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世界地理专题复习—拉丁美洲及巴西【学习目标】1.拉丁美洲的自然环境特点、经济状况2.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及社会经济特点【基础知识】一、拉丁美洲的围和自然地理特征1. 围和:拉丁美洲指的是美国以南的美洲和地区。
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北部有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南部是南美洲。
主要有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秘、哥伦比亚、委瑞拉、智利等2.地形1)北部:墨西哥高原2)西部:安第斯山脉是世界最长的山脉,多火山地震3)东部:高原平原相间排列(亚马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亚马平原、巴西高原均为世界之最3.气候特征:湿热为主,有世界最大热带雨林区,也有广大热带草原,干旱区面积较小,没有寒带气候4.河流及水文特征1).亚马河:第一大河,第二长河(6400km),源于安第斯山,经赤道地区入太平洋。
亚马河水量大的原因:亚马河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流经赤道地区,流域以热带雨林、热带草原两种湿热气候为主,全年降水丰富,地表植被为热带雨林、草原,植被覆盖率高;支流多,流域广流域广2).巴拉那河:发源于巴西高原,南流注入大西洋,河口称拉普拉塔河,该河上游位于巴西和巴拉圭边境的伊泰普水电站是目前最大的水电站。
3).巴拿马运河:中美地峡最窄处。
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5.自然资源:墨西哥和委瑞拉近海地区的油;墨西哥的银;巴西的铁(伊塔比拉铁矿);智利、秘的铜;智利的硝;牙买加的铝土;巴西高原河流的水力资源(巴西和巴拉圭合建了目前世界最大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秘附近的渔场;马平原世界最大热带雨林区;阿根廷的草原(牛肉出口世界第一);独特的哺乳动物树懒、大食蚁兽、卷尾猴,鸟类中的蜂鸟。
二、拉丁美洲的居民和经济1.人口及民族:种族复杂,混血种人占多数;热带雨林区、陆高原和沙漠区人口密度较小;人口稠密区为西印度群岛、巴西东部和阿根廷沿海;热带人口分布气候温和的高原;自然增长率仅次于非洲、城市人口增长快,城市化速度快;首都等重要城市人口集中2.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墨西哥、委瑞拉的油工业;巴西的钢铁、汽车、飞机,阿根廷的肉类加工和机械制造工业;热带经济作物:巴西的咖啡、古巴的蔗糖和中美的香蕉;粮食作物:玉米为主,多粮食还不能自给[补充]世界热带经济作物及其分布世界上的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拉丁美洲等高温多雨的热带气候区。
湿热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热带经济作物主要有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金鸡纳树、丁香、剑麻、可可、甘蔗、香蕉、咖啡等。
在拉丁美洲,巴西的咖啡、甘蔗、香蕉、剑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中美洲诸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香蕉产地;古巴有肥沃的火山灰土,大部分土地种植甘蔗,蔗糖产量很高。
这些的经济特征是以原料或半成品等初级产品出口作为本国的经济支柱,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大,粮食往往不能自给。
为改变这种因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留下的畸形经济结构,多已开始进行农业“绿色革命”变部分种植园为水稻田,扩大耕地面积,逐渐摆脱发达的经济控制。
三、巴西1.国土面积广大,世界上占有热带最大的,拉美、南半球面积最大的;大部分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东临大西洋2. 人口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白种人占一半稍多,通用葡萄牙语,信仰天主教3. 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经济发展较快,拉美经济最发达的。
4.农业:咖啡、甘蔗、香蕉、剑麻产量居世界首位,咖啡、蔗糖、大豆、橘汁大量出口,小麦进口5.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多分布在东南部邻近铁矿和海上交通便利的圣保罗、里约热卢地区;能源:缺少煤、油、水能丰富,90%来自水电6.城市:首都巴西利亚是新建城市,最大城市圣保罗,最大港口里约热卢【填图训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形区名称是______________,该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
(2)B是____________山脉,B山脉对A地区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是____________(洋流),它对A地区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___。
(4)E地形区名称是____________,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F城市名称是____________。
1601505M甲乙1200130000N (5)写出城市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答案:(1)亚马平原 热带雨林气候(2)安第斯 由于山地对气流的抬升作用,使降水量增加(3)南赤道暖流 增温增湿(4)巴西高原 热带草原气候 巴西利亚(5)里约热卢 圣保罗【重点难点】南美的气候和河流南美的气候总体具有“湿热”的特征,河流流量大,且水力资源丰富。
【随堂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下图所示为南美洲(局部)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
