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法学总论、分论与主要内容CommercialLaw

商法学总论、分论与主要内容CommercialLaw


二、商法的特征
• 1. 商主体与商行为的营利性特征。 • 商主体的营利性表现在利润分配方面(分配给投
资者是最终目的) • 商行为的营利性:行为人实施经营行为的目的在
于获取盈利。 • 所以:一般来说,商行为必然具有营利性,但是
营利性行为未必是商行为。(牢记)
• 2. 商法调整对象的特定性。适用于履行了商事登 记而具有商主体资格的人,或者仅适用于商行为。
• 3. 商法规范较强的技术性。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 法律,它对商行为中的行为方式,行为环节,行 为规则都做了具体、详实的规定,具有可操作性 和技术性,与民法中偏重于理性规范的特点不同。
• 4. 商法具有很大的易变性。 • 市场交易的多样性与变化性决定的。
• 法理:法律的安定性让位于法律的适应性。
• 5. 商法的公法性。商法从根本上说属于私 法范畴,但同时包含大量的公法性条款。 如国家通过立法形式而干预公司上市交易 活动的规范,如商事登记,商号等。
• 2.商主体内容法定 • 指可以进行经营活动的商主体的财产关系
和组织关系由法律予以明确规定,当事人 不得创设非规范性的财产关系和组织关系。
• 因此:
• a. 合法存在的商主体必须在内容上符合法 律对其所作的特定要求。
• b. 对商主体内容的不同法律要求,构成了 不同商主体彼此间的根本性差异,形成了 不同类型商主体自身的特点。
• 3. 商主体公示法定,指商主体的成立必须按照法 定程序予以公示,以便交易第三人及时知晓,未 经法定公示者,不得用以对抗善意第三人。其原 则形成了商事登记制度、商事交易合法性中的主 体要件制度。
二、企业维持原则
• 通过商事法律制度确保企业组织得以稳定、 协调和健康发展,尤其是通过各种制度安 排尽力维持其存续。
• 5. 商法所调整的是在法律上处于平等地位 的主体之间的关系;
• 6. 商法所调整的营利活动必须发生在持续 的营业之中,偶尔发生的营利行为不是商 法的调整的对象。
第二节、商法的基本原则
• 一、商主体法定原则(核心原则) • 1. 商主体类型法定:进行经营活动的商主
体在组织形式上由法律予以明确设定,非 经法律设定不得享有商主体资格,当事人 不得创设法定类型之外的商事组织形式。
2. 外观主义
• 亦称禁止反言。指交易行为的效果以当事 人行为的外观为准。表意人不得以意思表 示瑕疵为由主张行为之撤销或者无效。
• 表现:表见代理、票据文义性等。
3.加重责任
• 指对商行为的实施主体设定了更为严 格的义务与责任的制度。
• 原因:商主体的较高注意义务,权利 义务相一致要求。
第三节、商法的地位问题
• 6. 商法的国际性。 • 商法起源于商事交易习惯,而商事交
易本身是一种跨国界的活动。
• 商法的趋同化
• 7. 商法是兼具程序法内容的实体法。 • 商法中包括了大量的程序性规则。
三、商法的调整对象
• 商法调整的对象,是指商法作为特殊的法律规范 体系对现实生活发生作用的范围。
• 商法调整的对象是商事(法律)关系。
商法学总论、分论和 主要内容
Commercial Law
商法的内容体系(通说)
商法总论:商法概念、商主体、商行为 商业名称、商业登记、商事账簿等。
商法分论:公司法、破产法、证券法、保
险法、票据法 、海商法等。
第一章 商法概述
• 第一节 商法的概念 • 一、商法概念: • 是指调整商事交易主体在其商行为中所形成的法
四、维护交易安全原则
• 必须充分保障商事交易中交易主体对其行 为内容予以充分提示,使相对人能够全面 知晓,并加强法律监管,维护交易安全。
• 具体表现:公示主义、外观主义、加重责 任等。
1.公示主义
• 交易当事人对于涉及利害关系人利益的营 业上的事实,负有公示告知的法律要求。
• 表现:公司登记、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 船舶登记制度等。
• 表现:对公司设立的瑕疵,对公司解散的 限制,破产的重组与和解等。
三、交易简便、迅捷原则
• 商事交易目标在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追求最大 经济效益,而资金与商品的流转频率与其所获得 的效益成正比,因此,商品流转规律客观上要求 法律应充分保证商品交易之简便、迅捷。
• 具体体现: • 1. 交易简便,商行为一般采取要式行为和文义行
• 一、商事法与民法的关系 • 联系: • 观点一:商法是私法,与民法同属私法的
重要组成部分;商法是私法的特别法而非 民法的特别法。
• 观点二:商法是民法的特别法。
区别
• 1. 民法具有国别性,商法具有国际性,商 法是逐步统一的;
• 2. 民法具有稳定性,商法富有变动性; • 3. 民法主要是人法,是天赋人权理论的体
现,商法主要是行为法,财产法; • 4. 民法注重公平,与道德紧密联系在一起,
商法侧重效率,多技术性规范;
• 5. 两者的调整对象不同,商法主要调 整商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而民法还 包括人身关系;
• 6. 民法基本上是私法,而商法有很多 公法规范;
律关系,即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商法的理解:广义与狭义
广义与狭义商法
• 狭义:商法仅仅指商法典及其附属法规,如商法 典(或商事通则)等。
• 广义:包括全部商事法律部门,不仅包括商法典, 而且包括与商事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种法律, 如公司、票据、银行、保险、运输、代理、信托、 消费者保护等法律。
为,并通过强行法对其内容预先予以确定。
• 2. 短期时效,各类商事请求权普遍采取不同于民 法上时效期间的短期时效,如票据请求权。目的 在于促使当事人迅速行使权益,保证交易迅捷。
• 3. 定型化交易规则,权利证券化,和权利义务格 式化是商法重要特点。如广泛采用票据提单等通 过要式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义文件,使法律行为标准化、定型 化从而简化了权利转化和权利认定的程序。
• 商事法律关系作为商法调整对象的内涵(重点):
内涵
• 1. 商法调整营利主体,不调整非营利主体;
• 2. 商法只调整营利主体的营利行为,不调整营利 主体的非营利行为;
• 3. 商法所调整的营利主体是各种企业组织(商个 人在实践中不存在);
• 4. 商法所调整的营利主体在其经营活动中 形成的关系,既包括对外关系也包括对内 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