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后勤工作会议纪要

后勤工作会议纪要

后勤工作会议纪要2012年5月16日5月12日后勤工作会上,王志鸣副校长、基础保障部党总支王明发书记及后勤管理处领导分别作了讲话或发言,就后勤部分机构和人员调整、后勤建设和发展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和明确。

情况要点如下。

王志鸣副校长讲话要点:这次机构和人员调整,经过很长时间的考虑、酝酿、设计、安排和调整、落实,目前已基本到位。

今天,后勤管理处组织机关和中心主任以上干部进行培训,这个方式很好。

可以进一步明确岗位、担起责任、完成任务、实现目标。

刚才,明发书记和几位处长分别介绍了情况,提出了要求。

我想,这次调整为今后全面开展工作,或者说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好了准备,奠定了基础。

今天,后勤管理处是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进行一些培训,调整机构,调整岗位,大家对总体上的业务还是熟悉的。

但是,的确要有一种全新的思想和观念去理解和完成新的岗位所赋予的新的任务。

我想在这里简要地强调三点:一是实施后勤改革是大势所趋。

大家知道前不久广为议论的“钱学森之问”,使得国家和社会都在质问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反思高校教育教学,无论承认与否,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与国家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相比,与国外历史悠久的高水平大学培养人才机制相比,高校在培养人才上的确存在严重的问题。

目前,国家出台了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之后,全国高校改革已如火如荼,但是仍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真正症结。

由于全国生源大幅度减少,如山东省2008年80余万,2013年降至40万生源;有的省份控制外省大学到本省市招生。

所以,现在都在考虑如何更多地招收优秀生源,或者仅仅是按计划招收到生源问题。

北京市的生源也在大幅下降,2012年只有7.4万考生,录取率达到70、80%,即使这样生源比例也在调整,2009年招收外地生源也从80%提高到70%。

北京地处优势,生源比较充足。

我们学校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很大,如学科建设、教学质量、科研水平、校企合作、人才引进、机构规范等等,都需要大胆调整和大力改革,这些问题在学校的不同会议上,许多领导和专家都阐述自己的观点,引起了比较强烈的共鸣。

目前,南方高校在后勤管理的改革力度不亚于其他方面的改革,有的高校已初见规模,有的高校已达到展示师范的高水平层次。

前不久,卫处长带队到南方进行了考察,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应该说,后勤管理作为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成为高校改革的短板、软肋和弱势,要主动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全面进行改革创新,这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从国外八百多年的大学历史和发达国家的高校现状看,高校后勤服务保障的管理工作经过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之后,趋向集团化、社会化也已势不可挡。

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是主动改革适应形势的发展,还是被动应付让社会拖着我们前行?!我想主动改革,就是我们的选择。

二是解决现实问题是题中之义。

目前,后勤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

简单列举一些情况就可以看出,我们学校每年用在水电热方面的经费达到1200多万元,学校仅在合同制工人的工资和保险方面,每年达到1000万元。

2008年,我们后勤事业编制58人,现在已减少到40多人。

经计算,再有8、9年,事业编制的人员大约在20人左右。

从学校的角度看,不会给后勤增加编制;从岗位的竞聘情况看,也少有干部职工到后勤岗位从事工作。

学校后勤岗位的人员辛苦程度、工作难度也不亚于其他岗位的人员,但是工资待遇却相对较低。

当前,后勤的发展建设是高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些方面做不好,可能会对全局工作带来重大的破坏性后果。

这些年,在大家的辛勤努力下,我们较好地落实了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在许多方面也出色完成了一些突击性、重要性的艰巨任务。

从校园面貌、餐饮质量、公寓管理、动力运行、车辆服务、医疗保障和机关各项工作的服务保障等,都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学校领导机关和全校教职员工的赞许和好评。

但是,时间久了,各个机构也免不了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和隐情。

我想,我和在座的大家都会从我们后勤系统内部和学校不同方面得到对我们工作情况方面的议论,譬如:有的思想孤僻,没有创新意识;有的墨守成规,自我感觉良好;有的计较得失,没有大局观念;有的铁板一块,形成过大权力;有的自以为是,不听领导招呼;有的管理松懈,导致跑冒滴漏;有的敷衍糊弄;只做表面文章;有的推诿应付,师生意见很大;有的唯利是图,不顾规章制度;有的随意招人,照顾亲戚朋友,等等。

这些问题和隐情,我希望大家认真分析和思考,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放任自流。

其实,这次机构和人员调整,事先曾与旭东校长打过招呼,也在不同的会议和场合上讨论商议过,当时的意见是根据需要进行机构调整,全面进行人员调整和换岗,今天的调整还是打了折扣的。

所以,改革的目的,既是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也是解决后勤现实问题的题中之义。

三是加强科学管理是发展目标。

很久以前,南方许多高校已经在环保节能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起到了引领性的作用。

学校领导可以在办公桌前看到每个教室、办公室的空调、电灯是否人走关闭,有的还可以对全校的地下管道进行网格化排查和检修,有的学校已经基本实现了网络化、物联化、云化、泛在化和智能化的管理。

