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法全方位解析
(1) 目的:
①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时,需要迅速发生药效者。
②作诊断性检查。
③用于静脉营养治疗。
④输液或输血。
(2) 部位:
①四肢浅静脉:肘窝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和腕部、手背、足背、踝部的浅静脉。
②小儿头皮静脉。
(3) 操作步骤:
①携物床前核对解释,戴手套,选择合适静脉。
②在穿刺部位的肢体下垫小枕,穿刺点上方约6cm处扎紧止血带,止血带末端向上,用2%碘酊消毒皮肤,待干后以70%乙醇脱碘,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
③再次排气,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示指固定针栓,针头与皮肤呈20°角,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见回血证明针头已经进入静脉,再顺静脉进针少许。
松压脉带,嘱病人松拳,缓慢推药液。
④在注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反应,必要时试抽回血。
⑤注射毕,以干棉签按压血管穿刺处皮肤,迅速拔出针头,局部压迫片刻,以免出血。
再次核对安瓿药名。
随即拉开注射器活塞浸泡在消毒液中,脱手套。
(4) 注意事项:
①静脉注射宜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和易于固定的静脉。
②需长期静脉给药者为保护静脉,应有计划地由小到大、由远心端到近心端地选择血管进行注射。
③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掌握注入药物的速度,并随时听取病人的主诉,观察注射局部以及病情变化。
④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应另备盛有等渗盐水的注射器和头皮针,注射时先作穿刺,并注入少量等渗盐水,证实针头确在血管内,再调换抽有药液的注射器进行注射。
(5) 静脉注射失败的常见原因:
①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外,可有回血,部分药液溢出至皮下。
②针头刺入较深,斜面一半穿破对侧血管壁,可有回血,部分药液溢出至深层组织。
③针头刺入太深,穿破对侧血管壁,没有回血,如只推注少量药液,局部不一定隆起。
药物注入深部组织,有疼痛感。
④注射过程中,针头固定不好而脱出血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