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是一门很灵活的科目,并不需要死记硬背,如何入手进行学习呢:第一,通读是有选择性的,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本掌握,第二个层次是熟悉掌握,因为不管是税法的考试也好,或是其他几科,都是考一个熟悉程度,并不是会与不会,关键是你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问题,所以一定要通读教材。
对重点章节要精读,《税法》有若干法规,每一条法规都有一个前提、一个基础,我们在复习时不能忽略这种前提条件的存在。
在经济生活中,是不能缺少资金和物资的,任何经济活动是围绕这两样来进行的,从产业上来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也可以分成制造企业,在成立初始要募集和注册资金,这就涉及到印花税,按照实收资本两项合计的万分之五计算贴花,有了资金之后,应该购置原材料、招聘员工、购买机器设备、要安置机器设备的场地、所有货物要有一个车辆来运送。
有的就得交纳土地使用税,有车辆就得交车船税,有厂房、办公楼、仓库等,就涉及到房产权,招聘的员工应支付报酬,应该履行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义务,这就涉及个人所得税。
购置设备的支付价款里含有增值税,增值税分为生产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
购置的原料、燃料、动力、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费等税金是可以抵扣的,价税可以分开,所以在购入材料时也要考虑增值税,企业有了场地、设备、场房、土地、员工,再进行加工的活动,将原材料变成产成品,产成品入库以后,只要出库就会涉及税金,产成品通过销售环节,实现销售后要计算销项税额,销项税额-购置原材料所支付的进项税金间接得到增值部分的征税。
收入实现了,就要偿还银行借款,向财政部门交纳所得税,或是资金再回笼投入生产,或是一部分用于积累,一部分继续投入,这是企业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
学习《税法》,主要是了解这个过程,每一个经济业务是怎样操作的,《税法》就能掌握,不仅《税法》能掌握,其他四科也是以《税法》为基础的,只是视角不同。
比如有的考生对打包债权不熟练,在记忆打包债权税收政策,是不是按财产转让所得征税,只要把打包债权的意思理解了,运作的过程也理解了,那么《税法》这门课程也就掌握了。
所说打包债权,无非是公司有若干不良债权,有些可能重组,重组无望的则把三、五个债权打成一包,到拍卖会上拍卖,假如是abc三个债权,应该有一个账面价值,有个拍卖的底价,如某企业以2000万元的价格竞拍成功,通过司法、行政手段主张债权,最后收回账面价值3000万元,等于赚了1000万元,属于财产转让所得,这一项弄懂了,对《税法》就算是理解得很深刻了。
第二,凡是重点和要点,考生要仔细、认真地看,不能似是而非,所以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一定要把书本知识看懂了,其实每章内容不会超出五个核心内容,如增值税15至20分,2至3道计算题,只要把增值税的内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计算、出口退税等这些问题掌握了,这一章主要的分值就能得到。
第三,要做一些练习题,这是有规律可循的。
不能在学习完一章后马上就去做计算题,而应该先做与本章的重点内容相关的大量的客观题,因为客观题能使你对法律条文逐文逐字的理解好。
在选择题四个选项里,一般有两个最接近答案,这两项有时候就差一两个字,如果模棱两可的话,这道题就有可能失分。
客观题做多了,概念也就熟了,再来做计算题。
另外,做题时要讲效率,要注意时间。
第四,应该做一做历年试题,适应一下考题的问法。
第一次参加注册会计师的学员可以按照上面的步骤去复习,对于曾经参加过考试而没能通过的学员来说,应该说还是有一个很好的起点,之前没能通过说明在基本概念上还没有熟悉掌握,在通读教材上可以少花一点时间,而应把重点放在讲课老师所讲每一章的要点上,每一章的要点法规要一定要搞懂,最后再去做练习题,通过练习带动对这些重要考点的复习,两者互动。
篇二:注会税法学习方法注会《税法》学习心得:把你的盒子放进五个抽屉公佘利ktv0位粉丝1楼来源:中华会计网校每年一度的注会考试学习,有的考生会说税法很难,有的却认为很简单。
笔者认为,税法在注会中是一门相当有趣味的科目。
相对于会计的基础和系统、经济法的法条记忆以及审计的实务执业,税法既有法条,又有实际应用;既有记忆,也有计算。
可以说,税法是一门相当不枯燥的科目。
说税法简单的人,大多是经过了不间断的学习之后,熟悉税法的人;说它难的人,大致是刚开始学习者,面对着茫茫多的知识点,感觉无从下手,学了后面会忘了前面,从头再来吧,又会忘了后面。
如何解决这种的问题呢?这对于一个初学者或者一个学习过税法却仍然找不到头绪的人,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常常会对一些物品进行整理收纳,哪个萝卜该放哪个筐不用多想就能做到,因为,每个人把自己的盒子、物品放进哪个抽屉里,早就已经做过很多遍了,也就是说,大家都有放置自己的盒子的习性,对于个人来说,这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说:“学习税法和你把哪个盒子放进哪个抽屉有什么关系啊?爱放哪儿放哪儿??”先别急,先来看看我对税法学习的理解。
我们学习税法知识,相当于把税法的诸多知识点装进自己的脑袋里。
和收纳盒子到抽屉里面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就看你是怎么把这些盒子放进去了,是一股脑的不加分类的堆进去呢?还是把不同的盒子整理分类分别放置呢?相信两种做法的人都会有,因为生活中会有很多随性的人会用第一种办法。
但是,请大家注意,注会考试是一个相当严谨的考试,我的建议是,即使你生活可以随性一点,但进行注会学习考试,一定要严谨治学。
