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制度1 顺德市长鹿实业有限公司长鹿装饰材料厂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制度CLF行A 2002/012一、目的为了正确地评价员工的工作,有效地对每个员工的工作能力及成绩进行考核评估,更好地掌握每位员工的实际业务素质水平,同时为员工薪酬调整、奖金发放、职务升降等提供客观依据,为上级和员工之间提供一个正式的沟通机会,让员工清楚工厂对自己的真实评价,让工厂及时准确地获得员工的工作信息,为改进方针正策提供依据,结合本厂实际情况,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体正式录用员工。
三、管理组织与权责1、第一次为直接上级考评者,必须公正客观地对被考核者进行评估,对重要的事项必须予以说明。
2、第二次考评者,级别上高于第一次考评者,必须客观地分析并加以评分和评语,和第一次有明显差别的必须予以说明。
3、最终评定者,参考前两次评定结果意见,做出最终评估。
4、考评权限:员工由跟班主管和厂长、行政人事经理评估。
带班、组长、由跟班主管评估,再由行政人事经理或厂长评估。
跟班主管由厂长和行人事经理评估,再由总经理评估。
厂长和部门经理、行政人事经理由总经理评估。
四、绩效评估、考核原则1、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估每个员工的优缺点,达到扬长避短,不断提升的目的。
2、以固定的考核项目及事项为考核依据。
3、以确认的事实材料为依据,进行评分评语。
4、不得有厚此薄彼,循私舞弊现象发生。
五、绩效考核的分类1、月度考核:每月8号之前考评上月情况。
2、季度考核:第4月、7月、10月、元月10日前考评上季情况。
3、年度考核:元月15日前考评上年度情况。
4、晋升考核:有岗位缺员或人员调整,体现人才晋升时考核。
5、试用期满考核:六、绩效考核的步骤1、确认评估要素,要点,并界定评分档次。
2、检查各评估要素是否有矛盾现象(若有,及时调整)3、考评过程中,必须对被考评者进行综合素质方面的考评,切忌随意推测而脱离事实,更不能感情用事。
4、考评中,应注意加强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充分全面地了解各部属的工作情况和建议、意见,使上下级在考评中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
5、对考核结果,组长、跟班主管,部门经理通过面谈形式把考评结果以及评语知会被考评人,并指明今后努力方向,启发和帮助考评者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七、评定结果分类A段(91-100分)非常优秀,理想状态B段(81-90分)良好,能满足要求C段(71-80分)一般,基本满足要求D段(61-70分)勉强,略有不足E段(60分以下)较差,不能满足要求八、考评注意事项:(以下九种因素可能影响到绩效考评的公正性)1、集中趋势错误:指不正确地用员工一段时期的工作表现为评价员工的整个工作的错误。
如季度考评时,考评人对员工最后一个月的工作表现记忆犹新,而对前两个月的工作表现比较淡忘,从而用最后一个月的工作评价代替了一个季度的评价。
解决方法:做工作日誌。
2、晕圈错误:考评人仅把一个因素看作是最重要的因素,并根据这一因素对员工做出一个好坏的全面评价而发生的错误。
比如某位员工待人热情,乐于帮助他人,考评人可能会对该员工的其他能力做出较高的评价。
3、宽松错误:考评人为了避免引起考评争议,或者对员工不太了解,给员工给予不应受到的高评价。
4、严格错误:由于考评人对员工有偏见,或者考评人本身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就有可能对一个员工的工作业绩过分地批评,从而造成严格错误。
5、相容错误:人们有对与自己性格、经历、处境相近的人容易产生宽容心理。
在绩效考评中也是如此,考评人往往会对与自己有某种共同特点的员工产生宽容心理,从而进行过高的工作评价,产生相容错误。
6、马太效应:有些员工一直表现优秀,并且在绩效考评中一直保持较好的成绩。
在人们心目中已经留下了该员工比较优秀的印象,这样在下次考评中,考评人会受到这种惯性的影响,继续给予较高的评价,表现较差的员工正好相反。
7、自我比较错误:有的考评人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定为衡量的标准,把比自己较差的员工给予较低的评价,把比自己较优秀的员工给予较高的评价。
8、盲点错误:由于考评人自己也有某些缺点,而忽视了员工也具有的同样缺点,这就犯了盲点错误。
9、主观错误:由于考评人不喜欢某位员工,比如不喜欢经常给自己提出批评意见的员工,而给该员工一个较低的评价。
九、附件1、普通员工绩效考核标评估标准2、管理人员绩效考核评估标准3、文职人员绩效考核评估标准4、后勤人员绩效考核评估标准5、保安人员绩效考核评估标准012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4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1 目的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各时期安全生产情况,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消除事故隐患、防范于未然,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规定了我公司职业病防治管理的部门和职责、管理内容与要求、监督与考核等内容。
适用于我公司的职业病防治管理。
3 职责制定职业病防治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员工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完成我公司职业病防治管理的各项工作。
4 管理内容与要求4.1 职业危害告知4.1.1岗前告知①人事部门与新老员工签订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未与在岗员工签订职业危害劳动告知书的,应按国家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与员工进行补签。
②员工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时,人事部门、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应向员工如实告知,现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补签职业危害因素告知书。
4.1.2现场告知①企业在生产车间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负责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以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的结果。
各有关部门及时提供需要公布的内容。
②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4.1.3检查结果告知如实告知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发现疑似职业危害的及时告知本人。
员工离开本企业时,如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企业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4.2职业危害申报4.2.1企业应按照规定对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并按照职责分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
