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含氮化合物代谢
36
6
第三节 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z 合成途径: 从头合成(de nove synthesis):利用氨基酸、
磷酸戊糖等简单的化合物合成核苷酸。 补救途径(salvage pathway):利用核酸降
解或进食等从外界补充的含氮碱基或核 苷酸合成新的核苷酸。
嘌呤的从头合成最先合成的是IMP,再由IMP生成AMP和GMP。
①再氨基化合成新的氨基酸。 ②直接进入TCA后彻底氧化成CO2和H2O。 ③ 转变成糖和脂肪。
33
根据氨基酸碳骨架的代谢途径可分为:
z 生糖氨基酸:降解为三羧酸循环中间代 谢物,进入糖异生途径生成葡萄糖。
z 生酮氨基酸:转变为酮体(乙酰乙酸、 β-羟丁酸、丙酮)后可转变为乙酰CoA。 只有亮氨酸是纯粹生酮氨基酸。
5
(二)氨甲酰磷酸的形成
1、氨甲酰激酶催化的反应:
NH3+CO2+ATP
O H2N-C-PO3H2 + ADP
2、氨甲酰磷酸合成酶催化的反应:
NH3+CO2+2ATP
O H2N-C-PO3H2 + 2ADP+Pi
6
1
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z 氨基酸生物合成中氨 基的来源:谷氨酸作 为重要的转氨基的供 体,通过转氨基的作 用传递给其他的碳 架,合成相应的氨基 酸。
z CTP合成酶催化来自谷氨酰胺 的酰胺氮转移至UTP的C-4,形 成CTP。
45
dTMP的合成
dTMP
四氢叶酸
46
嘧啶核苷酸合成的补救途径(P303)
尿嘧啶 + PRPP 尿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 UMP + PPi
核苷直接转变成核苷酸
腺苷+ ATP 腺苷激酶 AMP + ADP 尿苷(胞苷)+ dNTP 尿苷-胞苷激酶 UMP(CMP) + (d)NDP
2 CH2 CH2 COOH
谷氨酸
z 生物体内谷氨酸的合成主要是通过谷氨 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合成的。
4
z 2、谷氨酸脱氢酶途径
COOH C=O CH2 + CH2 COOH
NH3
谷氨酸脱氢酶 NADPH+H+ NADP+
α-酮戊二酸
COOH H2N-C-H
CH2 + H2O CH2 COOH
谷氨酸
H
脂肪酸
23
z ⑵、脱水脱氨基作用:在L-丝氨酸和L -苏氨酸脱水酶作用下脱氨,产物为酮 酸+氨。
z⑶、解氨酶催化的脱氨基作用:苯丙氨酸解 氨酶催化苯丙氨酸、酪氨酸脱氨,产物是烯 酸+氨。
24
4
(五)、脱酰胺基作用
z 只对谷氨酰胺和天冬酰胺而言,在各 自酶的催化下变为相应的氨基酸和氨。
COOH H2N-C-H
37
核苷酸中核糖磷酸部分的供体- 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
38
次
黄
z N-1来自天冬氨
嘌
酸;C-2和C-8
呤
来自甲酸(通过
核
10-甲酰四氢叶
苷
酸);N-3和N-
酸
9来自谷氨酰胺
的
的酰胺基;C-4、
从
C-5和N-7都来
头
自甘氨酸;C-6
合
来自CO2。
成
39
40
AMP GMP
和
通过补救途径合成嘌呤核苷酸
的 生 物 合 成
HOOC-(CH2)2-CHNH2-COOH
HOOC-(CH2)2-CH2NH2 + CO2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26
2、羟化脱羧基作用 Tyr在Tyr酶催化下发生羟化作用生
成3,4-二羟苯丙氨酸(多巴),后者 进一步脱羧生成3,4-二羟苯乙胺(多 巴胺)。
27
食物蛋白
消 化 吸 收
组织(酶、蛋白、激素等)
34
第二节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z 一、核苷酸的降解 z 核苷水解酶只作用于RNA,催化的反应
不可逆。只在植物、微生物中存在。 z 核苷磷酸化酶,广泛存在,可逆。
35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一、嘌呤的降解 z 嘌呤的终产物:尿酸(人类、灵长类
等);尿囊素(其他哺乳动物);尿囊 酸(硬骨鱼);尿素(鱼、两栖类); 氨和CO2(无脊椎动物) 二、嘧啶的降解
z ⑴、L-谷氨酸脱氢酶:专一的作用于谷氨酸脱 氨。
COOH
COOH
H2N-C-H CH2 + H2O
谷氨酸脱氢酶
CH2
NAD (P)H+H+ NAD(P)+
COOH
C=O
CH2 + NH3 CH2 COOH
谷氨酸
α-酮戊二酸
20
z ⑵、L-氨基酸氧化酶:有二种类型,一 类以FAD为辅基,另一类以FMN为辅基。
