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长城的资料_资料下载(精华版)

关于长城的资料_资料下载(精华版)

《关于长城的资料》关于长城的资料(一):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在不一样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始修于燕王,历史长达2000多年。

这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东起鸭绿江,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

国家文物局2012年宣布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

18千米,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15个省区,包括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长城遗产43721处。

长城地质形态因地形,用险制塞。

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肯定了它,之后司马迁又把它写入《史记》之中,之后的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

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选取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

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取在险要之处。

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十分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有易守难攻的效果。

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的,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地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了。

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能够说是巧夺天工。

长城,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长城主要景点介绍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延庆,是明长城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度1015米,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

登上那里的长城,居高临下,尽览崇山峻岭的壮丽景色。

迄今为止,已有包括奥巴马、尼克松、撒切尔夫人在内的三百多位知名人士到此游览,八达岭景区以其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著称于世。

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在明长城中独具代表性。

八达岭长城博物馆以万里长城为主题,全面反映长城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中国长城博物馆位于八达岭关城外,1994年建成开放。

慕田峪长城慕田峪长城位于怀柔区境内,是新北京十六景之一。

西接居庸关长城,东连古北口,开放的2250米长城段其特点是长城两边均有垛口,个性是正关台三座敌楼并矗,著名的长城景观箭扣、牛角边、鹰飞倒仰等位于慕田峪长城西端,是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

慕田峪长城山峦叠嶂,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

慕田峪长城设有国内一流的登城缆车、开发了中华梦石城、施必得滑道等项目,构成了长城文化、石文化和体育健身娱乐有机结合。

英国前首相梅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等多位外国首脑到慕田峪游览。

1992年被评为北京旅游世界之最。

2002年被评为4A级景区。

司马台长城独具险、密、奇、巧、全五大特点的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县东北部的古北口镇境内,距北京120公里。

它东起望京楼,西至后川口,全长5。

4公里,敌楼35座,整段长城构思精巧,设计奇特,结构新颖,造型各异,堪称万里长城的精华。

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教授赞誉道:中国长城是世界之最,而司马台长城又堪称中国长城之最。

司马台长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唯一保留明代原貌的古建筑遗址。

古北口长城古北口长城是中国长城史上最完整的长城体系。

由北齐长城和明长城共同组成,包括卧虎山、蟠龙山、金山岭和司马台4个城段。

古北口是山海关、居庸关两关之间的长城要塞,为辽东平原和内蒙古通往中原地区的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在辽、金、元、明、清这五朝,大大小小争夺古北口的战役从未停止过,因此长城的作用突显得尤为重要。

箭扣长城箭扣长城位于京郊怀柔县西北八道河乡境内,距怀柔县城约30公里,山势十分富于变化,险峰断崖之上的长城也显得更加雄奇险要。

箭扣长城因整段长城蜿蜒呈W状,形如满弓扣箭而得名。

箭扣长城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著名的险段之一,是近年来各种长城画册中上镜率最高的一段,向来是长城摄影的热点。

金山岭长城金山岭长城位于距北京市区140公里密云县与河北滦平县交界的燕山山脉中。

西起龙峪口,东止望京楼,全线10。

5公里。

沿线有建筑各异的敌搂67座,烽火台2座,大小关隘5处,那里长城上敌楼密集,一般50-100米一座,墙体以巨石为基,高5-8米,并设有拦马墙、垛墙和障墙,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被誉为万里长城,金山独秀。

山海关长城山海关长城是万里长城的入海处。

现属山海关境内的长城全长26公里,主要包括:老龙头长城、南翼长城关城长城、北翼长城、角山长城、三道关长城及九门口长城等地段。

老龙头长城是长城入海的端头部分,有中华之魂的盛誉。

山海关城由关城、东罗城、西罗城、南翼城、北翼城、威远城和宁海城七大城堡构成,四周有长4769米、高11。

6米、厚10余米的城墙,墙体高大坚实,气势宏伟。

在东、西、南、北建有四个城门,城东南隅、东北隅建有角楼,城中间建有雄伟的钟鼓楼。

整个卫城建筑规模宏伟,防御工程坚固。

山海关是明代建立卫所兵制的产物,明代的屯田制和改革政策又对山海关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嘉峪关长城嘉峪关长城是明长城西端起点,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关,河西第一隘口,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

城关由内城、外城和城壕组成的完整防御体系。

此刻看到的城关以内城为主,黄土夯筑而成,外包城砖,坚固雄伟。

城关两端的城墙横穿戈壁,能够体会到大漠孤城的苍凉。

现代肖草《长城》诗:风吹沙漠千山远,雪舞祁连六月寒;登上墙台论楚汉,长城嘉峪见雄关给予真实诠释。

大境门长城大境门长城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市区,长城中唯一一座以门命名的关口。

