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粉煤灰试验

粉煤灰试验

粉煤灰试验操作指导书
一、必试项目:
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
二、委托批次:根据DBJ/T01-64-2002《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
规范》规定,连续供应200t同一厂家、相同级别的
粉煤灰为一批,不足200t者应按一批计。

三、试验依据: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2008
《水泥胶砂流动度试验方法》GB/T2419-200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2005
四、预拌混凝土和砂浆用粉煤灰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项目
Ⅰ级Ⅱ级细度(45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 12.0 25.0 需水量比,不大于/% 95 105 烧失量,不大于/% 5.0 8.0
五、试验前的检查工作及试验环境要求
1、检查仪器设备的电路连接是否正确,是否出现线路破损、漏电现象。

2、接通电源,空载运转各仪器设备,确定其是否运转正常。

3、试体成型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

六、取样与留样
1、取样:
散装粉煤灰取样时,应从连续进厂的任意三个罐体中各取试样一份,每份不少于6.0kg,混合搅拌均匀后,用四分法缩取出比试验所需量大一倍的试样。

2、留样:
1).样品取得后应贮存在密闭的容器中,封条样要加封条。

容器应洁净、干燥、防潮、密闭、不易破损并且不影响水泥性能。

2)存放封存样的容器应至少在一处加盖清晰、不易擦掉的标有编号、取样时间、取样地点和取样人的密封印,如只有一处标志应在容器外壁上。

3)封存样应密封贮存,贮存期应符合相应标准规定。

试验样与分割样亦应妥善贮存。

4)封存样应贮存于干燥、通风的环境中。

数量:密封留样不少于3kg 留样期限:3个月
七、必试试验项目
细度试验:
仪器设备:1)负压筛析仪(筛选用45μm方孔筛)
2)天平(量程不少于50g,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01g)试验步骤:
1、将测试用粉煤灰样品至于温度105℃~110℃烘干箱内烘至恒重,取出放在干燥
器中冷却至室温。

2、负压筛仪校准。

将45μm方孔筛连同盖一同置于负压筛仪上,接通电源检查电
路是否有不安全隐患。

启动电源检查负压表是否稳定在4000Pa~6000 Pa,若负压小于4000 Pa,则应停机,进行检查。

观察是否有不严密等现象,并清理吸尘器中的积灰,直至负压力达到试验要求。

3、称取试样约10g,准确至0.01g,倒入45μm方孔筛筛网上,将筛子至于筛座
上,盖上筛盖。

4、接通电源,将定时开关固定在3min,开始筛析。

5、开始工作后,观察负压表,是负压稳定在4000Pa~6000 Pa,若负压小于4000
Pa,则应停机,清理吸尘器中的积灰后进行筛析。

6、在筛析过程中,可用轻质木棒或橡胶棒轻轻敲打筛盖,以防吸附。

7、3min后筛析自动停止,停机后观察筛余物,如出现颗粒成球、粘筛或有颗粒沉
积在筛框边缘,用毛刷将细颗粒轻轻刷开,将定时开关固定在手动位置,再筛析1~3min,直至筛分彻底为止。

将筛网内的筛余物收集并称量,准确至0.01g。

结果计算:
45μm方孔筛筛余计算式
F=(G1/G)*100
F:45μm方孔筛筛余,单位为百分数(%)
G1:筛余物的质量,单位为克(g)
G:称取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计算结果精确至0.1%
需水量试验:
仪器和设备: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简称跳桌)
水泥胶砂搅拌机
试模:由截锥圆模和模套组成。

金属材料制成,内表面加工光滑。

圆模尺寸为:高度60 mm 士0. 5 mm ;上口内径70 mm 士0.5 mm ;下口内径100 mm 士0. 5 mm ;下口外径120 mm ;模壁厚大于5 mm
捣棒:金属材料制成,直径为20 mm 士0.5 mm ,长度约200 mm捣棒底面与侧面成直角,其下部光滑,上部手柄滚花。

卡尺:量程不小于300 m m ,分度值不大于0. 5 m m
小刀:刀口平直,长度大于80 m m
天平:量程不小于1 000 g,分度值不大于1g。

试验条件及材料:试体成型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

水泥:G SB 14-1510 强度检验用水泥标准样品。

标准砂:符合G B/T 17671- 1999规定的0. 5 mm - 1. 0 mm 的中级砂。

水:洁净的饮用水。

试验方法:(1)胶砂的制备按表B1
(2)将试验胶砂进行搅拌,搅拌按G B/T 1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 中的规定(3)搅拌后的试验胶砂按G B/T 2419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测定流动度,试验前,如跳桌在24 h 内未被使用,先空跳一个周期25 次。

在制备胶砂的同时,用潮湿棉布擦拭跳桌台面、试模内壁、捣棒以及与胶砂接触的用具,将试模放在跳桌台面中央并用潮湿棉布覆盖。

(4)将拌好的胶砂分两
层迅速装人试模,第一层装至截锥圆模高度约三分之二处,用小刀在相互垂直两个方向各划5 次,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5 次(图1);随后,装第二层胶砂,装至高出截锥圆模约20 mm ,用小刀在相互垂直两个方向各划5 次,再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0 次(图2)。

捣压后胶砂应略高于试模。

捣压深度,第一层捣至胶砂高度的二分之一,第二层捣实不超过已捣实底层表面。

装胶砂和捣压时,用手扶稳试模,不要使其移动。

(5)捣压完毕,取下模套,将小刀倾斜,从中间向边缘分两次以近水平的角度抹去高出截锥圆模的胶砂,并擦去落在桌面上的胶砂。

将截锥圆模垂直向上轻轻提起。

立刻开动跳桌,以每秒钟一次的频率,在25 s士1s内完成25 次跳动。

(6)流动度试验,从胶砂加水开始到测量扩散直径结束,应在6 m in 内完成。

(7)搅拌后的试验胶砂当流动度在130 mm - 140 mm 范围内,记录此时的加水量;当流动度小于130 mm 或大于140 mm 时,重新调整加水量,直至流动度达到130 mm--140 mm 为止。

结果与计算:需水量比按式(B. 1)计算:X =(L 1/125) X 100
式中:X--需水量比,单位为百分数(%);
L—试验胶砂流动度达到130 mm - 140 mm 时的加水量,单位为毫升(m L) ;
125—对比胶砂的加水量,单位为毫升(m L)
计算至1% 。

烧失量试验(灼烧差减法):
试验仪器:天平精确至0.0001g;铂、银、瓷坩埚带盖,容量20mL—30mL;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干燥箱可控制温度(105±5)℃、(150±5)℃、(250±10)℃;
高温炉隔焰加热炉,在炉膛外围进行电阻加热。

应使用温度控制器准确控制炉温,可控温度(700±25)℃、(800±25)℃、(950±25)℃
试验步骤:
称取约1g试样,精确至0.0001g,放入已灼烧恒量的瓷坩埚中,将盖斜置于坩埚上,放在高温炉内,从低温开始逐渐升高温度,在(950±25℃)下灼烧15~20min,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

反复灼烧直至恒量。

结果计算:
ωlo1=(m7-m8)/m7
ωlo1:烧失量的质量分数,%
m7: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m8:灼烧后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八、试验后的处理
1、试验结束后要清理各种溶液溶剂,需保存的溶液溶剂要妥善保存好。

2、切断电源,各仪器设备回复原位,同时做好场地的清洁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