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宁市大坪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资料

普宁市大坪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资料

普宁市大坪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大坪镇人民政府二0一三年十二月目录一、大坪镇概况二、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一)统一认识,全力创建教育强镇(二)创新思维,大力优化办学条件(三)强基固本,稳步提升教育水平(四)突出特色,努力发展素质教育(五)解放思想,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三、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四、自评结果同心协力办教育把握机遇创强镇---普宁市大坪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少年智则人民智,教育强则国家强。

近年来,大坪镇党委、政府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为契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营造尊师重教环境。

现将我镇开展创建教育强镇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大坪镇概况大坪镇位于普宁市西南部,南与陆丰市陂洋交界,北与陆河县水唇镇为邻,总面积75平方公里。

林木、水力、矿产资源丰富,花岗岩石遍布多个山头,储量约有1亿立方米。

大坪镇下辖12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人口32000人,镇区面积1.56平方公里。

近几年来,大坪镇经济发展迅猛,201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6.57亿元。

镇内主要工业企业有4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雪源食品厂、雅斯登织造制衣有限公司、佳益果品厂等工业企业。

农业朝生产基地化方向发展,有青梅、油甘、青榄等4.2万亩的生产基地,发展势头喜人。

大坪镇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城镇化水平得到较好的发展,有“小山城”的美誉,现大坪镇已成为普宁市南阳山区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在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始终把发展教育摆在优先的重要战略地位,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现我镇有小学11所,其中大坪小学获得揭阳市“文明学校”、普宁市“十佳校园”荣誉称号,埔岭小学、稔尾小学分别获得普宁市“平安校园”荣誉称号;公办中心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1所,小学附设幼儿园2所,广东省示范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

目前,全镇在校小学生1627人,在园幼儿810人;小学专任教师126人,幼儿专任教师21人,成人技术学校兼职教师10人。

辖区内有普宁市直属的大坪中学,我镇初中生绝大部分到该校就读。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在市创强办的悉心指导下,大坪镇举全镇之力,集全民之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教育教学质量、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规范管理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总结我们的做法和成绩,就是统一认识、创新思维、固本强基、突出特色、解放思想。

(一)统一认识,全力创建教育强镇1、领导重视,统一思想。

我镇党委、政府历届领导班子都十分重视教育,镇委书记陈石恩、镇长温武宗经常深入调研,了解学校情况,及时解决学校实际问题和困难。

近三年来,镇委、镇政府召开教育工作会议10次,切实研究部署各项教育工作,结合本镇实际谋求教育发展大计,规划教育发展蓝图。

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自觉学习《义务教育法》、《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有关教育改革的政策法规,不断加深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认识,本着抓好教育就是抓好大坪镇的未来的信念,积极实施“科教兴镇”战略,把创建教育强镇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投资环境,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大坪的基础工程。

2、落实抓教育、管教育的责任。

镇委书记、镇长亲自抓教育,并安排一名党委委员分管教育工作,镇党政其他班子成员也相应联系一所学校。

着力解决学校布局调整、中小学规范化建设等重大问题,为学校办实事,为教师排忧解难。

签订了《镇、村主要领导任期教育发展目标责任书》,制订并落实了《镇干部联系学校制度》、《镇、村主要领导工作绩效考评制度》。

每年坚持对校长进行考评和奖励,使教育的管理工作进入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强”氛围。

2012年8月,我镇召开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动员大会,启动“教育创强”工作,明确提出大坪镇要在2013年年底实现创建教育强镇的任务。

成立了“创强”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亲任“创强”领导小组组长,镇长担任常务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负责统一指挥全镇“创强”工作。

通过召开各级会议,通过张贴标语、挂横幅、镇有线电视站、村广播等载体和方式,加大“创强”宣传力度,使“创强”活动家喻户晓,深入民心,在全镇干部群众中掀起一股关注教育、支持“创强”的热潮,形成全镇上下齐齐参与,共创教育强镇的氛围。

(二)创新思维,大力优化办学条件1、优先规划教育发展镇党委、政府历来重视教育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优先把教育纳入了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订了《大坪镇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教育发展目标和主要措施。

2、优先保障教育用地一直以来,我镇在规划用地方面优先考虑教育。

为适应学校布局调整的需要,政府和当地村委优先提供学校建设用地。

近年来,为教育征地共14亩,使大部分学校占地面积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

3、优先解决教育问题在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中,我镇的镇委、镇政府的主要领导倾力为教育排忧解难,千方百计为教育办实事,每年为教育办几件实事,如深入埔岭小学、埔心小学、稔尾小学、龙坑小学调研解决了运动场的征地和建设问题;到新福小学调研解决了学校路口的村民商铺阻碍学校道路交通和整体规划的问题,到大坪小学、埔岭小学调研解决了学校建设规划和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多次到各学校了解教学硬件设施情况,优先投入资金为所有学校配置安保器械、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等。

