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书画装裱之——册页装裱

传统书画装裱之——册页装裱

册页装裱
怎样托册页画心?
需要装册页的画心一般都比较小,形状也各异,有直线边际的正方形和弧线边际的扇面形等。

册页画心的托法与其他书画装裱款式裱件托画心的方法大致相同,只是在出局条时略有不同。

册页画心有两种托法,一是前面介绍过的印助条托画心方法,再一个就是直接出局条的方法。

首先根据画心的形状配好托纸,托纸为两层,大小要比画心周围大出2-3厘米。

配好托纸后,托心时上托两层纸,使其周围延伸出来的纸边作局条。

画心挣平下墙后,是直线边际的(留出局条宽度后),可用裁刀直接裁切;是弧线边际的,则要用剪刀沿线剪裁或在挖嵌时连同局条、嵌身一块挖切出来。

装册页最讲究平整,托画心时必须出好软局条。

如做不到这一点,则宁可不要局条。

千万不要硬镶局条,否则,会使画心边口高低不平,影响整个册页的平整。

怎样托册页底子?
册页底子相当于挂轴等其他装裱品式裱件的覆背纸,但比覆背纸要厚很多。

因为册页不是卷拢的,而是像书一样翻页展观的,所以册页底子要厚、要挺。

一般为6层左右,大的可加到8层,以不颤不晃为度。

下面以长26厘米、宽22厘米的画心,装成八开册页为例介绍册页底子的托法。

册页底子以每个6层纸计算,放出画心尺寸后共需67×40厘米的宣纸48张。

第一至四层可用上述尺寸的整张纸托,第五层是“分心纸”,即把已裁好的托纸再裁成两个半张;第六层还是整张纸。

按照上述要求逐层加托(托时用浆应稍稠些,以能拉动排笔运刷为宜),将一至四层托好后,在上第五层分心纸时其分心距离不能超过1厘米。

在托好第六层即最后一层时,下垫吸水纸着力排实,然后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各拍一条1厘米宽的浆口,上墙挣平。

册页底子较厚重,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干燥,因此应在托画心后接着托册页底子,以便使其干透干匀。

怎样托制册页副页及开身纸?
册页的副页和开身纸作用基本同镶料纸,是从同一料纸上裁切下来的,挖嵌前形状相同。

副页处于一本册页的开头和末端,自画心一页对等地向外开张,相当于书籍的扉页;开身纸的一半装饰画心(即同镶料纸的作用),画心嵌进开身纸里,所以又叫“嵌身纸”。

副页和开身纸最终最终都要粘附在册页底子上。

副页和开身纸在托之前,均可将表面一层染成色纸(新画可染成浅米色,旧画则颜色不可太跳),刷淡胶矾水晾干后
再托起,贴壁挣平。

启揭下壁后按照册页底子的大小,每边缩进2厘米进行方裁(册页底子每边伸出的2厘米作为上墙贴板时的贴口)。

裁好后将每页向正面折叠使四角对齐,逐张折好后摞在一起撞齐,用马蹄刀切掉折缝两端的夹角。

这样,副页及开身纸展开后就都有了一条清楚的“分心线”。

怎样挖制嵌身纸?
开身纸挖去画心部分就称为“嵌身纸”,待与册页底子粘附后,画心将嵌身于此。

嵌身纸的挖制方法是:将开身纸正面朝上置于案上,下垫裁板,画心正面朝上放在开身纸分心线的右边,使画心上边略宽(或相等)于下边,左端边缘距分心线1.2厘米。

摆正后加几点浆糊暂时将画心固定,在画心的周围留出局边扎孔作记。

扎孔后不要取下画心,用马蹄刀的尖端沿针孔自前而后顺时针方向,连同开身纸一起挖镶,并用指甲划出上下左右画心与嵌身纸之间的4个印记,以备投册页时准确无误地将画心嵌入。

取出画心与其相粘连的嵌身纸后,用薄竹启子将粘连处慢慢分开(注意不要捅破画心),这样,画心的嵌身纸就挖制完成了。

怎样投册页?
册页按画心挖出嵌身纸后要与其周围相连,而只有将嵌身纸粘合到册页底子上才用可能进行这一工作,这个连、合的过程就叫“投册页”。

方法是:将已托好的册页底子逐个启揭下壁(不需方裁),使有分心纸的一面朝上置于裱画案,用排笔先蘸清水将其逐个刷湿,摞在一起潮闷。

然后取过一张,蘸稠浆水再刷透刷匀,将开身纸的分心线对准分心纸的中间,用棕刷将其轻轻刷平,把画心按4个印记投进嵌身纸,用手指按平边口。

然后提起册页底子迎光对照,检查画心四周有无骑缝或隙缝,对正修好(即边口相撞)后,将其正面覆盖一张已潮闷好的册页底子,然后两张同时提起翻扣在画案上,用棕刷排平刷实。

