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工艺知识点总结

化学工艺知识点总结

第2章化学工艺基础1.石油的一次加工方法: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2.馏分油的化学加工方法(二次加工方法):催化重整、催化裂化、催化加氢裂化、烃类热裂解(主要包括各种加工方法的原料,加工的产物)催化重整: 原料:加热汽油馏分(石脑油)目的:生产高辛烷值汽油或生产芳烃催化裂化:原料:加热重质馏分油目的:增加汽油产量烃类热裂解:原料:较优者是乙烷、丙烷和石脑油目的:为了制取乙烯和丙烯,同时副产丁烯、丁二烯、苯、甲苯、丁二烯、二甲苯、乙苯等芳烃及其他化工原料3.化工生产过程一般可概括为:原料预处理、化学反应、产品分离和精制4.循环流程及其特点:特点:反应物进入反应器后未反应的反应物从产物中分离出来,再返回反应器的工艺流程称为循环式工艺流程。

优点:能显著地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减少系统排放量,降低了原料消耗,也减少了环境污染。

c.降低烃分压:烃裂解的一次反应是分子数增多的过程,对于脱氢可逆反应,降低压力对于提高乙烯平衡组成有利;从反应速率分析,降低压力可以增大一次反应对于二次反应的相对速率,提高一次反应选择性。

4.在烃类裂解过程中为什么要降低烃分压?从热力学与动力学两个角度分析。

为什么要添加稀释剂?为何选择水蒸气为稀释剂?①a.热力学:(书P74 公式)△n<0,增大反应压力,K x上升,平衡向生成产物方向移动;△n>0,增大反应压力,K x下降,平衡向原料方向移动。

烃裂解的一次反应是分子数增多的过程,对于脱氢可逆反应,降低压力对提高乙烯平衡组成有利(断链反应因是不可逆反应,压力无影响)。

烃聚合缩合的二次反应是分子数减少的过程,降低压力对提高二次反应产物的平衡组成不利,可抑制结焦过程。

b.动力学:烃裂解的一次反应多是一级反应或可按拟一级反应处理,其反应速率方程式:r裂=k 裂c ; 烃类聚合和缩合的二次反应多是高于一级反应,其反应速率方程式为:r聚=k聚c n r缩=k缩c A c B压力不能改变反应速率常数k,但降低压力能降低反应物浓度c,所以对一次反应、二次反应都不利。

但反应的级数不同影响有所不同,压力对高于一级的反应的影响比对一级反应的影响要大得多,也就是说降低压力可增大一次反应对于二次反应的相对速率。

②由于裂解是在高温下操作,不宜于用抽真空减压的方法降低烃分压,这是因为高温密封困难,一旦空气漏入负压操作的裂解系统,与烃气体形成爆炸混合物就有爆炸的危险,而且减压操作对以后分离工序的压缩操作也不利,要增加能量消耗。

