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传统十景有:金顶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大坪霁雪、洪椿晓雨、白水秋风、双桥清音、灵岩叠翠、萝峰晴云、圣积晚钟。
传统十景由于受各种条件和环境的影响,现存金顶祥光、九老仙府、洪椿晓雨、大坪霁雪、双桥清音、白水秋风、圣积晚钟7景。
1.金顶祥光:这是传统十景之一。
峨眉山自然精华所在,它由佛光、圣灯、日出、云海组成,自古为世人所神往、迷恋。
佛家把佛光、圣灯、云海被称为“金顶三相”,认为是普贤大士放光放灯布云。
一个人能够全睹“金顶三相“,那是幸福的。
对游客而言,亲眼目睹不仅惊叹大自然的神奇,油然而生“福气加身”的惊喜,产生峨眉山是“我的福地”感觉。
对香客和佛教徒,更会顶礼示瑞的菩萨,叩谢峨眉山,感悟佛法真谛,领受菩萨的慈悲情怀。
2.象池月夜:洗象池位于海拔2070米的钻天坡上,这里是峨眉山赏月最好的地方。
周围冷杉挺拔,冷竹丛生,在夏秋之际的夜晚,空净无尘,银色月光,犹如清水,遍泻山林,禅院,山林、水池与天边的月亮交相辉映,给人无限遐想。
唐代大诗人李白当年就是看到了这迷人的月色,有感而发,咏出了:“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千古佳句。
3.九老仙府:九老仙府是仙峰寺与九老洞的统称,仙峰寺又名仙峰禅院,曾是道观,离寺500米处有一九老洞,相传黄帝访天真皇人时,遇一老者在洞外,问还有其它同伴吗,老者回答还有九,故名为“九老洞”。
也是财神爷赵公明修炼洞府。
洞高4米,全长1500米,为岩溶洞穴,漫步其中,可欣赏到洞壁,洞顶上天然雕琢而成的岩溶造型,光彩夺目的石笋、石柱、石花……,同时洞内蝙蝠成群,群燕喧哗,又为这迷宫增添了一番生命活力,是游客探险游的理想目的地之一。
4.大坪霁雪:在洪椿坪寺庙左前方有一座山岭,名为大坪岭。
每年立冬一过,大坪上已是雪花满天飞舞,纷纷扬扬,一株株挺拔的常绿乔木,如琼枝玉叶,白塔凌空。
严冬之时,峨眉山处处雪树冰花,全山宛似银色世界,晴雪出霁。
大坪和环绕周围的群峰,组成了一朵庞大的雪莲花,大坪如同花芯,“大坪霁雪”凝聚了峨眉山雪的形、色之美。
5.洪椿晓雨:洪椿坪位于天峰池下,海拔1120米,因寺外有三棵洪椿古树而得名。
清康熙题赠此寺“忘尘虑”匾额,“锡飞常近鹤,杯度不惊鸥”联;乾隆题赠“洗钵泉和暖,焚香晓更清”联。
寺院依山建筑,山抱林拥,葱郁幽静,空气清新,每当炎夏清晨,常有霏霏的“雨”洒向庭院,四周林中更是蒙蒙一片,并有渐渐“雨声”,这就是十景之一的“洪椿晓雨”,这是因雨后初晴,林中地面湿度较大,水气不易散去,一到晚上,空气变冷变重,沿山坡下流,把较暖较湿的空气抬升上去,湿度超过饱和,便会凝结成雨,但因规模不大,所以只能形成如雾如烟的小雨,正所谓“山行本无雨,空翠湿人衣”。
6.白水秋风:万年寺位于海拔1020米的狮子岭下,始建于东晋,唐时慧通禅师驻锡在此,相传峨眉山五行属火寺庙屡建屡毁,于是改名白水寺。
寺庙建在群山之中突起的一座山峰上,诸峰相映,苍翠环照,一年四季,景色宜人,特别是到了秋高气爽之时,峨眉山下夏暑尚存,金顶三峰已初飘白雪,而位于中山地区的万年古刹,正处在一年中的黄金季节。
林中色彩斑斓,红叶如醉,寺内的白水池碧波荡漾,蛙声如琴,丹桂飘香,令人怡然神爽,因而称之为“白水秋风”。
7.双桥清音:为峨眉山传统十景之一。
清音阁是一处独具建筑风格的山水园林寺庙,以寺为中心、方圆4公里亭台楼阁、青山绿水组成一幅天然山水图。
在清音阁下方有一接王亭,左、右两江为白龙江、黑龙江,二江之上的拱桥状如彩虹,凌空跨越,名“双飞桥”。
二江汇合之处名凤凰嘴,上有牛心亭,朱栏红柱,凭栏可观亭下有一黑色巨石,状如牛心,上流二江绕石环流,水击石上,银花飞溅,清脆山谷,恰似古琴抚弄,故名“双桥清音”。
