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长恨歌》导学案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长恨歌》导学案

《长恨歌》导学案教学参考1215 1213《长恨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白居易诗文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②学习诗歌叙事、写景和抒情相结合,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①运用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解读诗歌,深切感受饱含在诗歌中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②欣赏本诗寓褒贬于鲜明形象中的委婉风格。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诗歌中通过叙事表现出来的讽喻之意和同情、伤感之情。

二、重点难点1.重点:①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②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③品味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2.难点:《长恨歌》的主题及写作方法。

三、学习内容第一课时自主预习【知识链接】知人论世1、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

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官终刑部尚书,又称白香山。

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

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

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

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

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

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元白: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二人文学主张相近,兼相友好,并为当时“新乐府”运动倡导人。

★长庆体:指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的诗风。

二人友好往来,迭相唱和,诗歌风格相近,于穆宗长庆年间编成《元氏长庆集》和《白氏长庆集》,故并有此称。

2、写作背景: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

后为李隆基看中。

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

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

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

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

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

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

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

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

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

(李肇《国史补》)“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

试为歌之如何?”在王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则写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3、赏析指导:以意逆志: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的本意。

知人论世:孟子原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尚”同“上”。

尚友就是与古人为友。

【自主学习】(A层次——基础型)一、积累整合★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回眸( ) 粉黛( ) 骊宫( ) 霓裳( )衾被( ) 鼙鼓( ) 仙袂( ) 衣钿( )凝睇( ) 钗擘( ) 萦纡( ) 马嵬( )阑干( ) 绰约( ) 迤逦()★解释词语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二、自主阅读1、参照课下注释,自读《长恨歌》1遍。

要求:用笔标出读不准、读不懂的地方(语意、句意不懂的地方可小组内解决)2、听名家诵读。

要求:(1)听准字音。

(2)进一步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情感。

3、再次自读诗歌1遍。

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

结合注释,梳理诗歌大意。

4、层次划分:《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线,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

请从故事情节上划分诗歌的结构,理清情感的脉络,并试着用诗化的语言来概括一下各层次的大意,看看谁概括得最好最准确。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5、以小组为单位,自选诗歌片段进行诵读。

三、达标检测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御宇多年求不得(御临宇内,即统治天下的意思)玉容寂寞泪阑干(凉台,看台)B:缓歌慢舞凝丝竹(管弦之声聚而不散)九重城阙烟尘生(指宫廷)C:天旋日转回龙驭(指皇帝的车驾)珠箔银屏迤逦开(曲折绵延)D:其中绰约多仙子(美好轻盈的样子)可怜光彩生门户(可爱,可羡)2、阅读李白的《清平调词》两首,试比较白居易与李白描写杨玉环之美的手法有何不同。

清平调词两首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依新妆。

第二课时文本赏析一、诵读诗歌二、合作交流、质疑解难1、这首诗歌的题目是《长恨歌》,“恨”如何理解?“长恨歌”应作何解释?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怎么表现恨?2、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汉皇:杨女:3、概括主题:透过这两个人物形象,你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参看课本第7页)4、这首叙事诗在艺术上有哪些特点?这首诗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想想看,白居易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使你感动?(提示:从诗歌语言、表达方式、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诗歌风格等方面去分析。

)四、达标检测1、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天长地久有尽时,。

(2),温泉水滑洗凝脂。

(3),惊破《霓裳羽衣曲》。

(4)夕殿萤飞思悄然,。

(5)行宫见月伤心色,。

(6)春风桃李花开夜,。

(7)玉容寂寞泪阑干,。

(8),此恨绵绵无绝期。

2、有感而发从孟姜女哭长城,到刘兰芝为爱举身赴清池,再到梁祝双双化蝶,唐玄宗杨贵妃绵绵不尽爱恨交织的感情……爱情自古以来总给我们留下不尽的遐思,关于爱情你有什么话要倾诉,请拿起你手中的笔,为《长恨歌》中的主人公写几句话,表达你对爱情的感受。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吴融过华清宫李约四郎飞雪晴去端,君王游乐万机轻,惟此宫中落便干。

一曲霓裳四海兵。

绿树碧檐相掩映,玉辇升天人已尽,无人知道外边寒。

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2)两首诗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介绍:以意逆志“以意逆志”是欣赏诗歌的一种基本方法,即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中所说的:“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具体而言,就是我们在解读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的本意。

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知人论世孟子原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尚”同“上”。

尚友就是于古人为友。

这被称为一种“作家批评”或者“传记批评”,现在此很多人反对这种阅读的方法。

例如英国现代最重要的诗人艾略特就认为“诚实的批评和敏感的鉴赏不应当着眼于诗人,而应当着眼于诗篇。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这就是“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具体应从以下几点入手:a、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面把握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提示:所谓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主要指的是一生的遭际、追求及理想、人格、品质等)b、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

(可结合题目和注释如例一诗)c、还要全面了解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教学反思】∙ (1215 080715) ∙ (1214 093223) ∙ (1214 092755) ∙ (1213 083003) ∙ (1213 081927) ∙ (1213 080703) ∙ (1212 190412) ∙(1212 121603) ∙ (1212 083520) ∙ (1211 14232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