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高一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参赛试卷学校石油中学命题人王秋梅(时间 90分钟满分 150分)命题意图:本套测试题以阅读和写作为主,共选用了4段现代文语段,由由易到难,题目有选择题和简答题,把语文的基础知识也放在语段阅读中考察,不再单独设置题目。
另外,对古诗文的考查立足基础和浅易。
作文是一篇记叙文,符合必修1的写作要求。
试卷结构:阅读部分(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和写作部分。
第一部分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人类是自然万物的一种,自然界到处是人类的弟兄。
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由于相互间有某种联系,常常会产生一定的感悟和联想。
看到流逝的江水,①会释放被压抑的情感;看到再生的小草,②会想到生命力的强悍;在寂静的山林里,③会平息烦zào()的心情;面对暴风雨,④会想到时光的一去不返。
单是一个秋天,就会带给人许多不同的感受。
它的萧sè(),会带来寂寞和感伤;它的成熟,会带来喜悦和满足;它的悄然而至,会使人联想到生命的代序。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烦zào()萧sè()(2)文中划线的句子有一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
(2分)改为(3)文中划线的句子在照应上存在不当,请作调整。
(2分)和对调(只填序号)二、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人渐渐淡忘了如何书写出美观大方的方块字,特别是中国国粹毛笔书法,善为者已日渐减少。
“许多大学生写的字,真没法看。
”3月20日,在江西省人才招聘市场,不少招聘单位的主管人员发出类似感慨。
不少大学生能制作精美的电子简历,但是,当招聘单位让其填表时却往往不仅写不好字,甚至于提笔忘字,患上了“书写遗忘症”。
在某中学教了十多年语文的李老师有同样的感叹,她教的学生写字水平一届不如一届,书写潦草、生硬。
有时,她布置学生写作文,有的同学交的竟是打印稿。
(1)以上消息反映了青少年在汉字书写上存在什么问题?(3分)答:(2)以上问题产生的背景是什么?(3分)答: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1)下面这副对联有一处对得不够工整,请加以修改。
(2分)栏干槽净六畜兴旺,肥多水足稻麦丰登。
改为(2)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它的下联(平仄不论)。
(2分)上联:读书须眼界开阔下联: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6分,每小题4分)哥哥似乎没有同我玩耍过。
有时候,他去读书;有时候,他去学徒;有时候,他也去卖花生或樱桃之类的小东西。
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
我不明白这都是什么事,而只觉得与他很生疏。
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是我与三姐。
因此,她们做事,我老在后面跟着。
她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她们扫地,我就撮土……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
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
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姑母常闹脾气。
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
她是我家中的阎王。
直到我入了中学,她才死去,我可是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
“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母亲在非解释一下不足以平服别人的时候,才这样说。
是的,命当如此。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
她最会吃亏。
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洗三,旧俗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天给他洗澡,有洗去身上污垢,以保平安健康之意〕──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刮痧(shā)民间流传的简易治疗方法。
适用于夏秋间因中暑或感受秽浊而见头眩、胸闷、恶心、肢麻、吐泻等症。
用光边瓷器或铜钱、牛角板等蘸香油或十滴水等刮颈项、胸背、肋间等处,至皮肤呈红赤色为度〕;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
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
她宁吃亏,不逗气。
当姑母死去的时候,母亲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了出来,一直哭到坟地。
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承继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节选自老舍《我的母亲》)1.文段中母亲脸上“羞得飞红”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 在客人面前,母亲很害羞,因而脸红。
B 母亲认为客人虽然很体谅自己,但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羞辱。
C 母亲自认为没有尽到主人的责任而脸红。
D 母亲由脸红到“殷勤”和喜悦,说明她非常善于逢机应变。
2 .下列有母亲对姑母的态度,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A 姑母常常闹脾气,由于她是家中的阎王,母亲敢怒不敢言。
