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行书基本笔画归纳及技巧硬笔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书写工具。
同样行书也是日常书写中最常用、最高效的一种书法。
一手好的行书如龙飞凤舞、令看者赏心悦目。
所有的中文都是由基本笔画组成,掌握好它,一手好字便不在话下。
一、点画启下点:即与下笔相连接的点。
基写法是尖入,重顿后向左下出锋以带下;启右点:由上向下轻入重顿,然后向右上出锋收笔,与右侧的笔画呼应;长点:一般作反捺使用,收笔时略露附钩,向左下方出锋,或者笔停即收,不带附钩;竖三点:在行书中可作三点水,双人旁和横三撇使用。
书写时三点间要笔意相连,一气呵成;横三点:常在字的上、中、下三个部位出现。
书写时有轻有重,有短有长,各尽姿态,有时在字下作心字或火字使用。
上下点:通常是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并心牵丝呼应。
用在偏旁上的上下点,其下边一点则作向右上挑状,下和下笔呼应;左右点:点作字头用,左点向右上出锋接右点,右点的左下出锋接下笔,若在字底则左点出锋接右点,右点回锋圆转收笔;二、横画短横:使用较多,其变化亦多。
写时应稳重有力,流畅生动。
有的以点代替,并向左下出锋,以和下笔呼应;启下横:书写时向左下引带出锋,以和下笔呼应;启上横:书写时丰满向上引带,以和下笔相连,如“土”、“大”、“古”的上横,“天”、“玉”的中横;三、竖画短竖:有的以点代替,如“西”、“而”、“贤”的左竖,“山”的中右竖,“四”字的中间两竖;悬针竖:即竖画下面如针倒悬的竖,如“中”、“半”、“串”、“巾”、“干”等字的中竖。
写法是入纸后稍顿转笔向下由重变轻,收锋出笔,但切忌写成“鼠尾”。
垂露竖:即竖画下墙如露珠倒垂的竖,如“军”、“申”、“市”、“平”、“千”等字的中竖即是。
书写方法是:落笔略顿即提笔向下,至末端回锋收笔。
其特点是两端重中间轻,两端慢、中间快。
竖中还要挺,呈曲势,恰如一人挺立,显得精神奕奕;曲钩竖:指竖的下端带有曲钩。
如“却”、“抑”、“印”、“济”、“仰”等字。
写法是在竖的末端顺势向左下勾出。
竖的中间应略带曲势。
仰钩竖:是指在竖的下端带仰钩。
如“阴”、“隆”、“仁”、“何”、“怕”诸字。
其用笔是先写竖并微向右曲,然后再用力向上勾出。
四、挑画短挑:所有短挑均由“土”、“玉”、“立”等偏旁下端的短横变化而业,写法是落笔后略顿,然后再提笔向右上方用力挑出。
长挑:可单独起承托作用,有时也同点画组合。
如“虫”、“独”等字。
其写法与短挑相似,唯其笔画稍长;撇折挑:是指撇后折回有挑连写,如“神”、“福”、“树”、“村”、“林”、等。
写法是先写撇画,然后折笔用力向右上挑出,挑要干净利落,不可拖泥带水。
五、撇画回锋撇:即撇画末端回锋向上。
写法是落笔稍重,接着向左下写撇,最后向左上带尾收笔。
挑脚撇:写法与回锋撇相似,只是末端似钩而且角度稍大;平撇:一般在字头,形态短而小。
写法是落笔稍顿后迅即向左平方向撇出;斜撇:与楷法相同,只是在撇时要果断不要迟疑,而且要全力送到;六、捺画斜捺:好斜而和的捺,在汉字中与斜撇常相匹配,好像人的左右手。
写法是顺着撇势轻落笔,稍作横行即向右下行捺出。
捺时要用力并将笔势由斜改平斜;回锋捺:是指捺画末端不是出锋而是回锋,写法与斜撇同,只是回锋收笔,露出附钩,以向下呼应;反捺:是从斜捺和回锋捺变化而来,其写法是轻落笔,入纸后边向右下行笔加重笔力,至末端稍顿再用力向左下勾出;圆曲捺:如“通”、]“过”二字,写法是,先写点,然后写竖,再顺笔向右拐运笔,最后藏锋收笔。
要注意的是拐弯圆曲,捺尾浑圆;平捺:在字中起托的作用,写法是回锋落笔,略横即向下行笔,最后平捺出锋。
平捺要“一波三折”,呈流动态势;挑钩捺:即平捺的捺脚上挑,写法是写好平捺后不平出,而是向上挑战钩状,以同字的上部结构相连;七、钩画竖钩:如水字系长用竖钩。
写法是先写竖然后顿笔用力勾出。
“寺”字系蟹爪钩,写法是先写竖画然后转身向左行笔,再翻笔向上勾出。
竖钩的要求是整体坚定挺拔、遵劲有力;斜钩:又叫戈钩,写法是侧锋落纸,后纵笔而下,最后翻笔向上钩出。
戈钩中部要略带弧,有韧劲,刚中含柔,并带纵势。
卧钩:因卧而得名,写法是,以顺笔直入并向下向右用力作下弧至笔画末端,向左上用力勾出;背抛钩:第从背面反抛钩出得名。
