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旅游:南京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
东郊汤山猿人头骨的出土,表明35万年以前,就有了"南京猿人"的足迹。
自公元229年东吴建都南京始,南京曾十次成为京都,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南京,山环水抱,葱笼毓秀,山水城林融为一体,自然风貌久负盛名。
自然界厚赐于南京龙蟠虎踞的山川形胜,历史在此又遗存下灿烂的文化。
孙中山先生曾有名言概括南京之美:"此地有高山,有平原,有深水,在世界三大城市中亦诚难觅此佳境"。
位于城东紫金山麓的中山陵、明孝陵,掩映在绿色葱葱的紫金山中,布局宏伟。
太平天国遗址,殿阙巍峨。
数十处南朝陵墓刻,硕大洗炼,堪称一代巨制,国之瑰宝。
栖霞寺内舍利塔,造型雄健,比例匀称,装饰华丽,是我国现存石塔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总统府、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碑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见证。
玄武湖,三面环水,一面临城,秀峰塔影,碧波荡漾,堪称"金陵明珠"。
莫愁湖,蕴含动人凄丽的传说,湖光倩影,花团锦蔟,典雅、幽秀而豁达、奔放。
主要旅游景点介绍如下:1、中山陵:中山陵风景名胜区位于南京市东郊小茅山(钟山东峰)的南麓,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地,西面是明孝陵,东面是灵谷寺,陵园内自然景色秀丽,人文景观丰富,总占地面积约为万平方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后,因为当时特殊原因,其灵柩只能暂时停放在了北京香山碧云寺内,1929年6月1日,按照孙中山先生的遗愿,位于南京钟山的陵园完工,是日便举行了奉安大典,将孙中山先生的遗体由北京迁葬于此地。
中山陵是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施工的,陵区平面形如大钟,从博爱坊直到祭堂前共有十组392级台阶,每组都有一个平台,向上看不见平台,向下看却不见台阶,其中"392"还暗喻当时的三亿九千二百万中国同胞。
中山陵主要由博爱坊、陵门、碑亭、祭堂等建筑物组成。
2、总统府:总统府,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明朝初年曾是归德侯府和汉王府。
清朝为江宁织造署、江南总督署、两江总督署。
清朝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均以此为"行宫"。
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定都天京,洪秀全在此兴建了规模宏大的太平天国天朝宫殿(天王府)。
清军攻破南京后,焚毁宫殿建筑,于同治九年(1870)重建了两江总督署。
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刘坤一、沈葆桢、左宗棠、张之洞、端方等均任过两江总督。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后,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在此处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的国家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3、雨花台: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雨花台,地处古都南京的南郊,古称梅岗、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
风景区占地面积公顷 ,主峰海拔 160 米。
1997 年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整个风景区划分为中心纪念区和名胜古迹区两大部分。
其中中心纪念区是风景区的核心。
纪念区的中轴线全长 1500 米。
从北到南有烈士群雕、主峰烈士纪念碑、倒影池、烈士纪念馆和忠魂亭等一组庄严肃穆的纪念建筑群体。
风景名胜区位于风景区的东北侧,占地公顷 ,区内目前有景点 10 余处,记载着近 2000 年的文化遗产、名人轶事,著名的有甘露寺、甘露井、雨花阁、江南第二泉、方孝孺墓等。
雨花台区风景区充分利用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资源,以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为主,拓展基地功能,成为全国闻名的集纪念、旅游、服务、教育于一体的一流风景名胜区,年接待游客近 200 多万人次。
雨花台景区位于中华门外约一公里处,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圣地和旅游景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4、玄武湖:位于南京市东北城墙外,由玄武门和解放门与市区相连。
它在六朝以前称桑泊,晋朝时称北湖,是训练水军的场所。
历史上除了训练水军之外,它一直是帝王大臣们的游乐地, 1909 年辟为公园。
当时称元武湖公园,还曾称五洲公园、后湖等。
玄武湖湖岸呈菱形,周长约 10 公里 ,占地面积 437 公顷 ,水面约 368 公顷。
湖内有 5 个岛,把湖面分成四大片,各岛之间有桥或堤相通,便于游览。
湖水深度不超过 2 米 ,湖内养鱼,并种植荷花,夏秋两季,水面一片碧绿,粉红色荷花掩映其中,满湖清香,景色迷人。
湖内的 5 个洲各有特色。
5、夫子庙:南京夫子庙即孔庙,始建于宋,南京夫子庙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
夫子庙以庙前的秦淮河为泮池,南岸的石砖墙为照壁,全长 110 米 ,是全国照壁之最。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八,这里举行夫子庙灯会,热闹非常。
1985 年,南京市政府修复了夫子庙古建筑群,还改建了夫子庙一带的市容,许多商店、餐馆、小吃店门面都改建成明清风格,并将临河的贡院街一带建成古色古香的旅游文化商业街;夫子庙既恢复了旧观,又展现了新容。