第9章 含氮化合物代谢
1
一、 氨的同化(P273)
z 氨的同化:氮素经固氮或硝酸还原生成 的氨在植物体内进一步合成氨基酸或其 他含氮有机化合物。
z(一)谷氨酸的形成途径 (二种途径)
2
1、谷氨酰胺合成酶催化途径
COOH H2N-C-H
CH2 +NH3+ATP CH2 COOH
谷氨酸
谷氨酰胺合成酶
COOH H2N-C-H
CH2 CH2 NH2COOH
H2N-C-H CH2 CH2 COOH
谷氨酰胺
谷氨酸
25
氨基酸脱羧基作用
z氨基酸在氨基酸脱羧酶的催化下,发生脱 羧作用,形成胺类化合物。
1、直接脱羧基作用
氨基酸在脱羧酶作用下,进行脱羧反应生成胺类化合物, 脱羧酶辅酶为磷酸吡哆醛。
谷氨酸脱羧酶
47
48
8
4、核苷二磷酸、核苷三磷酸的合成
(d)AMP + (d)ATP AMP激酶 (d)ADP +(d)ADP (d)GMP + (d)ATP GMP激酶 (d)GDP +(d)ADP (d)N1DP + (d)N2TP 核苷二磷酸激酶 (d)N1TP +(d)N2DP
49
9
41
42
7
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尿
嘧
啶
核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
成
苷 酸
的
从
头
合
43
44
CTP的合成
z 尿苷酸激酶(uridylate kinase)催化ATP的γ-磷酸转 移给UMP,形成UDP;
z 核苷二磷酸激酶(nucleoside diphosphate kinase)催化第 二个ATP的γ-磷酸转移给 UDP,形成UTP ;
N
吡哆醛
18
3
COOH
COOH
C=O H2N-C-H
CH2 + COOH
CH2 CH2
COOH
草酰乙酸 谷氨酸
谷草转氨酶
COOH H2N-C-H
CH2 +
COOH
COOH C=O CH2 CH2 COOH
天冬氨酸 α-酮戊二酸
19
(二)、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1、氧化脱氨基作用:脱氨的同时伴有氧化反 应。
合分 成解
排 泄
过剩的氨基酸
氨基酸库
转化
转氨作用 脱氨作用
α-酮酸
非蛋白含氮物质(嘌呤、 嘧啶、胆碱、肌酸、烟酰 胺、卟啉、肾上腺素、 色素)
糖或酮体
三羧酸循环
CO2+H2O+ATP
28
五、氨的代谢
(一)、生物体内NH3的来源与去路 z 主要来源于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z 生物体需要少量的氨用于合成代谢,过
谷草转氨酶
COOH H2N-C-H
CH2 +
COOH
COOH C=O CH2 CH2 COOH
天冬氨酸 α-酮戊二酸
11
⑤组氨酸和芳香氨基酸族(His,Tyr,Trp, Phe)
z 组氨酸的碳架来源5-磷酸核糖(磷酸戊糖途 径)。
z 芳香氨基酸的碳架来自4-磷酸赤藓糖(PPP途 径)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糖酵解)。
多就会引起中毒。 z 动物实验表明:兔的血液中氨的含量升
高到5毫克/升时,兔即中毒死亡。正常 人血中的氨含量在30~100微克范围内。
29
z 氨的去路: ①形成无毒的谷氨酰胺和天冬酰胺。 ②形成无毒的尿素是主要途径(哺乳动物的主
要排氨方式);形成尿酸(禽类的主要排氨 方式)。 ③生成铵盐。 ④重新合成氨基酸。
z 肽链外切酶(expeptidase):氨肽酶 和羧肽酶
14
氨肽酶
肽链内切酶 羧肽酶
15
二、氨基酸的降解
z 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和羧基,在代 谢过程中,氨基可以脱去,形成有机 酸;羧基脱去生成胺和CO2。
16
(一)、氨基酸的转氨基作用
z 在酶的催化下,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α-氨 基,转移到一个α-酮酸分子上,使原来的氨 基酸变成相对应的酮酸,而原来的酮酸则变成 了相应的氨基酸,这个过程称为转氨基作用。
9
z谷氨酸族(Glu, Gln, Pro, Arg):碳架来 源是α-酮戊二酸(三羧酸循环)
10
z 天冬氨酸族(Asp,Asn,Lys,Thr,Ile, Met):碳架来源是草酰乙酸或延胡索酸(三 羧酸循环)。
COOH
COOH
C=O H2N-C-H
CH2 + COOH
CH2 CH2
COOH
草酰乙酸 谷氨酸
z α-酮酸(碳架)的 来源:糖代谢。
7
PPP途径 芳香族氨基酸 天冬氨酸族
PPP途径 组氨酸 丝氨酸族 丙氨酸族
谷氨酸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