长城四大关口之一。

大境门长城修筑于明成化年间,坐落在高耸入云的东、西太平山间,据长城之要隘,扼边关之锁钥。

大境门门墙高12米,底长13米,宽9米。

西侧有明万历年间开凿的西境门(小境门)。

景区有西太平山长城公园,来远堡,小境门,关帝庙,二郎庙,山神庙,等众多明清历史遗迹。

为万里长城长城第一门。

【成语】万里长城:原指长城,喻指国家的依靠。

檀道济是南朝高平人。

宋武帝北伐时,道济当先锋,仗打得很艰苦,占领洛阳时,抓了四千名俘虏。

众将想杀了他们示威,道济说:我们是来吊民伐罪的,怎样能滥杀无辜呢?全都放了,为南宋军赢得了民心。

宋文帝七年,南宋军在滑台受挫。

文帝派道济去救援,在寿张大破北魏军,20多天打了30多场仗,最后进抵历城(山东济南)。

这时滑台已经失守,而且道济部队的粮食没了,有人报告了北魏军,大家都很害怕。

道济却不慌不忙,命令士兵夜里在大帐中用斗量沙子,在沙子上洒上仅有的粮食,这样量了一夜,第二天命令众将士身穿重甲南撤,自我穿着布衣,坐在马车上,谈笑自若跟在最后,南宋军安全回到。

自此北魏军很怕他,士兵们用他的像来避邪。

之后文帝听信谗言把道济杀了。

死时,道济瞪圆着眼,把头巾摔在地上,说:你们不是在毁自我的万里长城吗?道济死后十四年,北魏军打到江北的瓜步。

在一江之隔的石头城上,宋文帝感慨地说:如果檀道济还活着,不会让他们这样的。

关于长城的资料(二):长城的历史我国北方的长城,开始于战国秦、赵、燕三国。

长城的起点老龙头一、秦、赵、燕在北边修筑长城的原因秦赵燕为何要在北边修筑长城,这要从战国时期的形势说起。

战国时期,是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

随着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加强,诸夏文化与秦、楚、吴、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统一的趋向日益强烈。

当时进行封建改革的魏、赵、韩、楚、齐、秦、燕七国强盛之后,进行兼并战争,谋求以武力统一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这时,陕北、晋北、冀北和内蒙古草原上的诸少数民族也强大起来,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境。

秦国之北,有义渠,又北为匈奴;赵国西北有林胡、楼烦,北有襜褴、匈奴;燕国北界东胡。

这些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除义渠从事农业外,其他均以游牧、狩猎为生。

义渠是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强国,自春秋至战国,与秦抗衡百余年。

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更是军事素质高,作战潜力强。

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人以游牧、狩猎为生,牲畜以马、牛、羊为最多,其次则为骆驼、驴、骡等。

他们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

然亦各有分地。

男子从小就学习骑射。

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

因此,一到成年,尽为甲骑。

战国之际,匈奴已经进入奴隶社会,并且有了国家政权机构。

国王称为单于,其下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除左、右贤王外,其余大臣都是世袭。

东胡、林胡、襜褴、娄烦与匈奴基本相同。

自战国中期以来,他们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地区。

由于他们善于骑射,长于野战,采取突然袭击,来去飘忽,难于捉摸,显示出很强的战斗力。

而秦、赵、燕在战国中期的作战部队主要是步兵和战车,穿着宽衣大袖的服装,行动迟缓,日行3050里,自然不能阻止匈奴、东胡的袭击和掳掠。

这不仅仅使三国北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大大影响了三国的统一事业。

针对这种被动局面,三国便先后进行兵制改革和在北部修筑长城。

秦国自商鞅开始变法,推行富国强兵。

军队逐渐改变成步兵和骑兵,并以军功论赏和升迁,因此军队的战斗力增强,所向无敌。

惠文王六年(前332)和十年,先后大败魏国,夺取魏西河郡(今陕西洛河流域)和上郡(今陕西东北部)地。

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于陇西、北地、上郡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并派军驻守。

赵国于武灵王十九年(前307)始改革兵制,实行胡服骑射。

自此兵力遂强。

二十年,武灵王西略林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献马降服,才班师而归。

二十六年(前300),破中山,攘地北至燕、代(今山西北部),又西北拓地至云中、九原(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至乌加河地区)。

于是,下令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今内蒙古大青山、乌拉特山)而西,直抵大河(今内蒙古乌加河),而置代郡、雁门、云中郡,以防匈奴南下掳掠。

为了专门经营西北,次年,他让位于其子惠文王何,自号主父。

惠文王二年(前297),主父出代,至西河(今山西、内蒙古间之黄河),破楼烦王而致其兵。

燕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一个国家,南临强齐与新起的赵国,北逼于东胡。

直到燕昭王即位(前311)以后,发愤图强,招纳各国贤能之士,实行改革,燕国才强盛起来。

其时东胡强大,经常南掠燕国北部地区。

燕君为了持续北部的安宁,被迫向东胡王媾和,而以大将为人质。

昭王时,秦开质于东胡,他智勇双全,东胡王甚信之,因此行动自由,得以了解东胡南部的山川险要、布防状况与军队的活动规律。

归国之后,即率大军袭击东胡,大破之,东胡却地千余里。

又度辽东而攻朝鲜拓地至浿水(今朝鲜清川江)。

于是,燕亦筑长城,自造阳(今河北康保县与内蒙古太仆寺旗)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