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预算制度及过程
我国政府预算制度及过程
2009 北京
目
一、我国政府预算的基本制度 二、我国政府预算的基本程序
录
一、我国政府预算的基本制度
(一) 政府预算的实质 (二) 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基本框架
(一)政府预算的实质
政府预算制度是国家民主理财的制度 政府预算与财政的区别与联系
(二)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基本框架
(一)“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魂”:党的领导 (三)“形”:国家依法理财
预算工委预先审查 财经委初步审查 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 三个报告
– 决算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决算审查报告
• 党的领导:总揽全局,统筹各方 • 党的组织:全国代表大会,党中央、地方各级党 委,党组 • 党的方针、政策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预算的“形”:国家依法理财
• 宪法 • 全国人大组织法、全国人大议事规则 • 预算法 • 国家收入、支出、债务管理等方面的法律 •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 • 预算法实施条例 • 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
预算审查第二阶段:初步审查
由全国人大财经委负责 听取汇报 会议简报 起草《审查结果报告》
预算审查第三阶段:大会审批
• 专门委员会会议
– 财经委向大会主席团提交预算审查结果报告
–
• 代表团会议
– 讨论,编发简报
• 主席团会议
– 审议预算审查报告并决定印发代表,讨论通过“大会关于 预算的决议”(草案),并印发代表审议
– 财政部负责预算编制和管理的具体工作;审计署负责国家审计监督
• 国务院直属机构
预算管理职权的划分:纵向
• 我国的5级公共预算体系
– 中央级,省级,地市级,县级,乡镇级; – 总预算和本级预算
• 分税制
– 中央、地方支出和收入的划分; – 中央财政对地方进行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
预算的“魂”:党的领导
预算管理职权的划分:横向 ——各级人大职权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5,3000 • 全国人大常委会,175 • 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9
– 财经委员会负责预算的初步审查
•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委员会
– 预算工作委员会负责预算审查的具体服务工作
预算管理职权的划分:横向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职权
• 国务院 • 国务院组成部门
预算的“根”:人民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会制度
• 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 督; •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 人大和它的常委会集体行使国家权力,集体决定问题; •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 它负责,向它报告工作,受它监督; • 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能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 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 各少数民主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大会全体会议
– 表决“大会关于预算的决议”,同意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 报告,决定对国家预算的批准
(三)预算执行的管理
• 国库集中收付 • 收支两条线 • 政府采购 • 全口径预算
(四)预算执行的监督——审计
• 真实性 • 合法性 • 效益性
(五)决算
• 决算的编制:政府 • 人大“三阶段”审查
二、政府预算管理的基本程序
(一)预算编制 (二)预算审查批准 (三)预算执行 (四)预算执行的监督:审计 (五)决算
(一)预算的编制
推行部门预算 预算编制与决策的统一 提前编制预算、细化预算
(二 )预算的审查批准
人大“三阶段”的预算审查
预算审查第一阶段:预先审查
由预算工作委员会负责 调查研究,听取意见; 听取财政部通报,与财政部交换意见; 《初步分析报告》和《预算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