所以,采取添加稀释剂以降低烃分压。

③原因:a.裂解反应后通过急冷即可实现稀释剂与裂解气的分离,不会增加裂解气的分离负荷和困难。

使用其他惰性气体为稀释剂时反应后均与裂解气混为一体,增加分离困难。

b.水蒸气热容量大,使系统有较大热惯性,当操作供热不平稳时,可以起到稳定温度的作用,保护炉管防止过热。

c.抑制裂解原料所含硫对镍铬合金炉管的腐蚀。

b.脱除积碳,炉管的铁和镍能催化烃类气体的生碳反应。

水蒸气对铁和镍有氧化作用,抑制他们对生碳反应的催化的作用。

而且水蒸气对已生成的碳有一定脱除作用。

5.管事裂解炉的改进:如何改进?改进的原则是什么?改进:在分支变径管基础上逐步减少管程,缩短管径。

原则:提高裂解温度,缩短停留时间。

6. 裂解炉出口的裂解气的冷却为何要采取急冷操作?操作方法的比较。

原因:裂解炉出口的高温裂解气在出口高温条件下将继续进行裂解反应,由于停留时间的增长,二次反应增加,烯烃损失随之增多。

为此,需要将裂解炉出口高温裂解气尽快冷却,通过急冷以终止其裂解反应。

比较:①直接急冷设备费少,操作简单,系统阻力小。

由于是冷却介质直接与裂解气接触,传热效果好。

但形成大量含油污水,油水分离困难,且难以回收热量。

②间接急冷对能量利用较合理,可回收裂解气被急冷时所释放的热量,经济性较好,且无污水产生,故工业上多用间接急冷。

7.裂解气的净化:气体杂质的来源;每一种气体杂质的脱除方法:酸性气体的净化方法、脱水方法、脱炔方法。

来源:①原料中带来②裂解反应过程生成③裂解气处理过程中引入酸性气体:a.碱洗法脱除酸性气体 b.乙醇胺法脱除酸性气体书p88脱水:吸附干燥书p91脱炔:a.催化加烃脱炔 b.溶剂吸收法脱除乙炔 (书P9)第4章芳烃转化过程1.芳烃的来源:最初来源于:煤焦化工业石油芳烃主要来源于:催化重整油、裂解汽油、轻烃与重芳烃2.芳烃转化的必要性与意义;芳烃的转化反应:芳烃的脱烷基化、芳烃的歧化与烷基转移、芳烃的烷基化(包括:各种反应的典型产品与相互之间转化的关系)必要性:由于不同来源的各种芳烃馏分组成是不同的,能得到的各种芳烃的产量也不同,如仅从这些来源来获得各种芳烃的话,必然会发生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意义:开发芳烃的转化工艺,以便依据市场的供求,调节各种芳烃的产量脱烷基化:甲苯加氢脱烷基制苯歧化与烷基转移:甲苯歧化反应烷基化:苯的烷基化3.C8芳烃的分离方法,分离的目的分离方法:邻二甲苯、乙苯的分离可以用精馏法分离对二甲苯、间二甲苯的沸点差只有0.75℃,难于采用精馏方法进行分离。

目前工业上分离对二甲苯的主要方法有:深冷结晶分离法、络合分离法、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法目的:将不含或少含对二甲苯的原料,转化为对二甲苯到平均浓度的组成第5章合成气的生产过程1.合成气的主要成分:CO2和H2的混合气2.合成气的生产方法:以煤为原料的生产方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生产方法以重油或煤渣为原料的上产方法3.由天然气制合成气方法:水蒸气转化法水蒸气转化法:主反应:CH4+H2O=CO+3H2CH4+2H2O=CO2+4H2CO+H2O=CO2+H2O副反应:CH4=C+H2O2CO=C+CO2CO+H2=C+H2O影响因素的分析(从热力学角度分析,工艺条件的确定)①温度的影响:甲烷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是吸热的可逆反应,高温对平衡有有利,及H2及CO的平衡产率高,CH4平衡产率低。

一般情况下,当温度提高10℃,甲烷的平衡含量可降低1%~1.3%。

但温度过高,会有利于甲烷裂解,当高于700℃时,甲烷均相裂解速率很快,会大量析出碳,并沉积在催化剂和器壁上。

②水碳比的影响:水碳比对甲烷转化影响重大,高的水碳比有利于甲烷的蒸汽重整反应,在800℃,2Mpa条件下,水碳比由3提高到4时,甲烷平衡含量由8%降至5%。

同时,高水碳比也有利于抑制析碳副反应。

③压力的影响:甲烷蒸汽转化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反应,低压有利于平衡,当温度800、水碳比4时,压力有2Mpa降低至1Mpa时,甲烷平衡含量有5%降至2.5%。

低压也可抑制一氧化碳的两个析碳反应,但是低压对甲烷裂解析碳反应平衡有利,适当加压可抑制甲烷裂解。

总之,从反应平衡考虑、甲烷水蒸气转化过程应该用适当的高温,稍低的压力和高水碳比。

4.天然气水蒸气转化为何要将转化过程分为两段进行?①从热力学的角度看,高温下甲烷的平衡浓度低。

②从动力学看,高温使反应速率加快,所以出口残余甲烷含量低。

③因压力对平衡的不利影响,要提高温度来弥补。

④为使残余甲烷含量降至0.3%(干基),必须使温度达到1000摄氏度。

但是在此高温下,反应器的材质受不了。

因此,为满足残余甲烷小于等于0.3%的要求,需要将转化过程分为两段进行。

5.为什么说一段转化炉属于变温反应器?一段转化炉温度沿炉管轴向的分布很重要,在入口端,甲烷含量最高,应着重降低裂解速率,故温度应低些,一般不超过500摄氏度,因有催化剂,转化反应速率不会太低,析出的少量碳也及时气化,不会结碳。