园林学家称它是有声的诗,立体的画。
“双飞两虹影,万古一牛心”,写出了“双桥清音”的风韵。
8.灵岩叠翠:灵岩寺遗址地处峨眉山的后山麓,相传为印度僧人宝掌结庐处,明代时灵岩寺殿宇四十八重,规模宏大,香火极旺,但历经数年战乱及年久失修,已全部毁坏。
然而在此的灵岩叠翠美景依旧。
在遗址上,向北眺望,迎面是一幅万山重叠的天然图画,青青山色由翠绿到黛青,到灰蓝、到灰白,层层深远开去,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的分界线,层次极为丰富,这正是“灵岩翠秀耸高台,遥望天门跌荡开”。
9.萝峰晴云:萝峰位于伏虎寺右侧,山虽不高,但因是峨眉平原的第一峰,显得气势高峻。
山上树木密布,山后群峰相连,不论阴晴,常是云雾笼罩,若是晴天,远望萝峰岭,蓝天、白云、青山,在萝峰岭上组成了一幅秀丽的画面,令人心旷神怡。
常有一奇景,当空中云雾飘浮于萝峰岭上空或附近山上有云朵移动时,这萝峰岭上的云雾,自会膨胀扩大,向浮云伸展,直到同其它云朵连成一片为止,这便是“萝峰晴云”。
10.圣积晚钟:为峨眉传统十景之一。
位于低山区报国寺对面凤凰堡上,此钟为1564年,别传禅师驻锡圣积寺时所铸,钟以寺为名,重12.5吨,高2.3米,口径2米,唇厚10厘米,是全山第一大钟,有“巴蜀钟王”之称。
因钟沿状如莲瓣,又称之为“莲花钟”;又每瓣钟沿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象征一周天,亦称之为“八卦钟”。
钟体内外刻有自晋至明历朝年间部分帝王、朝动廷官司员、僧人居士的名讳及《阿含经》文等6万多字,为研究佛教在峨眉山传播情况提供了重要文史资料。
同时,由于它是纯铜铸造,空腹深大,音响的传播力强,钟声敲响时,震彻山谷,声传十里。
清谭钟岳诗云:晚钟何处一声声?古寺犹传圣积名。
纵说仙凡殊品格,也应入耳觉清新。
新十景,金顶金佛、万佛朝宗、小平情缘、幽谷灵猴、清音平湖、第一山亭、摩崖石刻、秀甲瀑布、迎宾滩、名山起点新十景近年来,峨眉山深度挖掘历史遗存、文化内涵,新开辟了十个景点,即:金顶金佛、万佛朝宗、小平情缘、清音平湖、幽谷灵猴、第一山亭、摩崖石刻、秀甲瀑布、迎宾滩、名山起点。
1.金顶金佛:金顶是峨眉山的象征,金佛是峨眉山的标志,不到金顶等于没有到峨眉山,到金顶不拜金佛是一生的遗憾。
金顶是峨眉山景点和寺庙的汇集,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普贤行愿和人们美好心愿的融合。
48米高的四面十方普贤金像矗立在金顶,集天地灵气,映日月光辉,俯世俗百态,圆众生心愿。
典雅优美的普贤端座于白象和莲花座台上,端凝、悲悯、祥和,四方云雾飘浮缭绕着佛身,当太阳的霞光照在佛像的宝顶上时,无数的祥光瑞气从金佛上反射出来,为云海镶上了瑰丽的金边,震撼着芸芸众生的心灵,使得善男信女,莫不跪服仰望,顶礼膜拜。
面对金佛,修的是心,得的是福,圆的是人们所有的心愿。
2.万佛朝宗:万佛顶为峨眉山最高峰,海拔3099米,取名“普贤住处,万佛围绕”之意。
是峨眉山原始森林生态旅游区,有万佛阁、高山杜鹃林、黑熊沟、仙人回头等景点。
万佛阁高21米,雄伟庄严,悬于楼顶的“祝愿古钟”庄重威严。
万佛阁撞钟颇有讲究,常撞击108次:晨暮各敲一次,每次紧敲18次,慢敲18次,不紧不慢再敲18次,如此反复两次,共108次,其含义是应全年12个月、24节气、72候(5天为一候),合为108次,象征一年轮回,天长地久,祈福国泰民安,人间幸福。
佛教也有称击钟108次可消除108种烦恼与杂念。
万佛阁撞钟,是站在峨眉山极巅之上,面对四面十方普贤,用钟声叩响极乐世界的大门,传递美好的心愿。
3.小平情缘:1980年夏,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同志到峨眉山视察,当行至当时景区公路的终点——双水井时,在此小憩,登高远眺,面对峨眉山的秀丽景色,小平同志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他说:“峨眉山是个文化型的风景区,是一个宝库。
