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村孤寡老人的调查报告中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贾洋前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多。
尤其是近几年许多农村人进城务工,以及老人的保守,人们对孝文化的意识的淡薄等各种各样的原因,农村孤寡老人逐渐增多。
他们收入微薄,忍受病痛的折磨,有的甚至还要下地种地。
由于农村的文化建设十分的匮乏,他们每天只能晒太阳,三五个拉家常(这或许就是他们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了),但更多时候是在用睡觉来打发自己的生命。
曾经为了我们及这个社会辛辛苦苦地付出一辈子的农村老人,却要在晚年承受这般痛苦,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话题。
基于这样一个现状,我做了一个关于山西省农村孤寡老人的社会调查。
本调查通过深入的访谈式的了解与调查,试图展现农村孤寡老人的基本情况,生活现状,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出一定的解决办法。
旨在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农村的孤寡老人,切实地帮助他们。
老有所养,老有所终。
关心和救助农村孤寡老人这一社会弱势群体,妥善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使他们能够体会到社会的亲情与温暖,本次调查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偶遇抽样方式,对奇村,嘉禾,蔚野,柴家庄,屯庄,刘家庄进行了实地的实地调查采访,了解他们的最基本的生活情况。
调查实地调查采访的对象为农村孤寡老人。
孤寡老人是指无配偶,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没人照顾的人,年纪超过60周岁,丧失劳动力的人。
本次调查数据分析采用的工具为SPSS数据分析。
在实地调查采访当发现中,农村老人的养老方式基本为家庭养老,子女多在自己的身边。
农村孤寡老人较少。
同时,有一部分老人对社会调查高度敏感,不愿意过多透露自己的情况。
正文论述本次调查涉及到的是农村孤寡老人(孤寡老人是指无配偶,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没人照顾的人,年纪超过60周岁,丧失劳动力的人)。
下面将分为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分析农村孤寡老人。
一基本情况从本次调查的基本情况来看,农村孤寡老人的男女性别比各占一半,但有一个现象比较明显。
男性孤寡老人一般为一直未娶的单身男性,即为光棍,据调查了解,基本上是由于年轻时,家里贫穷,娶不起媳妇造成的。
女性孤寡老人为子女不在身边或老伴早已去世的女性构成。
下图为农村孤寡老人的的教育程度说明。
7%的农村孤寡老人为中学教育程度。
36%的农村孤寡老人未受过文化教育。
36%的农村孤寡老人上过民校,且通过民校的学习,学会了读写汉字。
21%的农村孤寡老人上过民校,但不读写汉字。
年龄越大的农村孤寡老人,接受的文化教育越少。
女性普遍比男性接受的文化教育要低,这与社会的传统观念的分不开的。
农村孤寡老人的年龄分布如下:从上表来看,农村孤寡老人主要集中在70岁到90岁之间,60岁到70岁之间次之,90岁以上很少。
上图为子女情况,近一半的农村孤寡老人为没有子女,即为单身,全部为男性孤寡老人。
有一成的孤寡老人的子女一个或多个已经去世。
其余剩下的当中,这些老人均为子女不在自己的身边。
二生活情况生活作息时间:早晨起床时间晚上休息时间从生活作息时间表上可以看到,农村孤寡老人起床时间大多集中在6点到8点之间,有少部分老人会早起去锻炼身体(走到某个地方然后再走回来)。
睡觉时间大多集中在9点到10点之间,7点到8点之间。
年龄大的老人,没有电视或是电视不能看的孤寡老人,睡得较早,集中于7点到8点之间。
60到70岁之间的年龄较小的睡觉大多集中于9点到10点之间。
