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温馨提示:严谨认真,细心答题,把握考试节奏。
祝同学们取得理想成绩!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3分)A . 庶.祖母(sh ù) 颔.首(h àn ) 锃.亮(ch éng ) 苋.菜(xi àn ) B . 相形见绌.(zhu ō) 龙吟凤哕. (hu ì 脂粉奁.(ni án) 家醅.(p ēi ) C. 诘.责(ji é) 祈.(q í)祷 长吁.短叹(x ū) 炽.热(ch ì) D .不逊.(x ùn ) 伫.立(ch ù) 文绉.绉(zh ōu ) 牟.取(m ú)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沧海桑田 不可明状 翻来覆去 美不胜收B. 千山万壑 胜气凌人 粗制滥造 冥思瑕想C. 声声不息 风云突变 难以自信 随机应变D . 左右逢源 众目睽睽 顾名思义 合辙押韵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个是( )(3分)A .第一次到公司去见总经理,他西装革履正襟危坐....,生怕有闪失。
B .他生平最是趋炎附势的,如何肯销声匿迹....。
C .畅游仙女山,游览武隆的芙蓉洞,不得不赞叹这里景致的惟妙惟肖....。
D .他演讲时,贯穿古今,引经据典....,获得听众阵阵掌声。
4.根据要求填空。
(2 分)(l )下面是一副对联,请读后填空。
对联:风物正凄然,望渺渺潇湘,万水千山皆赴我;江湖常独立,念悠悠天地,先忧后乐是何人?这副对联情景交融,抒发了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___________的赞美之情。
(2)初中,我们与语文相伴,在文学的殿堂流连忘返:曾为朱自清的春景陶醉,为海伦.凯勒的遭遇感慨万端,为____________笔下英勇的海燕赞叹。
5、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都有语病,请根据题意进行修改。
(4分)在一切往事中,童年占据着最重要的篇章。
①童年是灵魂生长开始的源头。
②我甚至要说,无非灵魂就是一颗成熟了的童心,因为成熟而不会再失去。
圣埃克苏佩里创作的童话中的小王子说得好:“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
”我相信童年就是人生沙漠中的这样一口水井。
③始终带领着童年走人生之路的人是幸福的,④由于心中藏着永不枯竭的爱的源泉,最荒凉的沙漠也化作了美丽。
(1)第①处词语累赘,应删去(2)第②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3)第③处搭配不当,将 改为杨家坪中学 命题人:田 兰初审人:王 晗 终审人:张文容(4)第④处成分残缺,应6.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再写两个句子,使之形成一首小诗。
(4分)假如我是一丛荆棘,我愿意长成一道绿色的栅栏,把房子守护;假如我是一簇兰花,我愿意散发缕缕迷人的幽香,让主人陶醉。
,,;,,。
7、请阅读下面几段文字,概括出你得到的信息。
(3分)(1)苦于耳疾的贝多芬在失聪的情况下勇敢地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出《命运》、《田园》等传世的交响乐;春节晚会上,21位聋哑演员一支美轮美奂的舞蹈《千手观音》让多少观众激动、震撼。
残疾人用自强、自立、自尊、自信顽强地与生命进行抗争,铸就了非凡的辉煌。
(2)黄山松大多生长石缝中,千姿百态,竞相争秀。
黄山松怪就怪在它看上去像长在石头上,根部不着土,寄生于石,松针短而粗密,颜色苍翠,生机勃勃,富有旺盛的生命力。
其实它生长悬崖绝壁之上,根系扎进石缝中,据有关部门分析研究,黄山松是从石缝中吸取所需要养份和水。
除此之外,黄山松还能从空气,雨雪中吸取养份,以供其生长所需,所以它能在悬崖绝壁上生存,在千米高峰上挺胸而立,并繁衍种族。
黄山松的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
(3)当环境恶化时,缓步类动物会把身体蜷缩起来,一动不动。
这时,它们会放弃体内99%的水分,进入一种假死状态。
当体温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动物会缩小身体,收回所有的腿,关闭体内的所有系统,直到环境改善为止。
缓步类动物不仅能在零下200度的寒冷环境中生存,就是在151度的酷热环境中,同样可以保住自己的生命。
它还可以在沙漠中生存,在耐旱能力方面,就连骆驼也比不过缓步类动物。
在很久以前,曾有一只缓步类动物,被困在一家博物馆干燥的苔藓标本中。
120年后,当科学家在苔藓中加水时,它竟然又复活了。
这种动物的耐力不仅体现在地球上,它们还能在太空的真空中生活。
8.综合性学习活动。
(8分)2010年两会期间,温家宝在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
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
”⑴阅读下面这则新闻,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不超过30个字)(3分)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顾瑞珍、谭浩)“金融危机之际,积极的文化娱乐可以给经济震荡中的人们一种精神的安顿、慰藉和希望。
”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陈建国等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会议小组讨论会上建议,应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众多文化工作者来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在这个“冬日”显得格外亲切和温暖。
“文化产业在危机呈现了逆市上扬的走势,真是令人鼓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何星亮委员说。
文化产业应当如何应对经济危机的寒冬?委员们纷纷献策——“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困难形势下,要更自觉、主动地推动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事业发展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传播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唱响主旋律。