写法是顺笔写上横,到转折处折笔而下,顺势婉转写弯曲,最后翻笔向左上勾出。
要注意的是,转弯处不可有生硬的棱角,钩尖要内向,对准字心首画;浮鹅勾:写法是落笔稍重,接着引笔向下写竖,随即右拐弯写横,最后翻笔向上勾出。
要注意使鹅头高昂,鹅身平正并呈圆势,态度雅容,气宇不凡;回锋钩:是浮鹅勾的快写,写法是顺笔写竖转横成圆曲折,至末端回锋向左下勾出,以作引下之姿,要注意圆边婉转流畅,向外开拓,雄健挺拔;弧钩:书写时竖笔画应带有弧形,一定要注意弧钩在字中的结构,使其合理,行笔要遵健圆润;提钩:在书写实用中比较广泛,写法也不尽相同。
一定注意合理使用竖提钩与其它笔画的结构关系;横钩:行笔平直中略带曲意,折笔提按出钩,钩势要劲健有力;八、折画横折:是指横画加钩的笔画。
写法是先写横、折时稍用力向左下方勾出。
横折不仅要横与钩笔画分明,而且转折要自然有力;竖折:是指竖与钩的结合。
写法是先写短横至折时笔略提起,再顿后转笔向下,迅速向左上勾出;曲折:在行书中多有应用,写法是落笔先写撇,接着向右上折笔,最后向左下勾出,折钩形似闪电,富于动态;撇捺折:即短撇与反捺组成的折画。
写法是先写撇,落笔稍重,至撇尾,回锋向右下写反捺。
撇捺的连接处形成折的风味;三弯折:是三弯曲折而成。
写法是先落笔写横,再折写弯,顺势最后向左下弯出。
注意三折要有韧性,且自然而舒展。
行书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最佳,虽是毛笔字,但也能作为硬笔书法参考。
从古自今,行书流派很多,各有各自的神韵,临摹时加以思考及创新,这样进步会更快。
硬笔书法基本笔画教学点滴谈内容摘要:在小学阶段学生写字能力和水平的形成与提高对其终生的书法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基本笔画的正确书写对书写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持之以恒的训练和有效的评价对基本笔画的正确书写起到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兴趣方法训练评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特别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3~4年级)阶段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在几年的书法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硬笔字基本笔画书写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对其书写整体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下面浅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书法的原动力。
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1)生动故事,寓教于乐。
中国古今出现了无数卓越的书法名家,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教学中,我适时给学生讲一些书法家的故事,激起他们学习书法的兴趣。
如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书圣王羲之练字时错把墨汁当作蒜泥蘸馒头吃;王羲之补点;怀素“秃笔成冢”;张旭以发濡墨;米芾观人用双脚写字后刻苦习书等。
又如唐代三位大书法家颜真卿、怀素、邬彤讨论草书的竖画怎么写才洒脱。
颜真卿说写竖画要像屋漏痕,邬彤说要写得想古脚钗,怀素则说写草书竖画就像夏天的云彩,没有一定的姿态,等风一来,云彩变化无穷,犹如飞鸟出林。
这样既能调节课堂教学气氛,又使学生受到生动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认真练好书法的愿望。
(2)动态演示,调动兴趣。
每节课老师总要将重要的内容现场演示书写给学生看,每节课都认真地将学生要练习的字现场示范书写。
