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生产实习实习报告专业班级:核工1502作者姓名:石晓钟作者学号:51201518112018年8月1 实习报告一、摘要。
(3)二、关键词。
(4)三、正文。
(4)(一)实习目的。
(4)(二)相关背景。
(4)1.中核四川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4)2.绵阳市辐射环境监测站。
(5)(三)实习时间。
(6)(四)实习地点。
(6)(五)实习手段。
(6)(六)实习过程。
(6)1.核废物分类和处理技术。
(7)2.放射性废物的处理自动化和机械化操作。
(8)3.低中放废水的蒸发处理。
(9)4.低中放废物的固定化。
(10)5.低中放固体废物压缩减容技术。
(11)6.低中放固体废物焚烧减容技术。
(13)7.低中放大型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14)8.辐射环境监测设备。
(15)9.辐射自动监测站操作维护。
(17)四、实习总结。
(18)五、结束语。
(19)参考文献。
(20)2 实习报告一、摘要。
2018年8月20日至2018年8月26日,在带队教师刘成的指导下,我们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2015级的全体同学前往中核四川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和绵阳市辐射环境监测站完成了专业生产实习。
在带队老师的讲解下,我们在中核四川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了解了核废物分类和处理技术,参观了放射性废物的处理自动化和机械化操作、低中放废水的蒸发处理、低中放废物的固定化、低中放固体废物压缩减容技术、低中放固体废物焚烧减容技术和低中放大型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在绵阳辐射环境监测站参观了包括四路超低本底α、β测量仪、高纯锗γ能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氡钍分析仪和微量铀分析仪等辐射环境监测设备,体验了辐射自动监测站操作维护,对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生产有了更直观和更深入的了解。
为了达到放射性的安全操作,并符合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原则,公司将操作车间划分为四个区,公司职员多数处于绿色区的工作场所中。
对于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操作车间实行自动化和机械化远程操作。
放射性废物按其放射性活度水平可分为低放废物、中放废物和高放废物,按其物理形态可分成气体废物、液体废物和固体废物三类。
由于固体废物不会流动,它的长期贮存或永久处置更加安全且较易监督,所以一般应先将小型固体废物通过压缩、焚烧等减容技术以及大型固体废物通过拆解、熔融处理、热化学处理等减容技术,再将低中放废物通过水泥固化以及高放废物通过玻璃固化,转化成为不溶解的、稳定的固体状态,然后处置。
废气和废液经蒸发等净化(将放射性核素分离出来进入固体废物),达到3 实习报告符合排放标准后有控制地排入环境,也是一种处置方式。
对于操作车间所受到的β射线辐照,公司都做好了低Z+高Z材料的防护,我们感受到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危险。
二、关键词。
放射性废物处理蒸发固化减容辐射监测循环三、正文。
(一)实习目的。
邓小平曾经说过:“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在大一、大二和大三的第一学期,我们所学习的课程大多都是书本上的基础理论知识,虽然我们在大二上期修了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认识实习这门课程,但是我们对自己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生产了解得还并不够直观和深入。
因此,我们不能都成为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要学以致用,通过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生产实习这门课程,在实习单位参观考察、聆听带队教师的讲解并且体验操作维护,我们能对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生产有更直观和更深入的了解,从而能为自己在以后对专业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的学习奠定更坚固的基础。
(二)相关背景。
1.中核四川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中核四川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原中核集团821厂)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国家批准建成的,承担军用核材料生产的大型军工企业,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了历史性的重要贡献。
经过近40年的发展和业务调整,公司在放射性三废治理和军工核4 实习报告设施退役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形成了国内最为系统、齐全的放射性废物处理的专业技术格局。
同时根据国家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进行企业的调整改革,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大力推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军工遗留的放射性三废治理和军工核设施退役工作,同时立足于建立“主体精干、机制灵活、设施良好、运行正常”的核设施退役和废物治理专业化基地,大力发展对外工程技术服务工作。
公司的发展战略是以核设施退役、放射性废物治理为基础,核环保技术开发与应用并重,三年夯实基础,五年拓展市场,十年形成规模,成为国家核设施退役、放射性废物治理的中坚和核环保产业先锋。
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核设施退役;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核环保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研发和技术服务[1]。
2.绵阳市辐射环境监测站。
绵阳市辐射环境监测站创建于2009年,是具有独立法人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取得四川省计量认证证书及四川省环境监测资质证书,实验室300余平方米,拥有总αβ计数器、高纯锗伽马谱仪、热释光读出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大型监测设备,主要承担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职责。