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孤寡老人,睡觉的时间很早,起床时间较早。
这无不与他们内心的孤独寂寞,苦闷有关。
做饭吃饭情况:注:困难为做饭困难从表中可以看出多数人会做饭吃饭次数为3次,饭吃饭次数为2次以及做饭困难的较少。
在实际接触中,他们他们的饭菜也颇为简单:馒头,咸菜,挂面,饼子等。
上图为农村孤寡老人的身体基本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身体好的农村孤寡老人所占的比例不大,14%。
这部分老人一般具有劳动力,可以下地干活。
57%的农村孤寡老人或多或少总会有些身体问题。
其中,长期病,,腿疼,眼花,耳聋,牙齿不好是农村孤寡老人中最普遍的身体问题。
29%的农村孤寡老人患有大的疾病,例如脑梗塞,半身不遂等。
农村孤寡老人一旦患有疾病,劳动力丧失,生活自理也成为了一个问题。
下图为农村孤寡老人所居住的房屋的基本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50%的是土砌房, 29%的是瓦房, 14%的是危土砌房,其他是住在村委大院等。
危土砌房是属于住着比较危险的土砌房,下雨随时可能塌掉等。
瓦房相对较好些,不漏雨,冬天不冷。
土砌房就比较差了,下雨时,普遍不同程度的漏雨。
年代久远的土砌房很容易成为危房,影响孤寡老人的生命安全。
农村孤寡老人的收入来源比较单一。
36%的农村孤寡老人有了低保的补助,43%的农村孤寡老人有了五保的补助。
14%的没有低保或者五保,生活比较困难。
农村孤寡老人一般有庄稼地。
身体好的孤寡老人,自己还要下地,一般男性孤寡老人。
女性孤寡老人及没有劳动力的农村孤寡老人都会把地租出去,一般租给了自己的熟人和远房亲戚,可以得到一些租金。
有子女的农村孤寡老人,很少能获得子女的钱的给予。
在调查的对象中,有一位叫刘志厚的农村孤寡老人,在解放战争中当过兵,每年有4000元的补助,这就是在实地调查采访对象中最特殊的了。
农村孤寡老人的生活支出很少,基本上是生活必须支出。
其中,冬天烧炉子取暖用的块碳是大头之一,每年都要支出800元左右的钱来购买块碳。
对于杜银成老人来说,800元左右的块碳是她一年支出的四分之三。
从身体情况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农村孤寡老人患有不同程度,不同种类的疾病,药费也是一个很大的支出。
对于赵旭桃,陈文先这样长期患病的老人老说,药钱一直占着他们支出的主要地位。
其他支出为日常油盐酱醋类的消费支出。
另外,农村孤寡老人很少买衣服(要买也是买特别必须的,如暖鞋等)。
他们大多穿别人不穿而送给他们衣服或是很早以前买下的衣服。
农村孤寡老人使用电器设备的情况。
除了,刘贵和一家没有电视外其他农村孤寡老人家里都有电视。
三成的电视是坏的。
只有一成的家里使用电磁炉和电话,这些也往往集中于60岁—70岁之间的孤寡老人。
三精神状态在实地调查采访中,所有的农村孤寡老人最常用消磨时间的办法有多样。
和闲下来的农村,大街上总会有或大或小的人群闲聊,老人们常常就是到这样的人群闲聊,一坐就是一上午,一下午,一天。
当天气不好时,或其他原因,无法出去闲聊时,就在家里睡觉,一睡就是一天。
有时老人们会到别人家去串门,一般去年龄差不多的别人家里闲谈。
像沈玉莲这样的老人,腿脚不便,同时周围没有能聊天的老人以及没有邻居,每天只能坐在离家不远的巷口注视着过来过往的人,车辆。
刘贵和老人,几乎没有人和经常他接触,甚至是充满了嫌弃。
老人说,去集市买东西,坐车有人会嫌弃!刘贵和老人一个人常常独来独往于村子的大街小巷。
老人们看电视,看的节目主要集中于新闻和戏曲。
男性孤寡老人常常看中央新闻与地方新闻。
除此之外,和女性老年人一样,喜爱看戏曲节目。
老年人的电视接收设备很差,往往只能收看一个山西台,这使得电视不能更好地帮助老年人解闷四成的农村孤寡老人会养一些小动物来解闷,例如常见的有猫,狗,还有老人养着鸟。
养小动物能够减轻他们的孤独与寂寞。
郑在双老人说:“院子大了,有些闷,有个狗呀,猫呀,可闷些!”农村孤寡老人家家都有电视,但有一部分是坏的。
老年人解闷倒是想看电视,由于腿脚或是力气的问题,无法自己能处理,也不能拿去修理,更加苦闷了。
农村孤寡老人普遍对自己的生活,生命呈悲观态度。
老人自己的时间很多,,有近一半的人盼着自己的死去。
在问到杜银成老人“一个人时会想什么”的问题时,她说“我就是在想多会就死了!”赵黄梅老人回答这个问题说道“活着,没有指头,没有靠头!无依无靠”“活着,天黑了,天亮了,憋死也就你一个人,饿死也就你一个人。
