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烟的新闻报道
自从规定2011年全国公共场所开始禁烟以来,禁烟就成为了各大媒体的热门关键词。
包括在新浪、腾讯、搜狐等三大门户网站都有相关报道。
当然生意各不相同,总体来说的话。
90%的人还是支持禁烟行动。
因为这毕竟是对烟民或者不抽烟者都是一个利好消息。
让我们的生活环境过得更健康。
当然也有极少数质疑声音,那就主要是来自传统烟草行业及相关行业的。
人们不得不问这些行业的路该往何处走。
当然人们也在积极探寻新的行业来替代。
比如最近搜狐网站就报道了电子烟的相关信息[1]。
这也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思考!
室内公共场所五月一日起全面禁烟,不得再设吸烟区。
饭店、餐厅、网吧五月一日起将取消吸烟区,一旦出现违规吸烟情况,经营者将受罚。
按照卫生部要求,今天起,7大类28小类室内公共场所将全面禁烟,经营者须在这些公共场所设置醒目的禁烟警语和标志。
今年3月,卫生部公布修订后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细则新增加“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等规定,今天起正式实施。
细则规定,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
室外公共场所设置的吸烟区不得位于行人必经的通道上。
公共场所不得设置自动售烟机。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并配备专(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
细则还进一步明确了执法主体、强化了公共场所经营者的责任、加重了处罚力度等。
细则规定,公共场所经营者对发生的危害健康事故未立即采取处置措施,导致危害扩大,或者隐瞒、缓报、谎报的,将被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也是我国第一次明确将“室内公共场所禁烟”列入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包括7个大类,28个小类。
分别为:宾馆、饭馆、旅店、招待所、车马店、咖啡馆、酒吧、茶座;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商场(店)、书店;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等。
卫生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细则生效后,今后饭店、候车室等公共场所不应再设“吸烟区”,这与世卫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精神是一致的。
关于禁烟的标题
1、健康随烟而灭!有多少生命可以重来?
2、健康,随烟而逝;病痛,伴烟而生!
3、有时候相爱是一种无奈,有时候离开是另一种安排。
为了爱你和你爱的
人,请不要吸烟。
4、现在吞云吐雾,以后病痛缠身。
5、 No smoking , No crying.
6、青烟长在,恶梦长随。
7、香烟是魔鬼的契约。
8、提神不妨清茶;消愁不如朋友;若吸烟,又何苦?
9、 If you smoke , tomorrow is a good day to die.
10、不一定烟雾缭绕的地方才是天堂。
与禁烟有关的相关事件
1、
事件回放深圳市人大常委会近日就修改相关控烟条例举行立法听证会,拟将在禁烟区吸烟的罚款由20元提高至500元,经营者不履行控烟责任,向未成年人售烟罚款增至2万元。
此事引起社会热议。
罚款并非最优选择
公共场所禁烟遭遇困境,既有传统陋习根深蒂固的原因,也和管理软弱有关。
虽然几年前我国就开始在国家层面对公共场所全面禁烟,但效果甚微,而深圳施行控烟条例十多年未开一张罚单,更成了禁烟难的例证。
笔者认为,从管理的利弊来看,罚款从来都不是最优的选择,诸如最近各地整治“中国式过马路”,一时罚单满天飞,起到的效果却是有限的,并且管理的成本相当高。
立法禁烟的处罚无疑也会面临类似的问题。
罚额标准高低不是主要问题,关键在于其方式是否单一。
如果罚款真的成为唯一的处罚手段,额度高了容易留下为罚款而禁烟的误解质疑。
一旦执法跟不上,这些条例势必就成了中看不中用的“纸老虎”。
此外,对于公共场所履责的罚款,也不是单纯额度高与低的问题,而在于公共场所在禁烟中权利与义务是否对等,相关的界限是否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