(1)承担绵阳市境内国控点、省控点的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及全市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工作。
(2)承担国家、省、市下达的各项辐射环境专项监测任务。
5 实习报告(3)负责对辖区内使用放射源、射线装置等核技术应用单位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性监测。
(4)承担辖区内辐射环境污染应急监测,协助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处置核与辐射应急监测和事故后果评价。
(5)承担辖区内放射性和电磁辐射污染源投诉监测,配合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处理辐射污染源投诉事件。
(6)按照委托方要求以及相关监测技术规范、标准对放射源、射线装置或电磁辐射体等项目进行委托性监测。
(7)参加制定本市辐射环境监测规划和计划,开展全市辐射环境保护领域的科研、培训、咨询等工作。
(三)实习时间。
2018年8月20日至2018年8月26日(四)实习地点。
中核四川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绵阳市辐射环境监测站和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实验室(五)实习手段。
参观考察、聆听带队老师的讲解和体验操作维护(六)实习过程。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统计,截至2013年12月,共有436台核电机组在运行,总装机容量约3.7亿千瓦[2]。
如此大规模的商用核电站每年都要卸出大量的乏元件,这些乏元件中含有大量钚和锕系核素以及长寿命裂变产物。
伴随这些核废物的是大量的辐射和衰变热,如果6 实习报告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水、大气、土壤的污染,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并间接或直接地影响人类的生存。
据调查统计,近几年核废物年积累量均超过了l万吨,而核废物积累总量已超过20万吨。
如果核废物的安全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如何对核废物进行处理的研究,寻求安全、高效、经济、便捷的处理途径是很有必要的[3]。
在带队教师的讲解下,我们在中核四川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参观考察了公司内放射性废物的处理系统的分类技术、操作车间和工艺流程,在绵阳市辐射环境监测站参观体验了辐射监测设备以及其操作维护。
1.核废物分类和处理技术。
实习第一天上午,我们了解了核废物分类和处理技术。
放射性废物的来源广泛,形态、组成和特性各异。
为了便于管理,必须进行分类。
放射性废物按其物理形态分为气载废物、液体废物和固体废物三类。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分类,首先按物理形态将核废物分为液体、气体、固体三类,然后再按比活度将每类分成若干级别。
例如,将放射性液体废物分成五级,其中第1、2、3级相当于低放废物,第4级相当于中放废物,第5级相当于高放废物。
在该分类中还对各类核废物提出了处理、防护要求[4]。
目前常用的核废物处理方式及最新的处理概念有六种,包括后处理、固化、地质处理、嬗变、自由电子激光和超临界温度的CO2化合[3],而我们在公司里所参观考察的核废物处理方式以固化为主。
固化工艺是把用适当的材料将放射性废物包裹起来,以防止放射性核素的泄漏。
固化的主要目的是改善与随后的处理步骤相关的安7 实习报告全性。
目前,最广泛使用的固化介质是水泥或混凝土,但是沥青和有机聚合物也有应用。
材料和它们的组合,如水泥/沥青、沥青/聚合物、玻璃和陶瓷材料也在某些设施中应用或在开发中。
放射废物的固化处理包括水泥固化、沥青固化、塑料固化以及人造岩石固化等[3],其中低中放废物的处理以水泥固化为主,高放废物的处理以玻璃固化为主。
2.放射性废物的处理自动化和机械化操作。
实习第一天下午,我们参观了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操作。
由于公司的操作车间处于放射工作场所中,为了对一定级别的工作场所提出相应的防护要求,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公司对操作车间按污染危险程度的大小实行分区布置和管理的原则,以达到放射性的安全操作,并符合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原则。
公司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建议将操作车间划分为四个区。
白色区包括: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非放射性训练室和低活度训练室;绿色区包括:屏蔽室或密封容器操作区、中活度或高活度训练室,其中装有手套箱;橙色区包括:可在其中打开屏蔽室或密封容器进行检修、装卸和去污的场所;红色区包括:屏蔽室、装源的密封容器、辐照室等,而公司职员多数处于绿色区的工作场所中,少数处于橙色区的工作场所中。
操作车间实行自动化和机械化远程操作,公司职员穿戴了整套防护服,有的在操作区内通过监控视频注视着地下屏蔽室内的放射源,通过电脑程序或控制按钮对放射性废物的处理系统进行操作;有的在操作区内透过防护玻璃注视着隔壁屏蔽室内的放射源,通过遥控器或操纵杆操作机械手对放射性废物的密封容器进行处理。
通过询问,我们得知公司操作车间所受到的辐照以β射线为8 实习报告主,而在我们本学期所修的《辐射剂量与防护》课程中,β射线的屏蔽需要低Z+高Z材料,公司都做好了正确的防护。
在绿色区和橙色区的操作车间中,我们穿戴了整套防护服,不用身体直接接触放射源且不喝水,以防止放射性的微粒附着或进入体内而形成内照射。
3.低中放废水的蒸发处理。
实习第二天上午,我们参观了低中放废水的蒸发处理,工艺流程如下所示:低中放废水→预热器→蒸发器→旋风分离器→蒸残液↓泡罩塔→冷凝器→冷凝水将含有不挥发溶质的溶液加热沸腾,使其中的挥发性溶剂部分汽化从而将溶液浓缩的过程称为蒸发。
按照分子运动学说,当液体受热时,靠近加热面的分子不断地获得动能。
当一些分子的动能大于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时,这些分子便会从液体表面逸出而成为自由分子,即分子的汽化。
因此溶液的蒸发需要不断地向溶液提供热能,以维持分子的连续汽化;另一方面,液面上方的蒸汽必须及时移除,否则蒸汽与溶液将逐渐趋于平衡,汽化将不能继续进行。
蒸发法适合于处理低中放废水和高放废水。
放射性废水蒸发处理的简单工作原理如下:将废水送入蒸发器加热段的加热管中,同时将加热蒸汽通入加热段的外侧空间,通过管壁的热传导将废水加热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