4、优先安排教育投入镇党委、政府排除一切困难,想方设法,多方筹集资金72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创强”工作中,夯实全镇教育文化基础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快速推进大坪镇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

5、优先落实教师待遇我镇是边远乡镇,为稳定教师队伍,镇党委、政府把尊重教师、关心教育作为政府工作的一件大事切实抓紧抓好。

一是积极协助市财政落实好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工资,落实教师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

二是落实安居工程。

近年来,镇委、镇政府努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在镇中心区规划了2000平方米用地兴建教师宿舍楼。

现全镇共有教师住房42套,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

三是大力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

近三年来,镇政府、大坪中学、新福小学共投入60多万元奖励尊师重教的“先进单位”和教育教学成绩优秀的“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

三是对生活较为困难的教师给予资金上的扶持。

另外,每年还定期组织教师体检,并积极开展教师文体娱乐活动。

目前,我镇教师队伍稳定,全镇教师爱岗敬业、安教乐教、积极进取。

(三)强基固本,稳步提升教育水平我镇为增强教育综合实力,全面实施四项工程。

1、实施布局调整工程为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让每位孩子都能享受优质、公平的教育,促进我镇教育快速可持续发展,结合本地实际,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对全镇中小学校进行整合,重新布局。

一是把规模较小、场室不足的原属完全小学的塘唇小学、三溪坝小学设为非完全小学,高年级学生到邻近的新福小学、大坪小学就读。

二是将大坪小学附设幼儿园改建为镇中心幼儿园。

三是把村民陆续搬迁、生源越来越少的善德小学撤并,原善德小学的学生就近分别在新竹小学、埔心小学、大坪小学等学校入读。

2、实施学校提升工程近三年,我镇加大投入,对全镇中小学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

征地14亩,扩大校园面积8900平方米;投入486万元新建校舍9幢,建筑面积达5070平方米;投入44万元对所有校园进行了美化绿化净化,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投入550万元完善各校的设备设施。

尤其是埔心小学共投入145万元,新增校园面积700平方米,新建校舍面积702平方米,按标准完善各种学科功能场室,配备常规教学仪器,完善校园文化设施。

其余学校均加大投入,促使学校的硬件建设上水平、上档次。

现各校已达到了规范化学校建设标准,规范化学校覆盖率达100%,非完全小学达到有关要求。

无56人以上大班额现象。

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园条件。

在学前教育方面,2013年,我镇对园舍进行重新规划建设,投入60多万元,将原中心小学附设幼儿园改建为镇中心幼儿园,并按标准配齐各类设施设备,扩大户外活动场所,配备了良好的师资,加强了幼儿园管理。

通过学校提升工程,全镇学校和幼儿园办学条件显著提升。

3、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为改变我镇的信息技术设备滞后的现状,我市领导大力支持,拨付各类配套设施设备共610万元,我镇财政也筹集资金50多万元,为各校添置现代化教学装备。

目前,全镇共建有多媒体教室11间,计算机室11间,电子阅览室11个,实验室9个。

各校多媒体教室座位数逐年提高。

各校按要求将学生、教职工、校舍、校产基本信息录入省教育基础数据库关及时更新。

全镇中小学教学用计算机共325台;教师办公计算机共67台,小学教师人机比为3∶1。

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全镇各校接通互联网,实现“校校通”。

各类功能场室、体卫设备设施均达到标准要求。

全镇小学图书拥有量39150册,生均图书24册。

同时,我镇举办或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提升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程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4、实施队伍优化工程为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我镇大力实施队伍优化工程。

(1)加强校长队伍建设。

一是支持校长参加各级组织的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持证率100%。

镇内还经常组织学习培训,从分析个案入手,大力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是强化校长的表率作用,要求校长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求真务实,清正廉明、顾全大局”的意识,处处起模范表率作用,做到人本管理、科学管理、民主决策、依法治校。

三是要求学校班子团结协作,自我约束,在政治上互相关心,工作上相互支持信任,生活上互相关心体贴,荣誉上互相谦让。

四是健全校长岗位责任制、考核制度。

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制度,从德、能、勤、绩等方面作考评,着眼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进学校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

目前,我镇的校长平均年龄46岁,5人本科毕业,6人大专毕业,全部是中共党员和小学高级教师职称,队伍年富力强,政治素质好,熟悉教育教学规律,求真务实,廉洁治校,是一支克己奉公、开拓创新的领导队伍。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造就一支师德高、学历高、业务强的教师队伍,我镇大力实施多种形式的素质提升工程。

一是加强师德教育。

我们大力倡导笃学善教、敬业爱生的高尚师德,开展征文、演讲、技能大赛等师德主题教育活动,贯彻落实《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大力弘扬敬业奉献精神。

我镇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其中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人,地市级先进教育工作者1人、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6人,县市级“十佳班主任”、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共42人。

二是支持继续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