要作好保护,要作好规划,要综合开发;要加强建设,加强管理。
办事情要有登山不止的精神”。
为了缅怀这位伟人,在此建成了邓小平登山纪念亭,由纪念丰碑、鱼水情深、指点江山和登山不止等景点组成。
4.幽谷灵猴:峨眉山灵猴是峨眉山的精灵,嬉闹顽皮、憨态可掬又极通人性,见人不惊、与人相亲、与人同乐,给游人带来无数欢乐,成为峨眉山的一道活景观。
与猴群嬉戏,给猴子喂食,观赏其千姿百态,了解其生态习性,最后再来一次亲密接触,成为游客到峨眉山旅游不可缺少的项目。
峨眉山生态猴区位于峨眉山清音阁、一线天至洪椿坪之间,为一段狭长的幽谷,占地25公顷,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自然生态猴保护区。
生态猴区内现有三支家族式野生猴,达300多只。
5.清音平湖:清音平湖是峨眉山自然景观的代表之一。
位于清音阁,面积30万平方米,系绿色生态湖,水质纯净,清澈透底。
四周青嶂翠峦环抱,古木参天,湖如碧玉嵌入其中,深深浅浅,点点滴滴,真不知是树映绿了湖,还是湖染绿了树。
置身于其间,只听绿树浓荫处,鸣蝉声声,山风阵阵,丝丝水气洗尽凡尘,好一派山水之情,逍遥之乐。
这里夏秋清凉,为避署休闲度假的胜地;即使是在冬季和春寒料峭的初春,没有寒风寒流相逼,仍然温适如画,翠色生烟。
6.第一山亭:第一山亭,位于低山游览区中心,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铜亭,也是游客步行入山的起点。
游客进入“天下名山”牌坊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气势雄伟的“第一山亭”,亭上“第一山”三个大字熠熠生辉。
亭高16.1米,重檐翘角,精工巧构,气宇轩昂,金碧辉煌。
“第一山亭”展示了峨眉山文化丰富而深厚的底蕴,表现了峨眉山宏大气势与宽阔胸襟。
亭四匾分别书“第一山”、“峨眉山”、“大光明山”、“皇人之山”,这几种称法代表了峨眉山在中国名山、佛教和道教中的显著地位。
亭子中间屹立着全铜铸造的标志物,高2.5米,宽2米,为“水浮莲花托起的晶莹宝石”。
整个标志分三层:宝石、莲花和基座。
宝石为水晶,内含铜铸“世界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标志,晶莹透明,星光璀璨。
莲花与基座均为铜铸,六个莲花瓣上雕有峨眉山著名的新旧景观。
基座图案则以峨眉山的自然和人文为内容,凸起部分选取了峨眉山著名的七个人文故事,凹进部分则以峨眉山的自然资源为内容,主要有桫椤、灵猴、桢楠等。
整个标志喻意是大自然的赋予和历代为峨眉山贡献过的人们,造就了这颗“世界之星”。
亭柱内四侧雕有峨眉山著名景观图八幅。
“亭子中间的“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标志,则代表了峨眉山在当今世界的地位,是今天的峨眉山人通过不懈努力,在现代文化和古代文化的碰撞中,激发了峨眉山的新活力,谱写的辉煌篇章。
7.摩崖石刻:面向峨眉山最大的生态旅游广场,位于瑜伽小径旁,北靠红珠顶,瑜伽河缓缓流过,倍添一份静谧和雅趣。
面对摩崖石刻,折服于峨眉山久远的历史,震憾了峨眉山“天下第一”的气势。
崖石上“峨眉者,山之领袖”和“普贤者,佛之长子”,表明了峨眉山在中国名山中的显赫地位,向世人展示了峨眉山的自然和文化魅力。
整个塑雕由“梦象受孕”、“佛祖训导”、“华严经卷”、“震旦第一山”、“金顶铜碑”、“十方来朝”六组传说故事组成。
8.秀甲瀑布:是迎宾广场的主体建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