垫干纸吸去些水分后,蹾刷沿所有边口、对缝蹾硺一遍,使其更加严丝合缝,再轻力排刷一遍后,即可四周拍浆上壁挣平。

粘合副页,除省略投画心的程序外,其他均与以上所述工艺一样。

副页、开身纸等经过投册页的工艺将其粘合到册页底子上,就成了册页中的一页。

册页下墙后怎样砑和折?
投好后的册页较厚,上墙后要经过3—5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干透挣平。

干透后的每一页均要下墙砑光。

册页的砑装不同于立轴及其他品式裱件的砑装,将册页的一页正面朝上置于光滑平整的画案上,使其背面与案面直接接触,将一张宣纸铺盖在画面上,轻擦一遍石蜡,然后双手握砑石从头至尾着力砑一遍,砑完后调转着再砑一遍。

如果手感厚重,可调转着再砑两遍。

这样砑磨后的册页薄了许多,并且反面和正面都同时被砑出了微滑的暗光,既可增加册页的美感,又可使册页变得平软。

册页砑好后要折叠才能开张,折叠时不可硬折,以免将册页折断,可用“湿折”的方法折缝。

方法是:用高出册页少许、宽20厘米左右的宣纸折成约3厘米宽的纸条,用大羊毫笔蘸清水刷在纸条上(水分不要太大),将湿纸条放在册页的分心线上,直尺对谁上下两端的分心犄角,用竹启子沿直尺划印,使纸条的湿气下渗,然后拿掉直尺取下纸条,按折缝将册页折叠过来,待逐张折完后摞在一起,将折缝一边撞齐,放在干净平整的画案一端,上盖木板并压铁块等重物(特别是折缝处),几天以后即可取出。

怎样将册页的单页连成册?
册页经过折叠、压平后,撞齐折缝的一边,用大切刀切齐其他三个边。

如果没有大切刀,可用针锥比量逐个扎孔作记,单张裁切。

裁切整齐的单页即可连接成册,先制作一个直角板框,将单页一颠一倒(指每页的折缝与对边)地按次序摆正后,上压一尺板与视线平行,然后用竹启子蘸稠浆将折缝的下面与下一页边口的上面,涂抹几点浆糊并粘住。

按照此方法依次将八开单页粘接好后,把册页调转过来,用同样的方法将对面的边口粘接好,这个粘接单页的过程就叫“连册”。

全册连完后,为防止尘土沾污,要用宣纸将已连接成册的一摞包封好置于平整处,覆盖平板上压重物,将其压平压干。

7天后即可取出进行下道工序—“加封板面”。

怎样做册页的封面?
每个册页都有大小相同的上下两个板面,这两个板面就是册页的封面。

册页封面有楠木面、紫檀面、嵌银丝面及锦包面等多种。

木质面的封面制作工艺简单,按册页的大小四周锉出斜坡或弧型漆成即可;而制作锦包面的封面却比较复杂。

下面详细介绍“锦包面”板面的制作方法。

将草纸板胎(或优质胶合板胎)按册页的大小裁切(每边宽出0.3厘米),再按封底、封面来确定两板面的上下位置,然后用木锉将胎板四边口向内锉出斜坡(此后板面不能再上下颠倒或交错调转,以免加封后上下不规矩)。

锉好后,用细砂纸打磨成光洁平整、有角有棱的两块板面,然后按照板胎大小四周放出1-2厘米的尺寸,裁两块未托制的锦面经行包糊。

糊制方法是:将锦的背面潮水置于案上,四周涂抹1厘米左右的浆口。

把板面取来正面向下置于锦面上(注意锦的图案不能歪斜),使锦的四周向上折起扒包在板胎的内面。

粘紧包实后,按封里每边缩进0.3厘米裁一白色镶料纸,满刷稠浆贴于板面的内面,使其四边口压住锦的四边口,用棕刷刷平排实。

待晾干后盖在册页的上下,四角涂浆粘压结实即可。

这种锦包面的方法,称为“空绷”的包法,是将锦面上满刷稠浆后实包在板胎上,用这种方法包制的板面比较硬、挺。

上述两种方法各有长处,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不同板胎的性质,选用不同的包封方法。

册页装成后怎样贴签条?
册页上的签条与挂轴等装裱款式上的签条作用相同,册页装成后,包面的板面必须贴上签条,其颜色以柔和而厚重的深赭石色(微发黄色)最佳,因为这种颜色的签条贴在华丽高贵的锦面上,会使封面显得更加典雅庄重。

以优质木板面做封面的则不一定非要贴签条,因为板面经过打蜡磨光后,光亮照人,已显得十分精巧,只要请专家刻上字,就可以。

由于册页装成的品式不同,其贴签条的位置也有所不同。

一般蝴蝶式册页,签条应贴在册页的左上方。

签条总长宽可根据册页的大小而定,一般长为封面的7/10(亦可用竖长减去签条,满刷浆糊后贴在白色镶料纸上,沿签条四周各放出0.2厘米的宽度(作局边)裁切整齐,在其背面满刷浆糊(亦可只涂四周边口)后,贴在左上方(上边和左边各留出0.5厘米),刷平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