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网”工程设计规范及方案指导目录第一章项目背景 (4)第二章地市“天网”工程技术方案 (5)2.1需求分析 (5)2.2指导思想 (5)2.3设计依据 (6)2.4系统设计原则 (6)2.5××市“天网”工程总体结构 (7)2.5.1 整体架构示意 (7)2.5.2 系统特点 (7)2.6前端监控点技术方案 (8)2.6.1 前端监控点设置原则 (8)2.6.2 前端监控点接入方案 (9)2.6.3 前端监控点规划 (9)2.6.4 前端摄像机 (9)2.6.4.1 摄像机设置 (9)2.6.4.2 摄像机技术参数 (10)2.6.5 前端传输设备 (11)2.6.5.1 视频光端机设置 (11)2.6.5.2 视频光端机参数 (11)2.6.5.3 数字视频编码器设置 (12)2.6.5.4 数字视频编码器参数 (13)2.6.6 供电系统电能质量要求 (13)2.6.7 环境照明要求 (14)2.6.8 接地 (14)2.6.9 前端防雷 (14)2.6.10 室外控制箱 (14)2.6.11 室外立杆 (16)2.6.12 原有监控系统改造方案 (17)2.6.12.1 模拟监控改造 (17)2.6.12.2DVR(DVS)监控接入方案 (17)2.6.13 监控点接入方式 (17)2.6.13.1模拟方式接入 (17)2.6.13.2数字方式接入 (18)2.6.14 图像存储容量计算 (18)2.7监控中心建设技术方案 (19)2.7.1 监控中心功能 (19)2.7.2 监控中心技术方案 (20)2.7.3 监控中心技术规划 (20)2.7.4 监控中心显示布局示例 (20)2.7.5 监控中心设备技术参数 (22)2.7.6 监控中心机房环境建议 (25)2.8“天网”工程专用监控平台功能介绍 (35)2.8.1 平台功能说明 (35)2.8.2 监控录放像 (36)2.8.3 告警联动 (37)2.8.4 移动侦测 (38)2.8.5 图像抓拍 (38)2.8.6 外部业务接口 (38)2.9“天网”工程视频专用网介绍 (38)2.9.1 “天网”工程视频专用网络建设 (38)2.9.2 “天网”工程视频专用网络特点 (39)附件一: (40)附件二: (43)附件三: (51)第一章项目背景建设“天网”工程是事关我省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的内在需求。
目前,我国社会大局继续保持稳定,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下岗职工、失业农民工有所增多,整个社会治安环境依旧复杂严峻,稍有不慎,较易引发不稳定因素。
建设“天网”工程是服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弘扬井冈山精神”大局的重要体现。
通过“天网”工程建设,实现社会治安技术防范措施智能化、视频监控网络化、城乡监控一体化,可为“三保一弘扬”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一方面可以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可以让广大群众在工作生活中感受到和谐、平安、稳定,为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迈出富民兴赣新步伐注入新的动力。
建设“天网”工程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有效预防、快速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途径。
全新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形势需要好的技术手段和应用加以保障。
通过该工程的实施,将有助于对重点单位、治安卡口、交通要道、各大商场超市、宾馆、住宅小区,车站、医院、学校等重点区域预防各类突发事件,有效的降低发案率、提高案件侦破率,提高公众安全感指数,提升政府服务形象。
××市“天网”工程建设项目是全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天网”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天网”工程将按照“综治牵头组织、电信建设维护、公安管理使用、政府分级投资”的总体思路,遵循“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维护”的建设原则,并参照相关标准规范,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市“天网”工程项目建设方案。
第二章地市“天网”工程技术方案2.1 需求分析新建或改建市、县(区)监控中心,实现对前端监控点的动态视频信息的实时控制、监看、历史图像回放等综合管理功能。
新建或改建前端监控点,按照前端摄像机分布的位置和所监控的对象,可将前端监控点分为以下七大类:1、城市出入口、县(区)城区出入口监控点;2、重点部位监控点;3、单位监控点;4、道路监控点;5、特种行业监控点;6、社区监控点;7、城区、城郊和农村监控点。
建设“天网”工程专用视频监控网络,前端监控点信号通过模拟视频传输设备或数字编码设备,将信号汇接入监控中心。
各监控点信号接入各地市“天网”工程视频专用平台,做到统一监控、统一传输,彻底解决地域监控联网和资源共享问题。
2.2 指导思想➢坚持向科技要警力的指导思想。
➢严格遵循《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2007)和公安部有关3111工程的指导性文件。
➢实用、稳定、维护简单。
➢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减轻财政负担。
