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实验培养

微生物实验培养

总细菌数/个
N0
0 1 2
活细菌数/个
培养时间/小时 3 4 5 6 7 8
分裂生殖 方式生殖,这代表 (1)乳酸菌以__________
原核 __________类生物普遍具有的生殖方式.
(2)用N表示总菌数,N0表示初始菌 数,t表示增殖世代数,乳酸菌数量增 长的数字表达式为N=N02t.当在理想 条件下,乳酸菌每30分钟繁殖一代, 按上式算,当N0=1000时,连续培养5h,
HCl 3、调节培养基的pH值,用浓度为1mol/L的_________
NaOH 或____________ 溶液进行调节.
4、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就是要利用高温杀死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压力要达到 培养基中的一切微生物 20 _________KPa, 维持____________ 分钟. 100 太低 5、搁置斜面时培养基不能温度_____________ 否 固体 则培养基会变成___________ 应趁热将试管放置成 斜面形,使管内培养基形成的斜面长度不超过试管 1/2 总长的______________.
例3.右表是某微生物培 编号 成分 养基成分,请据此回答: ① 粉状硫 (1)右表培养基可培养 (NH4) ② 的微生物类型 2SO4 是 自养型微生物 。 ③ K2HPO4 (2)若不慎将过量NaCl ④ MgSO4 加入培养基中。 ⑤ FeSO4 如不想浪费此培养基,可 ⑥ CaCl2 再加入 金黄色葡萄球菌 .
琼脂(或凝固剂)
练习:
营养需要 1、培养细菌需要根据某种细菌的________________ 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 配制特定的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____ 培养基应用广泛.
2、为使培养基呈固体状态,需要在配制好的各营养
琼脂 成分的液体加入___________, 溶化冷却即可.
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 再进行划线?
答: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 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答: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 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 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 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蛇形细 外 连连续划几道__________ ________ 线,然后将试管
棉塞 口在火焰上灼烧,塞上_____________.
例3:在锥形瓶中装入一定量液体培养基,接 入N0个乳酸菌之后密封,放在250C温箱中连续 培养若干小时,其间每30分钟测定一次菌数, 测得数量变化曲线如图。请分析回答。
思考2
① 在灭菌前, 用牛皮纸、旧报纸包紧盛有 培养基的锥形瓶的目的是什么? • 答: 在灭菌时能避免水蒸汽凝结时浸湿棉塞,在
取出培养基锥形瓶时也起到隔绝空气中 杂菌污染的作用
②培养皿能否用高压蒸汽灭菌? • 答:不能,因为培养皿要保持干燥,应该用干热灭菌.
倒平板技术
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 ℃左右时, 才能用来倒平板。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 温度? 答: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 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 以进行倒平板了。
真菌
酵母菌和霉菌
如图是酵母菌电子显微 镜下的形态结构
青霉 金黄色葡萄球菌