回答1~2题:1.影响图中等温线数值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洋流C .纬度D .海陆位置2.图中20℃等温线东部地区农业生产的式是 A .水稻栽培 B .玉米种植 C .小麦种植 D .牧场下图为局部经纬网图,甲、乙区域所跨的纬度相等,MN 的实际距离约为OR 的一半,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甲、乙两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区域的实际围是乙的四分之一B .在乙区域,正午太阳高度增大时,白昼时间增长C .甲区域等温线的分布,7月较1月稀疏D .乙区域的气温年较差比甲区域大 4.M 、H 两地所在A .铁、煤、油、水能、森林等资源丰富B.光热充足、耕地比重大,有利于农业的发展C.最大的工业基地均位于其国土西部D.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5.下列关于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巴拿马运河上有多道船闸,运河水为淡水B.伊士运河上有多道船闸,运河水为咸水C.巴拿马运河与两侧的大洋之间存在密度流D.伊士运河区为热带沙漠气候6.下列关于巴西的叙述,正确的是A.煤、铁资源丰富B.7月,热带草原区降水量大C.咖啡和粮食出口量很大D.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巴西东南部7.当我国大部分地区盛行冬季风时,巴西高原的季节和昼夜情况是A.正值旱季,昼长夜短B.正值雨季,昼短夜长C.正值雨季,昼长夜短D.正值旱季,昼短夜长8.读“南美洲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判断正确的是A.这是南美洲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B.①处等温线密集的主要原因是受秘寒流的影响C.②处等温线向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冬季大陆冷却快D.③处等温线向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受巴西暖流的影响9.位于拉丁美洲的世界著名渔场和成因是A.秘渔场——上升流 C.道渔场——暖流和寒流交汇B.渔场——上升流 D.纽芬兰渔场——暖流和寒流交汇10.拉丁美洲主要的油生产国有A.巴西和阿根廷B.委瑞拉和墨西哥C.美国和墨西哥D.墨西哥和阿根廷读下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甲、乙两山脉分别是A.落基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B.安第斯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C.横断山脉、大兴安岭D.大分水岭、大兴安岭12、有关图示两山脉附近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山脉都处于板块碰撞地带B.甲山脉西坡降水量大于东坡,乙山脉东坡降水量大于西坡C.甲、乙两山脉的西侧都有地中海气候分布D.甲、乙两山脉以东的河流汛期均出现在5~10月13、有关①、②两地所在的正确叙述是A.两国最大的城市均是本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B.两国都属于发展中C.①地所在的畜牧业以出口羊毛而著名D.②地所在国农业专业化水平很高读右图回答下列14~15题。
14.关于图示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居民多为西班牙人的后裔B.乙地自然环境优越,人口密度大C.该国是南美洲唯一的人口超过1亿的D.M城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15.M城建城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政治B.交通C.D.资源读“某大陆沿南回归线地形刹面示意图”,回答第16~17题。
16.图脉A的成因是A.由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裂而形成B.由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而形成C.由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裂而形成D.由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而形成17.一轮船从E沿岸的港口出发前往印度的孟买,走最短航线需经A.巴拿马运河B.麦哲伦海峡C.好望角D.伊士运河读中美洲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完成18—20题。
18.甲、乙两地相隔不远,但降水差异大,其主要原因是A.甲处于信风背风坡,降水少;乙处于迎风坡,降水多B.甲处于赤道低气压控制区,降水多;乙处于信风带,降水少C.甲沿岸有寒流通过,降水少;乙处有暖流影响,降水多D.甲处于西风迎风坡,降水多;乙处于背风坡,降水少19.中美洲是世界上香蕉的主要产地,导致其香蕉产量大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A.农业技术水平高B.以香蕉为主要食物C.高温多雨的气候D.临近美国,市场需求量大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墨西哥城是因开采矿产资源而兴起的B.新奥尔良是美国著名的航天中心C.今年初海地发生强烈地震时导致首都太子港丙城成为一片废墟D.丁所在地为热带雨林气候21.读“南美洲安第斯西两侧风向图”,回答:(1)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两侧常年盛行风。
(2)A、B两地中全年降水较多的是,原因是。
(3)图中所示安第斯山脉是美洲山系的南段,安第斯山脉是板块与板块挤压而形成的。
2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20℃等温线西半段走向形成的原因。
(2)PQ两城市都位于沿海,但气候差异很大,请分析形成的原因。
(3)修建连接PQ两城市之间的铁路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4)图示河流水量大、落差大,多瀑布,分析瀑布的形成原因以及观赏瀑布的要求。
(5)分析甲所在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2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所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2)B图所示的主要气候类型包括(按自北而南顺序)、和。
(3)A图、B图所示都是狭长型的临海,导致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当P1地盛行西南风时,P2地的气候特点是,流经P2地的主要洋流是。
第9讲拉丁美洲及巴西答案1-5CDCAA 6-10DCDAB 11-15BBDCA 16-20DDADD21.(1)西(2) A A地属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B地属于背风坡,又吹离岸风,降水少(3)科迪勒拉南极洲美洲22. (1)原因:受寒流的影响和山地影响(4分),气温较低,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2)P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少雨(2分)。
冬季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Q地受海陆热力作用的影响(2分),冬季温和少雨(1分),夏季高温多雨(1分)。
(3)要通过高大的安第斯山,高差大(2分);地形地质条件复杂(2分)。
(4)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1分),岩性上硬下软(1分)。
适当距离仰视(2分)。
(5)气候温暖;地势平坦开阔;地下水丰富;草原广阔,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的租金低;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