2.3 设计依据➢《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A/T 669-2006➢《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115-87);➢《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GB8898-2001);➢《测量、控制和试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GB479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4943-2001);➢《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设计规范》GB50174-2000;➢《计算站场安全要求》GB9361-1998;➢《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SJ/T10796-1996;➢《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电信工程制图与图形符号 YT/T5015-9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 16—1992;➢ISO/IEC14496-2 MPEG4视音频编解码标准;➢《邮电通信网光纤数据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范》。
➢中国电信网络视频监控业务技术规范(V3.0)2.4 系统设计原则××市“天网”工程建设项目是集安全防范、计算机应用、网络通信、视频压缩传输、访问控制等高新技术为一体的庞大系统,是总体投资大、技术要求高、涉及用户广、链接环节多的系统工程。
因此,科学规划技防网络、整合社会技防资源,构建统一的视频监控系统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视频监控信息的充分共享,为应急系统提供可视化图像资源,这是“天网”工程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2.5 ××市“天网”工程总体结构2.5.1 整体架构示意××市“天网”工程整体架构示意图××市“天网”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四大部分组成:包括监控前端、监控中心、中心平台、传输网络。
2.5.2 系统特点完美的数字化的接入完美实现模数混合视频联网,是本方案设计的主要目标。
借助于“天网”工程专用视频平台,可以构建出完整的分布式数字模拟混合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数字与模拟相结合的二网合一应用方案正逐渐体现出其强有力的生命力,通过光端机设备、编解码器与矩阵主机,配合专用视频平台构成核心系统,满足实时控制和快速联动响应的要求,再利用专用数据网络进行数字联网资源共享,实现海量数字存储、录像资料点播、网络远程控制、WEB访问等丰富的网络视频应用功能。
统一的资源管理通过各级视频专用平台的级联运行,实现全网图像信息资源的统一编号、权限分配、控制调用、实时监控、存储查询、访问记录、网络检测、安全管理和显示控制等。
安全的网络传输“天网”工程视频专网是承载于江西电信MPLS VPN的虚拟专网内,地市间网络互连、地市到省级平台MPLS跨域访问是通过城域网与CN2的MPLS VPN虚拟专网连通实现的。
前端视频接入采用二层网络直接透传到各城域网SR(业务接入路由器),实现前端设备基于MPLS VPN技术的安全接入,由于采用了三层的MPLS VPN虚拟专网的技术,网络安全性是非常高的。
2.6 前端监控点技术方案2.6.1 前端监控点设置原则前端摄像机对监控目标的图像信息采集,是监控系统的原始信号源,其定位设置、设备质量及图像可辨识度决定着整个系统的功能与性能水平。
1、前端摄像机的位置、区域及数量,应根据辖区社会治安实际情况和业务需求,经认真勘察、分析、论证后,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确定。
2、应根据被监视对象和治安特点采取全天候、多方位对目标进行实时、有效、清晰的监视。
3、前端摄像机应根据监控现场环境和监控范围合理地选择摄像机,保证对监控区域的有效覆盖。
4、前端摄像机的选择应坚持实用、可靠,结合治安监控的需求,研究前端摄像机的点位设置、功能状况、环境适应性要求、摄像机技术要求,选择实用、可靠的摄像机,保证图像采集的质量,采集清晰、实时、实用的图像,为实战提供可靠线索和证据。
2.6.2 前端监控点接入方案数模结合方式接入示意图前端设备通过模拟视频传输设备将模拟视频信号汇接入监控中心或派出所。
监控中心或派出所之间的级联可采用模拟级联方式和数字级联方式,即之间通过模拟视频传输设备传输实时监视图像和IP网络传输实时监视图像和历史图像。
2.6.3 前端监控点规划各类监控场合都需要进行详细的勘察规划,规划表格包括《监控前端点位总表》和《前端监控点规划》,详细表格见附件一:《前端监控点勘察表格》内容。
2.6.4 前端摄像机2.6.4.1 摄像机设置在重要政府部门、道路关键部位,公共活动场所,治安复杂路段、敏感场所,案件多发地域等,建议选用高速一体化彩转黑智能摄像机。
2.6.4.2 摄像机技术参数高速球机的主要参数(建议使用SONY机芯)信号制式:PAL图像传感器:≥1/4”日夜转换功能:有最低照度:彩色模式≤0.5Lux;黑白≤0.01Lux扫描方式:隔行扫描像素:PAL:758(H)×592(V)水平方向清晰度:彩色≥480TV line;黑白≥570TV line 光学变倍范围:≥18倍(根据监控场景选择)控制方式:RS485预置位:≥128个信噪比:≥50db背光补偿功能:有巡视轨迹:≥4个角度显示功能:有自动归位功能:有水平旋转角度:360°连续旋转垂直旋转角度:0°~180°无盲区水平旋转角度:0°-240°/秒垂直旋转角度:0°-150°/秒外壳防护等级:IP66电源输入:AC24V或DC12V视频输出接口:BNC工作温度:-35℃~+50℃2.6.5 前端传输设备2.6.5.1 视频光端机设置本方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用光端机:在一般性区域采用一路/二路/四路等视(音)频光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