1.知道培养基的种类及一般成分 。
2.学会一般的消毒、灭毒的方法,进行无菌 技术的操作 。 3.掌握培养基制作的一般的步骤,
躬 学
教材 练习册结合
1.培养基的种类及其用途 2.培养基的成分有哪些,各成分包含哪些物质? 3.灭菌和消毒的方法包括哪些,区别是什么? 4.配置培养基的步骤哪几步,倒平板的注意事项。
菌落
细菌的菌落特征 因种而异
形态各异的菌落
平板划线时不能划破培养基的原因:
– 一旦划破,会造成划线不均匀,难以达到分离 单菌落的目的; – 二是存留在划破处的单个细胞无法形成规矩的 菌落,菌落会沿着划破处生长,会形成一个条 状的菌落。
1.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 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 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 答: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 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 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 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 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 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 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划线结束后灼烧 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 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1024000 个. 总菌数__________
t = 10
N=1000×210
(3)在实际培养条件下,乳酸菌增长速度与理想条件 下乳酸菌增长速度不同,如果5h后活菌数的变化趋势 用曲线表示出来.造成菌群密度变化的外界因素是什 么?总细菌数/个
⑦ H 2O
含量
10g 0.4g 4.0g 9.25g
0.5g 0.5g 100ml
(3)若除去成分②,加入(CH2O),该培 养基可用于培养 固氮微生物 。 3 类。 (4)表中营养成分共有 (5)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种成分都溶化后 分装前,要进行的是 调整pH 。 (6)右表中各成分重量确定的原则 是 依微生物的生长需要确定 。 (7)若右表培养基用于菌种鉴定,应该增加 的成分是 。
练习1(多项选择)
• 1、下列细菌中,能利用含碳无机物作碳源的是 A.C • A 光合细菌 B 根瘤菌 C 硝化细菌 D 乳酸菌 • 2、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必需含有的碳源和氮 源是 A.C • A 糖、有机酸等 B 二氧化碳、碳酸盐 • C 蛋白质 D 无机氮化物 •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C. • A 培养基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的基质 • B 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所含的最基本物质不相同 • C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 的单个细菌
二、无菌技术
1.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消毒与灭菌
煮沸消毒法
2、常用的消毒方法: 巴氏消毒法
化学药剂消毒法 紫外线消毒 灼烧灭菌法
3、常用的灭菌方法:
干热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
三、实验操作
• 操作步骤
1.计算 2. 称量 3.溶化 4.灭菌 5.倒平板
思考1 ① 溶化时为什么要将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起 加热? 答: 可保证粘附在称量纸上的牛肉膏也能 溶于水中,减少误差 ②加琼脂的目的是什么? 作为凝固剂 答:
例2.下面对发酵工程中灭菌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防止杂菌污染 B.消灭杂菌 C.培养基和发酵设备都必须灭菌 D.灭菌必须在接种前 答案:B
解析:灭菌是微生物发酵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A 说的是灭菌的目的,因为发酵所用的菌种大多是单一 的纯种,整个发酵过程不能混入其他微生物(杂菌), 所以是正确的;B是错误的,因为灭菌的目的是防止杂 菌污染,但实际操作中不可能只消灭杂菌,而是消灭 全部微生物。C是正确的,因为与发酵有关的所有设备 和物质都要灭菌;发酵所用的微生物是灭菌后专门接 种的,灭菌必须在接种前,如果接种后再灭菌就会把 所接菌种也杀死。
答: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 间的培养基上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 培养微生物。
2、纯化大肠杆菌 微生物的接种技术 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 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 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在数次划线后,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 胞繁殖而来的肉眼附近 进行。结合平板划线与系列稀释的无菌操作要 求,想一想,第2步应如何进行无菌操作?
应从操作的各个细节保证“无菌”。例如, 酒精灯与培养皿的距离要合适、吸管头不要接 触任何其他物体、吸管要在酒精灯火焰周围等 等。
菌种的保存
1、临时保藏: 接种到固体斜面培 养基,菌落长成后 置于4℃冰箱保存。 2、长期保存: 甘油冷冻管藏法
【典例解析】
例1.关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答案:D A.是碳源的物质不可能同时是氮源 B.凡碳源都提供能量 C.除水以外的无机物只提供无机盐 D.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 解析:不同的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有较大差别,要 针对微生物的具体情况分析。对于A、B选项,它的表达是 不完整的。有的碳源只能是碳源,如二氧化碳;有的碳源可 同时是氮源,如NH4HCO3;有的碳源同时是能源,如葡 萄糖;有的碳源同时是氮源,也是能源,如蛋白胨。对于C 选项,除水以外的无机物种类繁多,功能也多样。如二氧化 碳,可作为自养型微生物的碳源;NaHCO3,可作为自养 型微生物的碳源和无机盐;而NaCl则只能提供无机盐。对 于D选项,无机氮源提供能量的情况还是存在的,如NH3可 为硝化细菌提供能量和氮源。
2.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 答: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 污染培养基。
3.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答: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 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 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 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4.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 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 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吗?为什么?
一、基础知识:
(一)培养基
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 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1.培养基的类型
按物理状态分: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 基和液体培养基。 在液体培养基加入凝固剂琼脂后,制成固 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是否运动)
(2)按功能来分,可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 培养基。 (3)按成分来分,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 培养基。
无菌条件 6、微生物接种时各项操作必须在_________
无菌箱中操作.接种环境 下进行.因此必须在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