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笔记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1981)以大学生为被试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

大学生们学习的材料为1,8oo个词的介绍美国公路发展史的文章,以每分钟120个词的中等速度读给他们听。

把大学生分成三组,每组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

甲组为做摘要组,要求他们一边听课,一边摘出要点;乙组为看摘要组,他们在听课的同时,能看到已列好的要点,但自己不动手写;丙组为无摘要组,他们只是单纯听讲,既不动手写,也看不到有关的要点。

学习之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回忆测验,检查对文章的记忆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手写摘要组的学习成绩最好;在听课的同时看摘要,但自己不动手组的学习成绩次之;单纯听讲而不做笔记,也看不到摘要组成绩最差。

一些学生认为,反正教材上什么都有,上课只要听讲就行了,没必要记课堂笔记。

看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研究表明,对于同一段学习材料,做笔记的学生比不做笔记的学生成绩提高二倍。

这是为什么呢?做笔记的好处可以概括如下:①记笔记有助于指引并稳定学生的注意。

要想在听课的同时记好笔记,必须要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内容上,光听不记则有可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到学习以外的其它方面。

②记笔记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了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第三,记笔记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记忆。

如果不记笔记,复习时只好从头到尾去读教材,这样既花时间,又难得要领,效果不佳。

如果在听课的同时记下讲课的纲要、重点和疑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记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对照笔记进行复习时,既有系统、有条理,又觉得亲切熟悉,因而复习起来,事半功倍。

③记笔记有助于积累资料,扩充新知。

笔记可以记下书本上没有的,而老师在课堂讲授的一些新知识、新观点。

不断积累,便获得许多新知识。

怎样才能记好课堂笔记呢?①做好记笔记的准备工作。

笔记本是必不可少的。

最好给每一门课程准备一个单独的笔记本,不要在一个本里同时记几门课的笔记,这样会很混乱。

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笔,以便通过颜色突出重点,区分不同的内容。

②要用笔记,而不要依靠录音机。

使用录音机,虽然能将老师讲课的内容全录下来,但自己没参与记的过程,做笔记的好处已无法体现。

录下来的内容复习起来也太费时、费力。

③每页笔记的右侧划一竖线,留出1/3或1/4的空白,用于课后拾遗补缺,或写上自己的心得体会。

左侧的大半页纸用于做课堂笔记。

④笔记方式多种多样。

学生在课堂上常用的笔记方式有要点笔记、提纲笔记及图表笔记等。

要点笔记:不是将教师讲的每句话都记录下来,而是抓取知识要点,如重要的概念、论点、论据、结论、公式、定理、定律,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用关键词语加以概括。

提纲笔记:这种笔记以教师的课堂板书为基础,首先记下主讲章节的大小标题,并用大小写数字按授课内容的顺序分出不同的层次,在每一层次中记下要点和有关细节。

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

图表笔记:利用一些简单的图形和箭头连线,把教学的主要内容绘成关系图,或者列表加以说明。

图表比单纯的文字更加形象和概括。

⑤提高书写速度。

书写速度太慢,势必会跟不上讲课进度,影响笔记质量。

要学会一些提高笔记速度的方法。

不必将每个字写得横平竖直、工工整整,可以潦草地快速书写;可以简化某些字和词,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书写符号,比如用∵代表“因为”,用∴代表“所以”。

但要注意不要过于潦草,过于简化而使自己也看不懂所记的内容是什么。

速写的目的是提高笔记效率。

③在笔记遗漏时,要保持平静。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担心,不要总是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听记下面的内容。

可以在笔记本上留出一定的空间,课后求助于同学或老师,把遗漏的笔记尽快补上。

⑤课后要及时检查笔记。

下课后,从头至尾阅读一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将遗漏之处补全,将错别字纠正,将过于潦草的字写清楚。

同时将自己对讲课内容的理解,将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右侧的空白处。

这样,使笔记变得更加完整、充实、完善。

标题: 关于背课文,请看《我是如何一步步落后于别人的》我清楚的记得,从初二起,我的英语成绩是怎么一步步滑落的。

我学英语起步很早,大概是小学二三年级开始,除了学校里上课,还上了兴趣班。

因此,在初二之前,我的英语成绩一直还是不错的。

虽然四年级转学因为教材不统一落后了一段时间,但在老师和当时最流行的鹦鹉鸟复读机的帮助下,我的英文依然是班上成绩最好的。

初中老师要求我们背会每篇课文,但到了初二的时候,课本的文章越来越长,我就懒得背了,也就是多读几遍的水平。

那时候老师也没有特别严格的查,而在我看来,背课文是那么的无厘头和可笑。

加上我越来越喜欢自由奔放不拘小节不苛求语法的外教口语课,就更加不愿意背课文,也不怎么好好听英语课,开始摇摇欲坠般晃荡,原来扎实的英语功底一点点开始瓦解了。

我所不知道的是,对于刚刚学外语的小孩来讲,背课文是最好的形成语感的方法,就好像背唐诗宋词一样,并不在用,而是形成对文字语言的感觉。

现在回忆起来,我能脱口而出好多文言古词,但对于英文,这么多年就记得一句“lift the basket onto the truck.”,就什么都不记得了。

渐渐的,我的英语成绩出现了问题。

严格的语法我分不清了,阅读理解也开始发生混乱,连最起码的选择填空也开始模糊的觉得好像哪个都行。

成绩下降,就开始做无数的习题,但所发生的问题都是一模一样的,混乱和模糊。

不能说我不会,也不能说我会,但就是不断出错,成绩平平。

那时候我的前桌是一个很乖巧的女孩子,她从初一开始就认认真真的背课文,直到中考后我们分开。

她的妈妈在她初三的时候从国外回来,那一年,她的英语成绩突飞猛进,中考英文得了满分150分,而我只有120多分,我甚至还拼写错了一个简单的单词。

后来,前桌女孩高中上了全省第一的学校,我只上了全省第三的。

再后来,她出国上了名校读本科,硕士和博士又上了更有名的学校。

而我,高中英文提升了难度之后,更加模糊。

初中都懒得背,高中更没时间和兴趣,英文开始成为我一门表现平平的科目。

再后来,我不得不在一个二本的校园里,起早贪黑的恶补,熬了那么多夜,下了那么大的辛苦,最后也只是个比同班同学好,但仍没有成为优势项目,勉强够找工作面试开个英文会议,但再高级点的,比如英文对话超过2小时就歇菜了。