在老师的提、按、顿、挫,笔走龙蛇过程中,既展示了书写的动态过程,也调动了学生的尝试欲望。
如讲解基本笔法“转”与“折”的运用时,我精选范字“龙”和“国”前者第三笔竖弯钩用转,后者第二笔横折钩用折。
教师的演示,既调动了学生模仿的积极性,又使学生一目了然看清“转”与“折”的不同。
(3)读帖欣赏,诱发欲望。
中外文字,仅仅汉字书写成为艺术,书法艺术独步艺林。
它有建筑的空间美,雕塑的静穆美,舞蹈的流动美,绘画的光泽美,音乐的韵律美,诗歌的节奏美。
鲁迅先生曾说:“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歌,却有歌的的旋律”。
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读帖,体会帖中笔法的变化,结字的方法。
经常搜集著名书法家作品图片,和学生一起欣赏品评。
向学生介绍名作的艺术特点及价值,引导学生崇尚书法艺术,让学生领悟书法艺术中蕴含的线条美、节奏美、章法美、风格美。
如颜字的雄浑博大,欧字的法度森严,张旭的豪放不羁,板桥的乱石铺街,李叔同的平淡如水等等。
学生获得了美的熏陶、美的享受,诱发了学生内潜的学习欲望。
二、教法多样。
在强调自主学习的今天,教师教学方法的使用对学生的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无疑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也要让学生逐渐熟悉,使学生也学会利用老师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我在教学中常综合运用以下几种方法:(1)观察法。
中外文字,仅仅汉字书写成为艺术,书法艺术独步艺林。
它有建筑的空间美,雕塑的静穆美,舞蹈的流动美,绘画的光泽美,音乐的韵律美,诗歌的节奏美。
鲁迅先生曾说:“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歌,却有歌的的旋律”。
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读帖,体会帖中笔法的变化,结字的方法,理解文章的意思,并注意搜集著名书法家作品图片,和学生一起欣赏品评。
向学生介绍名作的艺术特点及价值,引导学生崇尚书法艺术,让学生领悟书法艺术中蕴含的线条美、节奏美、章法美、风格美。
对要临习的汉字及笔画进行认真的观察和欣赏,首先是对笔画的熟悉过程,观察中认识笔画的形态(粗、细、长、短、姿态的变化),了解基本笔法。
认真观察后,学生对要学的笔画有了基本的了解,教师在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自然就顺畅了。
(2)夸张演示法。
首先是笔画外形的夸张,每学一个新的笔画,教师都用空心放大的方法将该笔画展示在黑板上,学生通过放大的笔画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笔画的起、行、收形成的形态,可以知道它的粗、细、长、短及变化。
例如,“撇”的教学,教师夸张放大后,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起笔要重按,笔画由重到轻,收笔出锋。
同时感受“撇”的整体形态。
由如在刚刚学习基本笔画“横”时,我将收笔的重按及整个“起”、“行”、“收”的动作进行夸张,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横”在书写时的轻、重、笔速和节奏,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3)几何分段法。
对于书写难度比较大、外形变化复杂的基本笔画,教师在夸张的基础上,利用分段的方法,化难为易,可以使学生尽快掌握写法要领。
如教学“斜钩”,这个笔画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和弧度,并且比较长。
我将期划分为上下两段,如图,“”学生很容易看出书写时先将上段稍斜,下段继续加大倾斜角度,最后加钩。
又如“卧钩”,教师将其分为三段,如图,“”先斜再平再翘,由轻到重最后出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