”……标题:⑵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评论。
(3分)材料一:最近有一张照片在网络上迅速蹿红,照片中的男子以其凌乱的发型、怪异的穿着、颓废的眼神受到广大网友的追捧,甚至不少人纷纷为其造型,这名被称为“犀利哥”的男子,是一名流浪汉。
同时在网上流传的,还有一群时髦男女青年的合影,照片上男女青年皆长发、凌乱、颓废,毫无青年人的蓬勃朝气,他们自称为“非主流”。
材料二:全国政协常委刘泽彭在政协分组讨论上,对小沈阳走红现象表示了担忧,他认为近年来中国文化正在“迷失方向”,走向低俗。
他同时表示,春晚在宣扬低俗文化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停办。
他说:“过去我们讲的‘雅俗共赏’,其中的‘俗’指的是民俗或是通俗,而不是低俗。
而现在,(我们)引导老百姓去看的是一些低俗文化,南边一个周立波,北边一个郭德纲,东北还有一个小沈阳。
”评论:⑶我们应该如何传播高雅文化?请提出你的两条建议。
(2分)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古诗文积累与鉴赏(10分,每空1分)9.默写填空及诗歌鉴赏。
(1),愁云惨淡万里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不畏浮云遮望眼,。
(《水调歌头》)(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醉翁亭记》)(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社会必将向前发展的哲理的诗句是,。
(5)《行路难》中运用典故表明自己仍然期待得到重用的语句是;(6)诗歌鉴赏(3分)绝句①石柔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时②飞球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①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摇。
②飞球:杨树籽。
诗篇借景象抒发了的情感(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15分)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1),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1、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10、解释加点的词。
(4分)(1)礼愈至.()(2)俯身倾耳以.请()(3)弗之.怠()(4)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11、翻译句子(4分)(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12、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些共同点?(3分)13、请另举出两个勤学苦读的名人名例(4分)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20分)⑴作文课。
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堂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
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葫芦画瓢....⑵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⑶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
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⑷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⑸老师说,性别。
⑹女。
大家刷刷写下。
⑺丢失人年龄。
老师的话音刚落,班里就炸开了锅。
有人说,我妈好像42岁了吧。
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
有人说,我今年l4岁.我妈妈该有38岁了吧。
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母亲的年龄。
⑻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
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⑼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
老师打断了走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儿有点弯曲什么的。
⑽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
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幺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 好像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儿了。
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
妈妈的腰杆儿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像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⑾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妈妈的,又好像不太像。
⑿老师说,请同学们再接着写,今天,妈妈穿的是什幺衣服和鞋子。
如果妈妈真的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辨认依据。
⒀班里再次炸开了锅。
穿着干净漂壳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
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正即就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幺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