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分析综合(方法)

文言文分析综合(方法)

在文言文应试阅读中,如果能了解题目选项设置模式,仔细排除干 扰,就会提高得分率。高考文言题所设选项常见的错误类型有: 1.人物的错位。史传类文言选段一般都是多个人物、多个事件的综 合,而题干要求往往就其中确定一人或几人进行考查,命题者在设计干 扰项上,就常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把不同人物所为之事混杂在 一起,胡乱“嫁接”给某一人,造成人物与事件不对应。 2.时序的错位。以叙事见长的文言选段,往往围绕一件事的起因、 经过和结果等纵向的进程去表现人物的品格,命题者有时会在试题中就 事件的某一阶段去设题,而在选项中却将事件发生的时序颠倒,以此来 干扰考生的正确判断。如果在答题时注意从不同的时段去切分层次,有 利于迅速找准有效的信息区间,把不属于该时段的项排除,从而能快速 准确地解题。
创新· 思维技巧
3.“品行”的错位。一些史传类选文往往会贯穿着弘扬民族美德的宗 旨,文中主要人物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义士、孝子等,以此 引导考生的价值取向。传记中作者往往会横向罗列多个细小事件来反映主 人公多方面的美德与成就,命题者却常常就其中的某一点设题,如果答题 时不仔细读懂题干,检索有效信息,就会造成人物品行的错位,误入陷阱。 4.手法的混乱。人物传记类的文章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性格,往往采 用多种表现手法,如叙述、描写、评议、抒情,描写又有直接、间接、语 言、动作、心理描写等,而题干中往往指定筛选某种手法,审题时就应仔 细推敲,不能混淆,把那些虽能表现人物的某种品质,却与题干所示表现 手法不符的项排除。 5.语境的勾连。在传记类文章中,作者往往通过记叙人物言行去刻画 人物性格,而这些言行都有其具体而独特的背景。撇开这样的环境,文中 人物的言行所反映的内容就会似是而非,捉摸不定。因此要在典型环境中 通过洞察人物言行背后的“隐秘”去分析人物性格,有时命题者在选用错 例时,利用考生缺乏语境意识的毛病,故意选择貌似正确而实际与语境不 符的句子进行干扰。因此,备考时必须学会就文意定句义,在读懂弄通全 文的基础上,去理解把握人物言行的真正意图。
三、分析整合,排除干扰。
1.通过作者对人物的言行描写、对人物的主次安排、对事件的叙 述、对详略的布局看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是憎,写作意图是赞扬还是 讽刺,文章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对议论文 也要通过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分析,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的时 代,弄清作者的观点态度。 2.能够把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文章中人物的言论区分开来。 3.弄清选项中“观点态度”所指的具体对象、文句范围,即看清 选项中列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针对哪一个人物、哪一件事情,具体 表现在文中哪一个语句、哪一个文段,还是涉及全文。 4.紧扣原文主旨,千万不能主观臆断,曲解文意或随意拔高、任 意贬低作者的思想;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古人,不苛求,不 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古人;还要运用辩证观点,分析作者和文中人物 思想的精华和局限性。
传真· 考情报告 决胜· 预测演练 优化· 知识构建
透析· 三年高考 创新· 思维技巧
考 纲 链 接
考 纲 解 读
“分析综合”是在“识记”和“理解” 《考试大纲》对古文阅读 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分析综合”层级的考查作 这一层级对考生的要求是能够对阅读 了三项规定: 材料进行分析解剖和归纳整理。它要 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求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 ②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文中所记的人物、所述的事物或所论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 述的道理进行分析、综合,进而推理、 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概括。古文阅读中对分析综合的考查, 着眼于整体的深层次的认识。
决胜· 预测演练

试题所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
1、 2、 3、 4、 选取表现人物行为特点的信息。 选取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 选取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才智的信息。 选取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
创新· 思维技巧
一、整体感知,宏观把握。
- 首先,粗读全文,把握要点。通过这一步整体把握文章相关信息, 如文章的题材,如果是记叙文,把握文章写了哪些人、事、物,事件的 起因、经过、结果;如果是议论文,把握文章说明的道理以及采用的论 证手法;如果是说明文,把握说明的对象以及说明的方法。 - 其次,理清关系,分清主次。这一步首先要识别“专名”,即无须 翻译的人名、地名、朝代名、官职名、时间名词等,可一边读一边用铅 笔在相关信息下面标出,表时地的词语可作为转换叙述事件的标志。 - 再次,再读原文,分析关系,加深理解。即分析文中人与人、人与 事、事与事之间的关系,分清孰主孰次、孰善孰恶,分析事件的原因、 结局,分析人物的命运归属,从而初步把握文段的中心意思。以上工作 无须深究难字难句,只需从宏观上把握即可。 【技巧开慧】
二、读全读准,题文对照。
重视读题,学会读题,是每个考生应试阅读中必须重视的环节。 考生在读题时,须做到“读全读准,题文对照”,切忌走马观花, 草率行事。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一个不漏地、原原本本地分析。要 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要求,看清选对还是选错,是因果、条件还是 已然、将然,总之,要特别注意题目的指向性、暗示性和限制性。 1.从事件入手分层。一是区分写了几件事;二是区分同一件事 的几个不同侧面;三是综合运用以上两种方法。从所叙事件入手要 注意留心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记叙要素。 2.从表达方式入手分层。一是利用作者在文末安排的议论分层; 二是在叙写的过程中常常有作者带有评价性的言语,这些评语往往 也可作为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的参考。 3.从传记的文首引语(总介)入手分层。古人作传,常在文首安 排介绍人物的籍贯、字、官职等内容。这些内容往往能为整体理解 阅读材料提供帮助。 总的来说,要从是否其人、是否其时、是否其地、是否直接等 角度进行分析,从而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重要信息。
优化· 知识构建
一、整体感知,宏观把握。 二、读全读准,题文对照。 三、分析整合,排除干扰。 四、研究考题,把握类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