4.2.2申报内容企业申报职业危害时,应提交《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和下料材料:①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②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③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④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⑤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⑥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⑦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
4.2.3申报方式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采取电子和纸质文本两种方式,企业通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系统”进行电子数据申报,同时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加盖公章并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签字后,上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4.2.4申报时限及变更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
当下列事项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当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①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技术引进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
②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在技术、工艺或材料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③生产经营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4.3职业健康监护4.3.1安环科组织员工学习《职业病防治法》,对接触有毒有害物工种员工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
4.3.2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督促各单位按时发放有效的劳动保护用品及器具。
4.3.3根据国家及公司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劳动保护的有关规定,由人力资源部确定有毒、有害工种及从事该工种的员工。
4.3.4安环科应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检查,确定有毒有害工作的场所及预防、应急措施,并向员工公开。
4.3.5安环科应加强对劳动过程中职业卫生的防护与管理。
按要求,组织接触有毒有害工种人员参加职业健康体检,并建立、保管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4.3.6负责职业病诊断的有关工作和确诊职业病人的上报工作。
4.4职业健康检查及诊疗4.4.1职业健康体检职业健康体检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职业健康体检。
职业健康体检由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承担。
①岗前职业健康体检:为了掌握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发现职业禁忌、分清责任,防止劳动者带病进入本公司,在招工前对应招者进行岗前职业健康检查,不招用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②在岗职业健康体检:为了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和健康影响,对劳动者进行动态健康观察,按《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规定的体检周期及项目组织劳动者进行定期岗间健康检查。
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关的疾病或职业禁忌症,要填写“关于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报告”,交公司安环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不得安排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该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安排治疗。
③离岗职业健康体检:为了了解劳动者离岗时的健康状况,分清健康损害责任,在劳动者离岗时组织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于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④应急职业健康体检: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即使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4.5职业病、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治4.5.1发现疑似职业病例,要做进一步检查,由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确诊。
4.5.2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群体反应,可能与接触有害因素有关,要配合有关部门对作业环境进行卫生学调查和评价。
4.5.3对患有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的劳动者,应当根据职业病诊断机构的意见安排治疗或疗养,并定期组织复查。
4.5.4对不宜从事原有害作业的,应当在确诊之日起5日内调离原有害作业工作岗位,并填写“关于职业病与疑似职业病病人的报告”,交公司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4.5.5患有职业病的劳动者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5 相关制度《职业安全健康档案管理制度》6 相关记录《职工体检报告书》7 附则本制度由公司安环科负责解释。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