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法中关于领土争端的案件讲解

国际法中关于领土争端的案件讲解




充分机会表示反对,但是不论当时还是后 来都没有这样做。因此认定那张地图已经 得到默认。 二、泰国不能以地图错误作为申辩理由, 因为这样的申辩“不能被允许作为使同意 成为无效的因素,如果提出这样的申辩的 一方以自己的行为促成了这个错误,或者 他可以避免这个错误,或者情况足以使该 方注意到错误可能发生的话”。 三、至于泰国提出的在各个重要时期的占 有行为,只是本地当局或者地方当局的行 为。

1893年,法国击败暹罗(泰国)。1904年, 泰国被迫统一和法国进行勘界谈判。
划界混合委员会
法国 (代表柬埔 寨) 以扁担山的分水岭为界
暹罗 (今泰国)
边界条约
绘制边界地图
1907年,泰国内政部长 对地图签字认可,并出 版。 1925年和1937年两次 修约谈判,泰方均未表 示异议,
1935年发现地图有问题, 却慑于法国的强大而只 表示了不满,继续沿用 旧地图,但冲突的种子 已经埋下 。
海牙国际法庭的判决书写道: “在勘测地图交给暹罗当局50多年间, 泰国从未对柏威夏寺的归属权提出任 何异议, 泰国政府甚至在1930年时在柏威夏寺向 一名法国殖民官员颁授政府荣誉称号, 说明泰国事实性接受这一边界划分。 因此,柬埔寨应当是这座寺庙的主人。”

法院作出如上判决的理由

一、泰国政府在1908年收到地图后实际上有

柏威夏寺修建于海拔 525米的“鹰喙”式 的摩艾丹崖顶,“喙 尖”朝向柬埔寨一方, “喙根”朝向泰国一 方,崖顶有一块长约 800米、宽约400米 的平地,刚构成柏威 夏寺的地基。
由于该寺由此占据崖顶平台,三面可远眺, 一面直抵山脚,扼守两国边境,站在古庙之 上可以俯瞰柬埔寨北部平原,因此具有重要 战略意义。
三、当事国通过发表单方声明的方式表示接受国 际法院强制管辖,被称“任择强制管辖”。


柬埔寨:柬埔寨与泰国根据《国际法院规约》第 36条的“任择条款”都发表了接受国际法院强制 性管辖的声明

泰国:自己在1950年5月20日所做的接受强制管 辖的“展望”声明是针对国际联盟下的国际常设 法院的;此外,还援引“空中事件案”

公元889年吴哥王朝第四位 君主耶索华曼一世策划在 扁担山脉建造一所圣寺。

后历时200多年,历经13位 君主,约1152年才正式完工, 并成为吴哥王朝时代最具 代表性的大型石宫建筑之 一。
•柏威夏寺原本是印度教寺庙,信奉印 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湿婆。13世纪后, 随着印度教的衰败,柏威夏寺融合佛教 元素,成为佛教寺庙。

但是在具体划界时,国际法院还是照 顾了泰国的情绪,将两国之间的边界 划在通往柏威夏寺的半山腰石梯的第 186台阶处,换言之,尽管柏威夏寺属 于柬埔寨,但是通往该寺庙的通道却 分属泰柬两国。
三票反对
反对理由:根据国际法一般原则,如果附图与条约跃 文有矛盾,应以约文为准

法官摩兰娜· 奎塔、顾维钧、斯潘德
百柏 年威 争夏 端寺 柬 泰
——
主讲人:邓博奕
一、案情、争端当事方 二、争端焦点、法院判决 三、涉及国际法问题 四、个人评价
柬埔寨王室:
扶南王国— 真腊王国— 吴哥王朝— 金边王(吴 哥王朝放弃 首都吴哥迁 往金边存 存)—柬埔 寨王朝(在 1993年复辟)
吴哥王朝先后有25位 国王,统治着以中南半 岛南端为国体的大片土 地,其势力范围远远超 过今天柬埔寨。 吴哥王朝盛极一时,但 衰落后,其首都被掩盖 在茂密的森林中,直到 19世纪后期才被法国 考古学家亨利莫霍发现, 于是名列世界人类文明 七大奇景之一的吴哥窟 重见天日。

二战期间,泰国一度占领柏威夏寺,但战后被迫 交回。后1953年柬埔寨独立,泰国军队又占领柏 威夏寺。从1954-1958年,双方开始谈判,但得不 到解决。双方外交恶化,陈兵边界,互相动武威 胁。

1959年10月6日,柬埔寨将官司诉至海牙国际法庭。
1962年6月15日,海牙国际法庭以9票赞成、3票反 对,裁定柏威夏寺归柬埔寨,同时以7票赞成、5 票反对判决泰国向柬埔寨归还所有从柏威夏神庙 中夺走的文物。

错的仍然是错的,不能以后来根据错误而 做出的行为就成为对的。
本案中涉及的国际法问题源自一、国际法院裁定对泰国享有强制性管辖权的真 正理由是什么? 二、国际法院将柏威夏寺判给柬埔寨的法律依据 是什么?其使用的是什么原则?


三、在划界过程中,边界条约与边界地图间的关 系是怎样的?为什么本案中会有“地图效力高于 约文”的情况? 四、国际法院判决的效力究竟如何?对于国际法 院已经生效的判决,泰国是否能够予以推翻?

国际法院:驳回泰国有关管辖权的初步反对意见, 认为自己对本案享有管辖权
二、实体问题

柬埔寨:泰国已经接受了该地图 泰国:一、地图不是当时法国与泰国设立 的混合委员会共同绘制的。 二、地图存在严重错误,按照边界条 约,两国边界以扁担山分水岭为界,柏威 夏寺应属泰国。 三、这张地图没有经过泰国政府接 受,而且泰国在各个重要历史时期都占有 该寺庙。
僧人在士兵 守卫的通道 通行
僧人、百姓 一道礼佛

随着泰人的兴起,打败了吴哥军队并建立了素可泰王朝 (今泰国)。两国之后的数百年间一直持续着控制与反 控制的斗争,但泰国一直占上风。

17世纪起,中南半岛上另一国家——越南强大起来,柬 埔寨夹在泰国和越南间过着艰难的日子 公元1864年,法国殖民者在一个月内占领柬埔寨,后控 制越南、柬埔寨、老挝三国,建立法属“印度支那联 邦”。并许诺柬王室和人民从泰国手中夺回领土吴哥、 暹粒、马德望等省。使得两国领土纠纷更复杂。

一、管辖权问题

按照《国际法院规约》规定,国际法院受理当事 国之间争端的基础是他们对法院的管辖权予以承 认和接受,这种承认和接受的表达方式有三种: 一、争端当事国在争端发生后,通过达成协议, 自愿将特定争端提交国际法院管辖,这被称为 “自愿管辖”、


二、缔约国在国际条约或协定中特别约定,将某 些事项提交国际法院管辖,被称“协定管辖”。

禁止反言原则

一个国家基于善意和公正的要求,对于任 何具体事实情况或者法律情况应采取前后 一致的立场,以免其他国家由于其前后不 一致的立场遭受损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