如果我们现在不积极行动,很快或是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是时代的落伍者和淘汰者。

最近,按照学校的要求,我们基础保障部正在研讨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其中包括平安校园和绿色校园建设。

从学校安稳的角度,要努力实现网格化、无缝隙管理;从安保的角度,要努力实现全校物化的分工责任制;从节能的角度,要建立和完善节能环保机制,努力降低学校运行成本,减少内耗和浪费。

同时,我们还要探索集团化、社会化问题,集中智慧,整合力量,发挥优势,形成特色,摸索后勤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

前不久,学校党委和领导又交给我一项新的任务,组建与通州合作的办公室,主要任务目标:1.购臵90亩地和北侧六栋学生公寓的44亩地;2.探索购臵学校外东侧的回迁房,为教师谋福利和为引进人才做好物质方面的准备;3.在90亩地上新建物流大厦,提出大厦内部建设的具体方案。

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有些工作需要举全校之力才能完成。

但其中包含后勤管理方面的新的标准和要求。

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为建设好我们的校园、更好地为教职员工服务,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王明发书记讲话要点:今天后勤管理处在这里召开专门工作会议,其目的就是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团结一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使我们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全面得到提升。

最近,学校党委提出了“对外开放合作,对内凝聚人心”的工作思路,学校与中关村管委会的合作已经启动,将筹建技术研究院等一系列机构,学校将在今后一段时间面临较大规模的发展。

作为后勤保障部门,我们必须有所作为,至少不能给学校的发展托后腿。

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后勤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谈几点看法。

一、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三服务两育人”是对后勤工作的总体要求,这虽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它是有内容的,不是空谈,我们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体”的后勤服务理念,始终坚持为师生创造和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

我们的工作可能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这是由后勤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

它有什么特点呢,大家想想,是不是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广泛性。

环境卫生,水电气暖,维修保养,餐饮服务等等,包罗万象,涉及范围很广,而且与教学科研,与工作生活息息相关。

二是琐碎性。

我们做的常常是一些不起眼的工作,看似都是一些小事,扫扫地、浇浇水、修修管道、接接电源,但正是这些琐碎的小事,才构成了整个后勤的大服务。

每一件具体工作,都会直接反映后勤服务的精神风貌。

三是具有时效性。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合理的时效性,而如果超出了合理的时效性,你的工作就会大打折扣。

比如用车服务,它会有一个时间点,比如修缮,它要求做到及时快捷。

道理就在这里。

同样,我们的工作及时主动做好了,师生就满意,如果是校长、处长接到反映,再叫你去做,效果就不一样了,但活你一点没少干。

(出力要讨好)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后勤工作的特点,增强服务意识,更新服务理念,主动性的开展工作。

二、要加强责任意识今天在坐的,都是我们后勤的骨干,无论是科室负责人,还是中心主任,身上都兼负着重要的责任,我们要本着对学校的事业发展,对整个后勤服务大局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要加强理论修养。

这里包括政治理论,也包括专业知识,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这次人员调整,有部分同志调整到了全新的工作岗位,就更需要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尽快熟悉新的工作特点,尽快变外行为内行。

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使命感。

学校事业的发展需要后勤服务保障的跟进。

同时,学校发展的好与坏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应该说,我们许多后勤的员工来校时间比较早,亲眼目睹了学校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目睹了建校30多年的成长经历,我们这些老同志对学校有更深的感情,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有勤奋敬业、身体力行的工作态度。

作为一个科长或一个中心主任,它的作用就是承上启下的作用,要起好自己的作用,就要带头真抓实干,要给员工做一个榜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做工作。

年纪较大任职时间较长的同志要切忌上面摧一摧,自己动一动的消极作风,年轻的或刚提拔的同志要切忌仅凭工作热情,不顾客观实际的冒进作风。

新同志要多向老同志学习,老同志要多帮助新同志,互相取长补短,对大家都有益处。

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要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做到善于与他人沟通,做到分工不分家。

后勤工作的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贯通,这就需要有一个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的精神。

工作中,遇到矛盾是正常的,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工作干的越多,发生矛盾的机会就越多,而在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我们的协调能力,合作精神乃至综合能力则显得更为重要。

三、加强制度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制度不去执行,也是形同虚设。

后勤的各项制度是为了保证学校后勤的管理和服务正常运行而制定的。

它是后勤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但随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机构职能的调整,有些制度需要不断加强完善。

比如:统一采购方面的细则,节能方面的规定,质量服务监督的职能等,都需要抓紧制定完善,尽快付诸实施(据了解,有的部门正在抓紧调研和落实,希望能早出成果)。

我们要形成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的观念,既所谓要法制,不要人制,这样就会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

比如:我们要加强廉政建设。

一方面要提高自律意识,另外就要加强制度约束。

应该说,腐败离我们并不遥远,这方面我们也是有教训的。

利用制度进行约束,所有工作按程序办,既有利于工作,同时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希望这方面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