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析建筑设计的生态建筑设计理念

探析建筑设计的生态建筑设计理念

探析建筑设计的生态建筑设计理念
摘要:在建筑设计中,传统的设计观念逐渐不足以满足当今人们对建筑的需求
和理念。

在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时,生态建筑设计学
应运而生。

生态建筑设计,旨在将自然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的理念融入到设计当中,以人与生态和谐相处的建筑学设计理念,构建与实时实地的环境、文化等相
结合的建筑设计,实现建筑生态化建设。

下文将根据生态建筑设计的设计原则、
设计方法以及设计特点作以浅谈。

关键词:生态建筑;城市;建筑
一、生态建筑设计的要点
生态建筑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的。

生态建筑在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参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可持
续发展为指导,将生态学和现代建筑科学技术相结合,在建筑的设计、施工和使
用的每个环节都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设计,实现建筑环境的生态平衡、舒适健康。

使建筑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高效、无污染、低能耗等优点。

生态建筑是以自
然为基础,加以科学合理的人工创造,实现了统一和谐的环境,实现了人、建筑
与自然的生态平衡。

生态建筑的一个很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就是因地制宜,这种地
域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态建筑与地域、气候等实体要素的统一;二是生态
建筑与人文、历史等抽象要素的结合。

二、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一)遵从自然生态建筑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遵从自然。

从自然
中来,取材于自然,将自然设计运用于人工,形成遵从自然规则的设计。

再到自
然中去,将取材归还于自然,不对其产生破坏与影响的同时,甚至要使自然环境
更加利于发展,利于建筑设计,不可以过度取材、盲目开采。

时刻运用“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的原则,尊重自然存在,实现自然建筑设计。

(二)绿色低碳绿色化设计,即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最大化减少能源的浪费。

这种设计的根本就是实现资源利用与建筑设计耗用的统一,除过美观舒适的
要求以外,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不考虑资源使用度的建筑设计是原始的建筑设计,资源利用满足绿色低碳,是生态与设计融合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三)以人为本人对建筑环境的需求是极其重要的。

即是以人的审美观、安全观、利益观等生理及心理上的感官,满足人的现实需要。

在尊重自然,保护生
态的基础上,以人为本无疑成为了建筑设计的核心。

让人感到美好、舒适的建筑
设计才是成功的建筑设计。

除此之外,将生态保护融入建筑设计,是真正达到宏
观性、整体性、可持续性的以人为本建筑设计。

(四)整体设计把生态策略融入到建筑中,不只是简单的增加绿化面积,而是在充分准确理解把握生态建筑的本质基础上,在加强绿化建设同时,同步的做
好建筑配套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通过合理布局、科学设计规划,最大限度的节
约资源、能源,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把人们生活和休闲娱乐的场所融合成一体,便捷且富有生活情趣,便利人们使用、生活。

从整体考虑来规划设计建筑方式,
从整体环境出发考虑建筑资源的合理利用,防止建筑孤立化,如果建设中无法综
合考虑当地气候以、人文、经济资源等因素,会降低建筑、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
和谐程度。

(五)文化融合根据当地民俗文化特色,选取一些自然元素融入到建筑设计
当中。

满足舒适美感的设计是基础,而辅以文化、环境,才能真正做到生态建筑
设计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根据当地的民俗文化传承,从宏观到微观的设计建筑,可以将建筑设计发展到人的生活中,成为经典的建筑设计作品。

建筑建设和施工
的工程中,选择最优的地理位置对建筑的影响很大。

设计工程师需要对周边环境
有所了解,以保证建筑可以充分利用周边环境的资源,并且在人们使用过程中可
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除此之外设计工程师应该在周边环境中选取一些自然
元素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建筑与环境结合,就地取材,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极
具创造性,节省资源能源。

三、生态建筑设计方法
空间设计(1)绿色贯通在建筑设计中,室内外环境要遥相呼应,形如一体。

也就是说,建筑内的环境设计要根据建筑外的环境作以衬托。

同时,室内环境设
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与室外环境的融合度,室外设计也同样如此。

具体可以通过直
接性和间接性两种设计方式。

例如直接性通过栽培藤蔓类植物使室内外颜色、感
官贯穿一体,间接性可根据一天不同时段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在建筑内合适的方
位栽种植物、培养植物,以达到建筑内景观与建筑外环境相衬托的作用等等。

