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寒假作业
上册复习题
一、基础知识
1. 给加线的字注音伧()俗嶙峋()()
根据拼音写汉字繁yǎn()lòu ()空独占áo ()头2.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惟妙惟肖:
(2)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迥然不同:
3.按要求及提示填空默写
(1) 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灏《黄鹤楼》)
(2) 夜久语声绝,。
(杜甫《石壕吏》)
(3) 《陋室铭》中描写环境雅致的语句是:,。
(4) 予独爱莲之,。
(周敦颐《爱莲说》)
(5) 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作者描写了边塞看到的奇特壮丽的风光,被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6)杜甫《望岳》中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4.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综合性学习活动,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战争,期待和平。
①请写出与战争有关的两个成语成语:
②和平是人类共同的呼声,请你就人类和平事业设计一句公益广告词。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5.请为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0字)
新华社西昌10月24日电嫦娥奔月,这个千古流传的神话,正在成为中国航天的现实。
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
18时29分,嫦娥一号离开托举她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走入近地点205公里.远地点50930公里的超地球同步轨道,开始了100多万公里的探月之
6.名著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主人公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
后来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1)“钢铁”到底是怎样炼成的?试结合保尔的成长经历,谈一下你自己的看法。
(2)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
7.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有一个40岁的人被医生告知患了绝症,最多再活三年时间。
因此,他为了使自己最后的生命更有意义,便拟出一个“三年要做十件事”的工作计划其中包括写一本书、学一门外语、搞一项发明、办一个工厂、游30座名山、看50个城市等等,计划列出并付诸行动。
过了两年零八个月,10项目标全部完成。
三位大学的同学,同时分配到县直机关工作。
几年后,一个不甘心总这样打水扫地,看领导眼色,调到了企业。
另外两个没动心。
又过了几年,又一个辞职下海。
剩下的一个仍未动心。
再过几年三人相聚,到企业的那个已成了大厂的厂长,辞职的已成了富翁,留在机关的则后悔莫及。
二、阅读理解
(一)《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念:)②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③盖竹柏影也(盖:)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
10. 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文中运用了的修辞方法描绘庭院月色,把、比做君子,比做好友,苏轼在这里抒情,表达了他和张怀民的深厚友谊。
11.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二)《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2.解释句中加线的字。
⑴是日更定()⑵余拿一小船()⑶拥毳衣炉火()⑷客此()
13.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⑵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⑶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4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白: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B.余:余住西湖上下十余里间
C.更:是日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及:及下船及郡下
15.选出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
A.舟子:舟子喃喃曰左右舟子各一人B.是:是日更定是金陵人
C.绝: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D.饮: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16.简答。
①文章的文眼是: 作者“雪”是按什么顺序?
17.请你写出两句写雪景的诗句。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1题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惕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8、用曲线在文中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
19、选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其感情分别是:第一次:。
第二次:。
20、《背影》一文中,写父亲的语言不多,选文部分只有两句,简要分析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情。
(1)"我走了,到那边来信!(2)"进去吧,里边没人。
"
21、这段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