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印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的通知

印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的通知

河南中医学院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实施办法
(试行)
为了贯彻落实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有关文件精神,推动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加快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步伐,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我院决定启动河南中医学院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为加强计划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坚持遵循“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带动整体,集成创新”的原则,积极提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风险共担的协作精神。

以科研项目为纽带,形成在国内某一学术领域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承担和完成国家或地方重大科技项目的跨学科、跨院系创新团队。

二、建设目标
经过连续五年的建设,在我校形成20个左右,结构合理、学风严谨、业绩卓着,在国内有影响、成员比较年轻并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创新团队,并逐步建设成为申请各级政府创新团队(群体)的有力竞争者。

三、组建条件
1.申请建设的科技创新团队一般应以院级以上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为依托,具备开展创新研究的工作基础和实验条件,并具备承担国家重大课题的能力和明显的创新潜力,鼓励跨学科、跨学院的有机组合。

2. 科技创新团队是紧密型创新研究群体,以优秀学术带头人为首席专家,以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团队成员,在某一学术领域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开展具有开创性、探索性和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开展具有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关键技术和方法创新、集成创新研究。

3. 科技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作风正派,治学严谨,敢于创新,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研究群体中有较强的凝聚作用。

一般应为教授、国家级项目主持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团队成员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研究工作。

4.科技创新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自然形成的研究集体(一般应为8人以上),人员相对固定。

研究方向明确稳定、专业知识结构合理。

团队带头人或核心成员原则上只能参与一个团队。

其核心成员(3~5人组成)每人均应具备硕士学位或副高级职称,团队其它成员一般应具有硕士学位或中级以上职称,创新团队还应有合理的年龄结构(原则上平均年龄不超过45岁)。

5. 科技创新团队成员应具有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和团结协作精神,有较强的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有互补的专业结构,各自既有明确的研究领域,又形成合作协同的研究目标,能够通过协作承担国家项目。

四、资助措施
1.院级科技创新团队申请每年受理一次,受理时限以学院科研处正式通知为准。

每年拟资助3~5个团队,自然科学类每个团队资助15万元,人文社科类每个团队资助9万元,一次核定,分年度拨付,建设周期为3年,各二级学院根据情况进行匹配。

2. 学院优先安排实验用房,并协调解决科研中所必备的设备与条件。

3.学院争取每年择优选派或推荐团队中1~2名研究人员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进行学
术交流,并支持其成员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合作研究。

4.学院优先对科技创新团队申报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给予必要的支持,并优先推荐其竞争教育部、省、市的创新团队资助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优秀创新研究群体。

五、经费使用
1.科技创新团队的申报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在申报计划中明确团队中学科带头人和主要成员的各自任务、考核指标和经费分配预算。

2. 科技创新团队的经费主要用于团队成员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学院对获资助的团队单独建帐,经费由团队统一支配,其他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克扣或挪用。

其中项目科研支出不低于60%,学术交流支出占30%。

3.学院每年组织专家对创新团队进行检查,对考核不合格的团队,将缓拨或停拨经费。

六、申报程序
1.申请建设的团队,须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及学校年度申报通知要求,认真填写《河南中医学院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申请书》,并提供有关附件材料,由各二级学院统一审核后报学院科研处。

2.科研处受理申报材料后,由工作人员对科技创新团队进行量化积分(积分办法另定,占60%的权重),并上报评审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由院学术委员会专家和相关专家组成。

3.评审委员会将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听取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的汇报,根据申报条件和评审标准进行打分(占40%的权重)。

4.评审结果上报院长办公会审批,最后确定入选的科技创新团队。

5.被批准建设的科技创新团队由带头人填写《河南中医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任务书》。

七、管理与考核
1.坚持“扶优扶强”和“择优汰劣”原则,强化考核,实行动态管理。

获资助的科技创新团队应按年度由带头人填写《河南中医学院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年度进展报告》,于每年12月1日前,经所在二级学院审查后报送科研处,科研处组织专家对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情况进行年度考评,考评结果排序公布。

对未完成建设任务的团队将缓拨或停拨相应经费。

团队带头人不是学院编制的,由所在部门按本规定提供相应经费。

团队受资助期间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着等,应标注河南中医学院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资助。

(英文为:Supported by Program for Innovative Research Team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Henan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英文缩写为“IRTSTHNCCM”)。

3.在资助期内,所在二级学院要了解、掌握科技创新团队的工作状态,及时协调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4.资助期满后3个月内,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需组织填写《河南中医学院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总结报告》和《河南中医学院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经费决算表》,通过二级学院审核后报学院科研处。

5.资助期限结束后,由院学术委员会组成考核小组,采取适当的方式对科技创新团队的标志性成果进行评估,对创新成果显着,发展潜力大,学术氛围好的优秀创新团队,学校将给以表彰。

6.科技创新团队在资助期内应加强交流合作,资助期内至少组织一次具有一定规模的全国学术研讨会。

团队成员应合作发表、出版高水平的论文、着作以及申报成果奖励等(具体考核指标另定)。

八、附则
1.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本办法由学院科研处负责解释。

河南中医学院
二00九年十二月二十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