(2)坡地利用以往的坡地所产生的空间,很多建筑设计采用草坪式覆盖以达到
美观的效果,实质上极大的浪费了这一空间。

坡地利用就是指合理運用坡地所产
生的空间资源,设计出一些不影响美观,又能带给人们生活效益的子建筑。

例如
通过坡台的空间差,以局部空间融合架空的方式,设计出地下停车场、地下运动
场等。

(3)通风顺畅计当中,必须要充分的重视自然通风的现象,可以利用朝向、热压以及机械辅助等等各种方式来获得自然通风,通过自然通风可以极大的
减少了部分能源的使用,而且经过有关研究学者的研究分析可以得出,一套被动
的通风系统的设计具有着很好的作用效果。

尤其是在常年多风或者是气候比较潮湿、炎热的地区当中,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那么就可以很好地降低了整
体建筑物的温度和湿度,而且除此以外,还可以很好的使得建筑物与当地的自然
环境相协调,很好的遵循了生态理念的要求。

(4)能源利用能源的合理利用是
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理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合理建立水资源循环系统等,成为了
建筑师要考虑的一个重点内容。

可以利用雨水、排水系统,将水资源二次利用于
浇灌、清洁等方面。

小区的雨水二次利用十分重要,设计师可以通过各区域实际
情况安排雨水的二次利用。

例如下水道清洁通道、植被浇灌通道等等。

景观设计(一)植物配置在建筑设计的植物配置方面,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
问题,综合考虑植物的生长、以及植物的空间配置情况,合理安排植物的置配。

例如在植物生长方面,室内尽量采用易于成活,但不会快速生长的植物。

室外的
密集地尽量采用易于垂直生长,不易横向蔓延的植物。

室外需要植物的空旷地尽
量配置易于蔓延、易于生长的植物。

在植物空间配置方面,要将植物安排在易于
通风,具有良好光照的地方。

同时植物的所在空间可以与外界植物产生视觉融合,形如一体。

综合植物的生长、植物空间配置、植物的美观程度,合理配置植物,
是生态建筑设计中十分重要的方面。

(二)水景配置水景配置需要考虑的问题有植物灌溉、空间降温、水景布置
等三个方面。

(1)植物灌溉。

采用喷泉式灌溉。

越来越多的地方使用了喷泉式
的植物灌溉,因为不仅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满足了建筑设计的美观要求。

同时,建筑师可通过喷泉式机器、水通道的合理配置,建立喷泉系统,最大化利用
水资源。

(2)空间降温。

在建筑临植处,在合理的地方设置空间降温机制,不
仅可以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美观的效果也大幅度提升。

当然,用于降温的水资
源要合理导向,不能产生浪费。

可以用于浇灌植物、生活二次利用等。

保证降温
的同时,合理空间布局,以达到美观的效果。

(3)水景布置水作为生命的源泉,人类对水自然有比较强烈的亲近感。

水景的设置与布置成为了建筑景观设计中的
重点。

而生态建筑设计提倡可持续性,不能仅仅通过不断浪费水资源而达到美观
的效果。

所以雨水采集系统成为了首选。

同时,将空间散热的水资源灌注与水景
布置形成二次利用,可以同时实现美观效果不失和资源有效利用。

四、生态建筑设计特点
(一)天然与人工协调统一纯粹人工的建筑设计以及不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
观念和需求。

在生态建筑观念的融入中,建筑设计不再是人为设计。

天然景观的
合理利用,以及人为设计与自然设计的相互配合,使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态建筑设计中,首要所谈的便是人与生态的发展
关系。

提倡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在建筑设计时高效利用各种资源,在保证生
态策略的前提下再延生态建筑设计。

遵从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很好的利用可持续发展观念,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结束语综上所述,采用自然保护观,将建筑设计学与生态保护融为一体,是
生态建筑设计的精髓,也是当今人类发展的一大新观念。

生态保护、绿色低碳、
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很长时间人类生活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向。

把握住这一点,
人类在智慧中不断提升生态建筑学的地位和发展,将会把建筑学带到一个全新的
境界。

参考文献:
[1]陈冬蓉.关于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探索[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6,14(9).
[2]马宁.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建筑学理论初探[J].房地产导刊,2015(6):1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