断、频繁更换等不规律用药都对患者不利。

④联合用药的指征是:病情危重(如败血症)或多种细菌混合感染,一般以两种为宜。

⑤不宜过早使用抗生素进行“试验治疗”。

⑥不要随意把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用药使用。

⑦非严重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黏膜疾病,尽量避免局部外用抗生素,以免发生过敏反应。

4.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和预防原则。

答:流行特征为①人是本病的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②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

③易感人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预防原则为①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

②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③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④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⑤流行时, 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⑥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⑦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⑧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⑨医院加强预诊,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叉感染。

5.SARS的传播途径是短距离呼吸道传播、治疗原则和预防原则。

答:预防原则的关键是早期隔离患者及医学检疫可疑患者。

在医院应建立健全防控医院感染的制度和措施,对室内环境进行必要的消毒和灭菌措施,以切断传播途径。

6.试分析我国肺结核流行的原因。

答:①病原体的挑战,新的病原体引入人群;②政府与公众对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问题重视不够;③社会发展,人口爆炸;④经济一体化促交通、贸易和旅游迅速发展⑤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⑥缺乏对虫媒与虫媒病的控制⑦公共卫生队伍人员少,素质不高,卫生措施不够⑧人类本身活动带来的健康问题⑨社会老龄化⑩科技发展为某些感染提供条件⑾滥用抗生素使病原体产生变异、耐药⑿不断发生的战争、自然灾害、生物恐怖活动。

卫生法1.医疗事故的定义是什么?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2.医疗事故的鉴定程序是什么?3.隐私的定义:患者不希望他人知道,他人也可以不知道的个人空间。

4.做医生的义务是什么?①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②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③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④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⑤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执业规则是什么?①医学文书的正确书写②药品的合理使用③危急病人的救治④紧急情况时医师的作为义务⑤保护患者知情同意权⑥恪守职业道德⑦严格执行报告制度5.阐述医疗事故中的知情同意权: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

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

6.医疗事故的处理。

(案例题)(从怎样分析、怎样鉴定、怎样赔偿等角度来回答)随意看看:1.在医院精神病人跳楼自杀,为医疗事故,而一般病人跳楼自杀,则不是。

2.到医院已死不能给予死亡诊断,只能诊断有没有死。

临床思维1.整体与局部:人的整体是指,由人生命体内诸多在一定空间、时间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动态统一体、过程集合体,即人从生到死纵横双向的历史全过程。

人体的局部则是指,生命有机体在空间不同层次上的要素、部分,以及在时间上生命发展全过程中的各个时期、阶段。

人生命有机体的整体与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整体与局部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整体在结构上离不开局部,由局部组成,整体的性质、功能需通过各局部功能的协作才能实现。

整体与局部之间相互作用。

整体对局部的决定作用。

整体与局部之间相互渗透。

二者在联系中常常可以相互转化。

2.典型与非典型:①在临床实践中,人们把在一定条件下表现比较普遍,特征比较明显的症状加以集中和概括,称之为典型症状,典型症状是疾病症状一般的表现形式。

人们把在一定条件下那些不具有常模表现,不反映疾病鲜明、具有代表性特征的症状可称之为非典型症状。

非典型症状是疾病症状特殊的表现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