实际上,把你的盒子放进抽屉比喻的是将税法的知识点分类整理装进脑子里,达到加强记忆理解的目的。
我学习税法的心得是,把众多的知识点重点分成五个部分,也就是说,把盒子放进五个抽屉。
第一个抽屉:增值税法。
我的这个抽屉里有三个大盒子。
①一般纳税人的计算。
这个盒子里面有三块东西——销项、进项和税率。
区分实务中什么业务是销项,什么是进项、进项抵扣。
每个业务适用的税率是什么。
然后就可以进行一般纳税人的计算了。
②小规模纳税人的计算。
这个盒子里东西不多,主要是保持对小规模纳税人的敏感程度,不要在做题时都按一般纳税人计算了。
③进口征税和出口退免税的计算。
这个盒子主要是出口退免税的两种类型,要熟悉“免抵退”的计算步骤。
第二个抽屉:消费税法。
这个抽屉相当的腐化,主要就是“烟盒”和“酒盒”,貌似咱们人人都是有权利的人,什么好烟好酒啊都扔这个抽屉里了。
实际上,这两样东西可够我们头疼的,因为学习这章的难点就在于此。
基本上这两个税目的计算题都做通晓了,别的税目也就不是问题了。
第三个抽屉:营业税法。
这个抽屉的盒子相对较多。
交建文邮、服转销金加娱乐,九个标签九个盒子,税率易记,但每个盒子里具体业务的营业额的判断才是关键所在。
第四个抽屉:企业所得税法。
这个抽屉里面的系统性相当的强。
重点把握居民企业这个大盒子,收入、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等都是这个大盒子中的内容,这些项目最后形成应纳税所得,再配合税率和税收优惠这个盒子里面的内容,就能计算出企业所得应纳税额。
第五个抽屉:个人所得税法。
和营业税这个抽屉类似,盒子也很多。
十一个税目,但相对于营业税来说,个人所得税每个税目的知识点都很系统,没有那么零碎。
个人所得税容易忘记的地方就是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时候,一些税目费用的扣除,不同的税目有不同的费用扣除标准。
感觉学习这章的时候要细。
以上五个抽屉是我对税法的分类归纳,在备考的时候,这五个章节的知识点看了又看,题目做了又做,遇上不理解的地方就去听听课件、看看讲义,或者在论坛上求助高手。
论坛上有好多高手有的甚至考完了注税,有的是有大量的实务经验,他们的回答会让你觉得受益匪浅。
话说回来,做题的时候,尤其是做企业所得税这章题的时候,会遇上其他一些小税种,这时顺便就把这些小税种复习了。
当然,每个人在学习的时候对书本的理解都会不一样,记忆的方法也不一样,但不管怎样,在脑子里形成一套自己学习的脉络,有重点的学习,再加上大量的做题,坚持下去,就会体会到其中学习的乐趣的。
五个抽屉都说完了,可能会有高手说,你这个比喻太土了,我们有更好的办法;或者,更有些学习的天才,根本就不用什么象形化的比喻来帮助记忆,他们天生就有很好的逻辑思维,知识点到这些人的脑子里都是自动分类的。
but,stupid is as stupid does. 我这个帖是为了说出自己学习的心得,可以对一些人的学习有点帮助。
希望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我也走在cpa的道路上,很想跟大家多学习。
考cpa的路很漫长,贵在坚持,贵在不断的提高自己。
篇三:会计和税法学习方法一、会计1、基础学习阶段:看教材+做题!做题以客观题为主,数量不在多,在于及时有效。
教材多看,保证进度,一天三个小时计算,一个半月时间搞定第一遍学习,进度慢一点没有关系,关键是打好基础!2、强化提高阶段:相关章节一起看+做题。
做题以主观题为主,少涉及跨章节综合题,注意循序渐进。
注重前后联系。
3、考前冲刺阶段:这个时候更要注意相关知识的学习,相互联系的章节主动去串联,比如存货可以和收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日后事项、会计差错等结合,通过一道例题就可以掌握各个章节的主要考点。
多做模拟题了解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
4、学习顺序安排:会计适合在其他科目之前学习,所得税一章应与税法的所得税章节结合起来学。
所以会计的基本特点就是:报考排在最前,学习放在首位。
二、税法细节上,做大量习题,税法必须要做大量的练习题目,光靠记忆和理解是远远不行的,通过做题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总结考试的重点和规律,发现自身的薄弱环节,从而提高考试成绩。
我们做题一定要做典型和含金量高的题目,如梦想成真,但是资料不是越多越好,多了反而不利于学习,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应试指南或者经典题解任意一本辅导书即可。
最后就是坚持, cpa考试难度大,没有坚持是绝对不行的,贵在坚持!2014-07-24篇四:税法学习方法首先熟悉教材为主的基础上,再进行辅导资料的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教材的熟悉与理解就至关重要,在学习的初期,看书比做题更重要,否则,在以计算为主的税法考试中,连法规都不熟悉又如何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呢? 再者边看边练,过一定数量的训练增加自己对法规的理解,考过税法的同学们都知道,税法法规与实际应用是存在一个过程的,用数字和操作代替法规的文字表述是税法考试的特点,在训练中,肯定会碰到一些处理方法是教材中无法看到的,那么要运用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加以认识,也会碰到许多自己不熟悉的内容,实际上这就是对自己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检验。
在具体的结合中,我的经验是在学习完每一章节之后就应该进行相关训练,尽量不要看书而独立操作,通过训练掌握自己的学习状况,而且对于那些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要作好记号,每一次考前训练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它能为我们最后考场上的发挥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