B 母亲认为自己没有受过婆婆的气,受姑母的气是理所当然,应该忍受。
C 母亲心甘情愿地受姑母的气是由于她受宿命论的影响所致,不值得肯定。
D 母亲甘受姑母的气是因为她能宽宏大量,吃得起亏,不计较个人得失。
3 .姑母死后,母亲一直哭到坟地,对此分析最合理的一项是()A 由于以前受大姑子的气而不敢反抗,至此母亲才甘痛快地发泄心中的怨气。
B 母亲为自己终于能改变受大姑子的气而不甘反抗的状况,苦尽甘来而大哭。
C 大姑子虽然脾气很坏,但她毕竟是亲人,而且也值得同情,母亲因此而哭。
D 大姑子去世,母亲作为小姑子应该哭得更伤心,才能平伏别人,免招人非议。
4 .对文段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段中“这些习惯”是指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B 第一段写哥哥时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C 第三段主要突出母亲善良,朴实的品格。
D 这三段文字,写了母亲良好的习惯和坚强的品格影响了我。
五、文言文阅读(16分)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
饿者从而求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1.请用斜线(/)给上文中画线句子断句(12分)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2.饿者发出了怎么样的感慨?(4分)六、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目。
(12分)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
(4分)(2)“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和;“肥”、“瘦”分别形容和 _______________(每空2分,共8分)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28分)理解巴金李辉与巴金同时代的友人谈到他时,几乎无一例外地说他常常是沉默着坐在众人之间,听别人侃侃而谈,只是在回答别人的问题时,他可以一口气讲许多话,但话一讲完,便又归于沉默。
在未见到他之前,我便是首先根据这样一些文字,来设想与人谈话时巴金的模样。
十年前,还在复旦大学念书的时候,我和陈思和第一次走进他的客厅,坐在他的面前,谈了一些有关他的研究方面的话题。
那天,有没有阳光从窗外飘洒起来,有没有落叶铺在庭院,我已经记不确切了。
只记得我是带着敬意带着紧张走进他的会客厅。
老老实实提问,然后仔仔细细地记录。
他呢,似乎也是老老实实地回答,没有临场发挥,没有妙语连珠,如此而已,虽然那时他的身体远比现在要好,我顾不上捕捉当时的感觉,只是留下这样一个淡淡的印象:他并非言语不多,但绝不是那种很会谈话的人,他的表情一点儿也不丰富,甚至可以说显得过于严肃。
后来见到他,同他交谈的机会多了,每一次过后,我都觉得仿佛对他的理解又加深一些。
我发现,虽然时而他也会开心地一笑,但总体来说他的严肃是一贯的,不管是讲话还是静静地坐在那里,沉思好像是他的表情的主要色调。
那些年,正是他一天天发表《随想录》的时候,作品中所表露出来的对自己灵魂的拷问,带着浓重的挥之难去的忧郁。
每当读到这些文字时,我总要假设地去体会体会他内心的痛苦。
这些从文字中感受出来的忧郁和痛苦,当坐在他面前时,我觉得完全可以从他的表情、他的声调,甚于目光那里得到印证。
巴金应该说是幸运的。
他赶上了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时代,他能够思考历史和人生,能够把一段段业已遥远的流逝的岁月重新铺开在记忆中,用他那经历过文革的精神磨难而变得成熟的目光来加以审视,来无情反思,从而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又矗立起一座令世人仰视的高峰——《随想录》。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没有《随想录》,后人该会怎样评说巴金?有一点大概可以设想,那时人们心目中的巴金,绝不会是现在我印象中的这一个巴金。
《家》和《寒夜》等固然重要,可以在文学史上光彩夺目,是,若没有《随想录》,那该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一个残缺的“巴金”!以我的理解,只是因为有了《随想录》,巴金的丰富而独特的人格才最后以这种方式得以定型,并且与他早年希望成为思想家、社会活动家而作出的那些未能实现的努力,无意有意之中形成一个完美的连接。
他影响读者影响社会的,不再仅仅限于文学人物或委婉动人的故事或强烈的感情共鸣,《随想录》的存在,以他的思想性社会性历史性而已超出了文学的意义。
1.“我”第一次去见巴金先生,为什么是“带着敬意带着紧张走进他的会客厅”的?(6分)答:2.文章最后一段说:若没有《随想录》,那该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一个残缺的“巴金”!作者为什么这样说?(8分)答:3.文中第三段说:作品中所表露出来的对自己灵魂的拷问,带着浓重的挥之难去的忧郁。
联系《小狗包弟》中巴金对小狗的态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分)答:4.读完这篇文章,请你写一句评价巴金的话,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6分)答:八、作文(60分)20.请以“相遇”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1)躁瑟(2)“强悍”改为“顽强”或“强大”(指出1分,改正1分)(3)①和④对调二、(1)写不好汉字,甚至写不出汉字。
(写不好字,甚至于提笔忘字)(3分)(2)网络的普及。
(网络时代的来临)(3分)三、(1)“六畜”改为“牛羊”,或“稻麦”改为“五谷”(2分)(2)答案示例:做人要胸怀坦白(处事应心底无私)(2分)四、1、C 2、D 3、C4、D五、1.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本题12分。
每处2分)2.事非经过不知难,只有经历过、体验过,才可能多一些理解与同情。
( 4分)参考译文:庄子到齐国去,看见乞丐便对他表示同情。
乞丐跟着他并乞讨食物,庄子说:“我已经七天没吃食物了!”乞丐叹息道:“我看到很多从我面前经过的人,(他们)没有同情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