你要是早上爬起来了,就是一天;你爬不起来,死了,还不是人不见!”在实地调查采访完陈文先老人,要走道别时,我说寒假回来一定看望他,没想到他却说了句这样的话“过年时,不知道还有没有我了!”和王补娥老人谈到子女来看望的问题时,她说“一年只有春节一次,来一次吧,也是瞎折腾,折腾上一气,然后又走了!”。
在和这些农村孤寡老人的交谈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悲观与无奈,对子女的伤心。
结论及建议●农村孤寡老人,这个社会底层的群体存在的问题有:1. 生活条件普遍较差2. 生活收入普遍偏低3. 生活单调,缺乏必要的文体活动4. 老人内心普遍感到无望,苦闷5. 身体普遍不好6. 居住分散●在调查发现一些农村老人的现象在实地调查采访当发现中,农村老人的养老方式基本为家庭养老,子女多在自己的身边。
虽然农村老人的子女就在自己的身边(同在一个村),虽然会经常性的照看,但却是各过个的生活。
于孤寡老人一样,他们也对自己的生活不满与无奈,孤独与苦闷。
●保障农村孤寡老人安度晚年的一些建议1.国家层面在国家层面上,进一步完善保障农村孤寡老人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保障农村孤寡老人的政策。
加大对农村孤寡老人的补助力度,建立健全农村孤寡老人的医疗保障体系制度。
适当的时候,以国家财政为基础,省市县各级财政为辅,在中心乡镇,建立起中心敬老院,把全镇全乡的生活条件较差同时身体较差的孤寡老人纳入到敬老院中,用财政补贴养老院的运营成本。
或者,把生活条件较差的农村孤寡老人集中起来,给予他们好的房子,给予必要的补助,让这些农村孤寡老人尽量自己生活,可以相互帮助,相互照应,生活不孤单,这也会使得社会能更好的关怀农村。
同时,也要丰富农村的娱乐文化生活,要继续发展“电影进村”的活动,也要形成“戏曲进村”的活动。
长期来看,农村发展是解决农村孤寡老人社会保障问题的根本路径。
归根结底,农村孤寡老人老人的社会保障还是农村发展的问题。
正因为如此,如何保障农村孤寡老人就是如何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所以,在国家层面上,仍然需要做好“三农”工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三农”工作是一件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各部门在农村经济发展上进行一定的政策倾斜,同时对全县农村融资工作进行协调、指导和监督。
要完善惠农融资政策体系,在金融信贷等方面出台的优惠政策,及时研究出台县贷款贴息、担保业发展、金融信贷、激活民间资本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各级财政用于农业事业单位的经费要加大投入。
也可由政府组织实施,论证、推荐、储备更多更好的农业项目供银行和担保机构筛选,向金融机构推荐生产经营好、发展潜力大、贷款风险小的优质企业和农业生产大户,以项目带动信贷资金投入。
各级农业(林业、水利)技术推广机构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实行技物结合,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领域延伸。
通过政府的统筹安排,实现科技兴农。
农村是社会的一部分,它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在政府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我们也鼓励社会资本的注入,社会资本的注入同样具有巨大能量,可试行建立政府、行业和社会资本参与的投资基金,如成立农业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将财政支农资金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贷款担保、直接投资等形式,吸引社会资金、金融资金涌入农业生产经营领域,放大政策性支农资金的投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