在离入口1/3处温度应控制不超过650摄氏度,只要催化剂活性好,大部分甲烷都能转化。

在1/3处以后,温度高于650摄氏度,此时氢气已增加,同时水碳比相对较大,可抑制裂解,温度又高,消碳速率大增,因此不可能积碳了,之后温度继续升高,直到出口达到800摄氏度左右,以保证低的甲烷残余量。

因而,一段转化炉是变温反应器。

6.甲烷水蒸气转化制合成气反应中,催化剂活性显著下降可由哪些现象判断?阐述原因①反应器出口气中甲烷含量升高②出口处平衡温距增大③出现“红管”现象原因:催化剂活性降低时,出口甲烷含量升高,一氧化碳和氢含量降低,此组成对应的平衡常数减小,故平衡温度降低,平衡温距增大。

催化剂活性越低,平衡温距越大。

因为反应时吸热的,活性降低则吸热减少,而管外供热未变,多余的热量将管壁烧得通红。

7. 一氧化碳变换(变换的目的、变换的化学反应、变换的催化剂、变换反应器的类型)目的:通过变化反应可产生更多氢气,同时降低CO含量,用于调节H2/CO的比例,满足不同生产需求。

化学反应:CO + H2O (汽) = CO2 + H2催化剂:A.铁铬系变换催化剂化学组成以Fe2O3为主,促进剂有Cr2O3和K2CO3B.铜基变换催化剂化学组成以CuO为主,ZnO和Al2O3为促进剂和稳定剂C.钴钼系耐硫催化剂化学组成是钴、钼氧化物并负载在氧化铝上变换反应器:①中间间接冷却式多段绝热反应器②原料气冷激式多段绝热反应器③水蒸气或冷凝水式多段绝热反应器8. 气体中硫化物、二氧化碳的脱除方法脱硫方法:干法脱硫:吸附法,吸附剂主要有氧化锌、活性炭、氧化铁、分子筛催化转化法,是使用其他脱硫催化剂,将烃类原料中所含的有机硫化物氢解,转化成易于脱硫的硫化氢。

湿法脱硫: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物理-化学吸收法、湿式氧化法脱除二氧化碳:化学吸收法:本菲尔法、复合催化法、空间位阻胺促进法、氨基乙酸法。

物理吸收法:低温甲醇洗涤法、聚乙二醇二甲醚法、碳酸丙烯酯法物理-化学吸收法变压吸收法第6章加氢与脱氢过程1.氮加氢制合成氨、平衡氨含量的影响因素氮与氢合成氨的化学反应式:0.5N2+1.5H2=NH3 可逆放热反应,反应热与温度、压力有关影响因素:①温度和压力的影响:当温度降低,或压力增高时,都能使平衡常数及相应的平衡氨含量增大②氢氮比的影响③惰性气体的影响:惰性气体的存在,会使平衡氨含量明显下降2.氨合成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助剂、衰老活性组分:还原前主要成分是Fe3O4,还原后生成α-Fe助剂:AL2O3(结构型助催化剂,能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兵防治还原后的铁微晶长大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K2O(电子型催化剂,能促进电子转移过程,有利于氨分子的吸附和活动,促进生成物氨的脱附)、SiO2(虽有消弱催化剂碱性的作用,但起到稳定铁晶粒作用,增加催化剂的抗毒性和耐热性等)、MgO(提高耐热性能和耐硫性)、CaO(起助熔作用)衰老:催化剂经常使用后活性会降低,氨合成率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催化剂衰老。

衰老主要原因是α-Fe微晶逐渐长大,催化剂内表面变小,催化剂粉碎及长期慢性中毒所致3.氨合成塔的特点①承受高压的部位不承受高温,而承受高温的部位不承受高压②单位空间利用率高,以节省钢材③开孔少,保证筒体的强度,只留必要的开孔,以便安装和维修4.甲醇的合成、工艺条件、反应器催化剂:锌—铬系催化剂、铜基催化剂工艺条件:①反应温度和压力:合成甲醇为可逆放热反应,平衡产率与温度、压力有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