那时候我总说,前桌女孩英文成绩好,是因为她有个英语很好的妈妈,能当24小时随身老师。

可直到今天我心里都很深刻的记得,我是如何开始偷懒,如何开始一点点懈怠,如何开始在别人背课文的时候窃喜自己不用那么苦。

我不能说,我和前桌女孩在成绩和人生上的差异就是从背课文开始的,也不能说我们两个如今的生活谁好谁坏,但是这件小事一直提醒着我,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从一个小小的习惯开始拉开的,无论是当时的考试成绩,亦或更大格局的未来。

纵观自己的整个学习生涯,甚至人生,也都充满了这种偷懒和得过且过,这并不是单单出现在英语课上的偶然,所有的偶然其实就是自己人生的必然罢了。

比如我除了数学的其他学科也都学的不好不坏,不精通也不透彻,文史类需要背会的也都背的挑肥拣瘦,而现在生活中的我也总是差不多就行的态度,就算有能力过精致优雅的生活,也依然毛毛躁躁的把家里搞的一团乱。

每当我们的人生不如别人的时候,总会下意识的给自己找理由。

比如别人有好爹好妈好家庭,别人有钱有势有好老公,别人有好老板好公司好待遇,总觉得自己啥都没有才造成当下的窘境。

其实,我们是如何一步步落后于别人的,自己心里特别清楚,无非是生活中一点点差距的开始。

比如我的朋友中有晨起党,早晨5点就起床开始晨跑,一年后就可以参加马拉松比赛得个小奖;有读书党,一年能读近百本书;有写作党,每天更新5000字,一个月写成了一本小说冲上豆瓣阅读首页。

我的晚上在刷手机跟代购聊天买货中度过,想读书只能在一两点,筋疲力尽的更别提早起晨跑了,写作能一周更新一篇1500字就觉得完成了一件大事。

当然,也可以安慰自己说,人与人之间没有可比性,没必要跟别人攀比。

恩,可关键是,不由自主的看到别人比自己优秀,跟自己比来比去还那个德性可怎么好?回过头来想,如果我妈妈也是个精通外语的人,或者随便精通别的学科,我就一定能得满分吗?显然不会,因为我从最开始就不是个扎实学习的人,外力再好又能怎么样呢?也就是俗话“烂泥扶不上墙”的意思。

我有一个前辈有一个习惯,每天早晨读报纸30分钟,比如人民日报、经济观察报、南方都市报,每天在地铁上读一本杂志或者粗读一本书。

其实都是粗粗看过,并不精读。

我们当时都嘲笑他,现在谁还读报纸啊,您真是又红又专啊。

但当真正工作,与客户开会沟通的时候才会觉得,党政经金随口就可以来,客户对前辈每次的指导意见都心服口服,我们这种天天看天涯八卦论坛的,天天在微博上哈哈,仿佛什么潮流都知道的人都跟傻子一样客户说什么就是什么,有时候自己掉进自己挖的坑里才后知后觉。

仔细想想,其实,我们都知道,自己是怎样一步步落后于别人的。

背诵课文有技巧背课文听起来很可怕,每个人似乎都经历过。

不过不能否认,背课文是学英语最好的方法之一。

特别是对于少年儿童更是如此。

背课文是一项虽然艰苦却其乐无穷的学习方式。

只要把握的好,就能够使学生在快乐和成就感中学习。

第一条原则:理解而后能背。

对于一篇课文,首要问题是要非常清楚它的意思。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开始努力去背。

生吞活剥式的死记硬背是没有效果的。

在背之前首先要弄懂文章的中心内容,记叙文要弄清楚记述的事情、人物、时间、地点等等,说明文要明白主要解说的对象和不同方面和性质,而议论文则要弄清所讨论的问题和主要的论点、论据、论证的关系。

要以文章内容为线索进行记忆。

要弄懂上下句之间的内容和逻辑上的关系,而后才是语言上的起承转合。

这样背课文就是因事而语,有意义地背,言之有物,背之有理。

这样的背诵对日后的写作和口语帮助也是最大的。

第二条原则:所背的文章要典型而纯。

文章一旦背下就会记住很长时间甚至永远不忘,对今后的英语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所以背要选那些真正典型而纯的文章。

以完全正确和有代表性的文章丰富孩子语言资料。

第三条原则:先听后背。

既然背课文是练习英语口语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在背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

学语言模仿是关键,所以在背之前要先听,听要听原装正版的录音,当然推荐外籍教师的录音,这样能够学到非常地道的发音。

而且要反复听,直到能够模仿得很像为止。

这一个阶段是比较枯燥的,但非常有效。

第四条原则:从易到难、从短到长、循序渐进背课文比较艰苦,特别是一开始,最是要避免产生抵触心理。

所以开始的时候哪怕就只是几句话也好,先要建立信心和兴趣。

不要贪多,想一口吃个胖子的想法是极端错误的。

急不得,慢慢增长,逐渐地熟悉背课文的套路和一些英语中常用的关联词,能够越来越容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