南京夫子庙建筑群由孔庙、学宫、江南贡院荟萃而成,是秦淮风光的精华。
明远楼是贡院内楼宇之一,位于贡院中间,原是用来监视应试士子的行为和院落内执役员工有无传递关节的设施。
" 明远 " 是 " 慎终追远,明德归原 " 的意思。
楼下南面曾悬楹联,系清康熙年间名士李渔所撰并题: " 矩令若霜严,看多士俯伏低徊,群器尽息;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览无余。
"从联中也可看出明远楼设置的目的和作用。
大门上悬有横额 " 明远楼 " 三个金字,外墙嵌《金陵贡院遗迹碑》,记述了贡院的兴衰历史。
如今这里是南京最著名的步行商业街区,也是最具老南京风味的地方。
苏州旅游:苏州建城于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楚国叛将伍子胥建阖闾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
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的都城,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
苏州城建城早,规模大,变迁小,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古城区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为国内外所罕见。
苏州园林甲天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两席(拙政园、留园)。
" 吴中第一名胜 " 虎丘,2500多年的历史形成的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游客来苏州旅游的必游之地。
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使古今游客都要来枫桥,闻寒山。
主要的旅游景点有:1、狮子林:在四大园林中,狮子林是历史最悠久的一个。
狮子林始建于元至正二年( 1342 年),高僧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特建" 菩提正宗寺 ",后称" 狮林寺"。
因园中湖石多似狮子形状,且中峰禅师原住在天目山狮子岩,还因为佛经中有 " 狮子座 " 的意义,而易名为 " 狮子林 "。
全园面积约公顷,近于正方形,以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假山众多著称,素有 " 假山王国 " 之称。
湖石玲珑,洞壑宛转,曲折盘旋,如入迷阵,有 " 桃源十八景 " 之称。
洞顶奇峰怪石林立,均似狮子其舞之状。
有含晖、吐月、玄玉、昂霞等名峰,而以狮子峰为诸峰之首。
假山中,盘路弯曲,有时虽近在咫尺,却不得相近。
有时才分手数步,已在山上山下。
依山傍水筑有亭、堂、轩、阁。
燕誉堂为全园主厅,高敞宏丽。
其余还有小方厅、揖峰指柏轩、古五松园、荷花厅、真趣亭、暗香疏影楼、问梅阁、卧云室等,均名出于典,造型各异,意趣无穷。
廊壁嵌有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名家书法碑帖珍品 60 余方。
文天祥《梅花诗》碑刻尤为珍贵。
清代康熙、乾隆下江南时都曾到此园游览,并诏令在承德避暑山庄仿狮子林。
2、寒山寺:微曦时或暮色苍茫中,于江岸湖边,听几声随风飘来的钟声,不禁使人勾起一番怀古的幽思。
在数不尽的名寺宝刹的钟声里,最教人心驰神往的莫过于苏州城西寒山寺的钟声了。
六朝古刹寒山寺始建于梁天监年间 502 年- 527 年),但它的闻名于世要归功于唐代诗人张继。
当年张继进京赶考,名落孙山,郁郁还乡,途经苏州,夜宿枫桥,触景生情,于是写下了千古绝唱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寒山寺古铜钟为唐代铸造,但后来被毁。
明代嘉靖年间本寂禅师重铸铜钟。
六如居士唐寅在《姑苏寒山寺化钟疏》中记叙甚详,说此钟声音宏亮,声闻十里。
但这口铜钟也不复存在。
关于嘉靖铜钟的下落有一种说法:它被日本浪人盗去,为此曾酿起风波。
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寒山寺重建时,日本人士募捐铸仿唐青铜乳头钟两口,一口送往寒山寺,一口存于日本馆山寺,并有铭文镌刻其上: " 姑苏寒山寺,历劫年久,唐时铜钟,空于张继诗中传耳。
尝闻寺钟传入我邦,今失所在,乃将新铸一钟赍往悬之。
" 现今这口铜钟仍悬于寒山寺大殿右侧。
3、虎丘:虎丘在苏州城的西北七里处,原名 " 海涌山 " 。
有" 吴中第一名胜 " 之美誉,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盛赞 " 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 ,虎丘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胜地之一。
据史志记载,春秋晚期,吴王夫差将他的父亲阖闾葬在这里。
传说,葬后三日,有 " 白虎蹲其上,因号虎丘 " ,此山改称 " 虎丘山 "; 。
也有人说,因 " 丘如蹲虎,以形名 " 。
东晋时司徒王荀和司空王珉兄弟在此建别墅,后舍宅为寺,遂为 " 虎丘寺 " 。
唐代避太祖李虎名讳,改为 " 武丘报恩寺 " 。
白居易在宝历元年春至二年秋(公元 825-826 年)任苏州刺史,开河筑堤到山前,人称白堤(今山塘街),后又凿通山麓,引水环山,使山水相连、清波萦绕,环境幽静。
北宋至道年间(995-997 年)重建寺宇,称 " 云岩禅寺 " 。
其时,庙貌宏壮,宝塔佛阁,掩映于丛林之中,被称为宋代五山十刹之一,名重一时。
自宋至清末, " 云岩禅寺 " 共遭火焚 7 次。
现存古建筑中除 " 云岩塔 " 、 " 二山门 " 外,大多是清同治、光绪年间(公元 1862-1908 )建造。
无锡旅游:" 太湖明珠 " 无锡市是江南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距今已有 3000 多年的历史。
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的中心,京杭大运河绕境而过。
境内锡山本多锡矿,由于无度开挖至汉初几尽,故名 " 无锡 "。
无锡工商业自古发达,素有 " 小上海 " 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