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晁错》知识点归纳及复习指导

《晁错》知识点归纳及复习指导

《晁错》知识点归纳及复习指导-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晁错一、重要字词的音、义天下无治.《尚书》者(研究动词)年九十余,老不可征.(征召动词)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受学动词)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晋升官职动词)公言善.,吾亦恨之(好形容词)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hào 喜欢动词)力未有以伤.(中伤动词)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罪名词)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奏章名词)丞相谢.(谢罪动词)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小辈名词)诸侯皆喧哗,疾.晁错(痛恨动词)吾去.公归矣(离开动词)上书言军事,谒.见上(yè晋见动词)内杜.忠臣之口(堵塞动词)公言善,吾亦恨.之(遗憾形容词)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处所名词)二、一词多义1.间(jiàn):(1)错常数请间言事《晁错》单独(2)得间奔真州《<指南录>后序》机会(3)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抄小路(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夹杂(5)又间令吴广《陈涉世家》悄悄地,暗地里(6)又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间或,偶尔(7)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参与2.数(1)吴王为反数十年《晁错》几(2)错常数请间言事《晁错》多次,屡次shuò(3)众数虽多,甚未足畏《赤壁之战》数目(4)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天伦》法则、规律(5)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命运(6)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点数、计算3.治(1)天下无治《尚书》者《晁错》研究(2)治国无法则乱《察今》治理(3)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医治(4)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天伦》太平、安定(5)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惩处、处置4.疾(1)诸侯皆喧哗疾晁错《晁错》痛恨(2)君有疾在腠里《扁鹊见蔡桓公》病(3)寒暑未薄而疾《天伦》患病(4)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痛心(5)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猛烈三、词类活用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以为……奇意动用法)太子善错计策(认为……善意动用法)别疏人骨肉(使……离别、疏远使动用法)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穿名词活用为动词)吾当先斩以闻(使……知道使动用法)外为诸侯报仇(对外名词做状语)错乃穿两门南出(向南名词做状语)四、古今异义以文学..为太常掌故古义:文献经典今义:以语言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古义:汉朝时掌管图书的官名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诏以为..太子舍人古义:让……做今义:认为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古义:凭借这个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上书言军事..,谒见上古义:军中之事今义:与军队或战争有关的事情于是..景帝默然良久古义:对此今义:承接关系连词因上便宜..事古义: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今义:方便合适五、通假字与雒.阳宋孟及刘礼同师同“洛”洛阳由此与错有卻.同“郤”吴楚罢不.通“否”计划始行,卒.受大戮通“猝”六、重要虚词——“于”“与”于:(一)介词。

1.在,从,到①乃设九宾礼于庭。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前一个"于":从)(《劝学》)③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到)《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方面""从……中"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公输》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游褒禅山记》)3.由于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4.向,对,对于。

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②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赤壁之战》)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5.被。

①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6.与,跟,同。

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②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赤壁之战》7.比。

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捕蛇者说》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后一个"于":比)(《劝学》)【于是】1.相当于"于+此",译为: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

例: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在这时)(《口技》)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在这种情况下)(《捕蛇者说》)③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罅。

(对此)《廉颇蔺相如列传》④于是余有叹焉。

(因此)(《游褒禅山记》)⑤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从此)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

例: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五人墓碑记》)【见…于】表示被动。

①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与:(一)介词。

1.和,跟,同。

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2.给,替。

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陈涉世家》)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3.比,和……比较。

①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二)连词。

1.连词。

和,跟,同。

①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②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勾践灭吴》)(三)动词。

1.给予,授予。

①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

(《勾践灭吴》)②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2.结交,亲附。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②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③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3.对付。

①庞煖易与耳。

4.参加,参与。

①骞叔之子与师。

(《骞叔哭师》)5.赞许,同意。

①吾与点也。

②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四)通假。

通"欤"。

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①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②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③然则废衅钟与(《齐桓晋文之事》)【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①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孰若】【与其……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与其……哪如……"①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②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童区寄传》)七、文言句式晁错者,颖川人也(判断句)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状语后置)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被动句)此非庙垣,乃堧中垣(判断句)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省略句)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省略句)八、重要句子翻译(1)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2)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

(3)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4)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九、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4题杨最,字殿之,射洪人。

正德十二年进士。

授工部主事。

督逋山西,悯.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

尚书李链劾之,有诏复往。

最乃.与巡按御史牛天麟极陈岁灾民困状,请缓其征。

从之。

历郎中,治水淮、扬。

值世宗即位,上言:“宝应汜光湖西南高,东北下。

运舟行湖中三十余里。

而东北堤岸不逾三尺,雨霪风厉,辄冲决,阴阻运舟,监城、兴化、通、泰良田悉遭其害。

宜如往年白圭①修筑高邮康济湖,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可百年无患,是为上策。

其次于缘河树札数重,稍障风波,而增旧堤,毋使庳薄,亦足支数年。

若但窒隙补阙,苟冀无事,一遇霪潦,荡为巨浸,是为无策。

”部议用其中策焉。

出为宁波知府。

请罢浙东贡币.,诏悉以银充,民以为便。

累迁贵州按察使,入为太仆卿。

世宗好神仙。

给事中顾存仁、高金、王纳言皆以直谏得罪。

会方士段朝用者,以所炼白金器百余因.郭勋以进,云以盛饮食物,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

帝立召与语,大悦。

朝用言:帝深居无与外人接,则黄金可成,不死药可得。

帝益悦,谕廷臣令太子监国.“朕少假一二年.亲政如初。

”举朝愕不敢言。

最抗疏谏曰:“陛下春秋方壮,乃圣谕及此,不过得一方士。

欲服食求神仙耳。

神仙乃山栖澡练者所为,岂有高居黄屋紫闼,衮衣玉食,而能白日辩举者?臣虽至愚,不敢奉诏。

”帝大怒,立下诏狱,重杖之,杖未毕而死。

最既死,监国议亦罢。

明年,勋以罪瘐.死。

朝用诈伪觉,亦伏诛。

隆庆元年,赠最右副都御史,谥忠节。

《明史·列传九十七》注:①白圭(1419--1474),字宗玉,南宫人。

明朝正统七年考取进士。

曾任陕西按察副使、浙江右布政使、兵部右侍郎,累官工部尚书、兵部尚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悯.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

悯:同情,怜恤B.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培:给堤坝垒土C.请罢浙东贡币.,诏悉以银充币:金钱D.明年,勋以罪瘐.死瘐;在狱中病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最乃.与巡按御史牛天麟极陈岁灾民困状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B.而.增旧堤,毋使庳薄,亦足支数年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C.以所炼白金器百余因.郭勋以进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云以.盛饮食物,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杨最忠直敢为的一组是( )①不俟奏报辄返②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③请罢浙东贡币,诏悉以银充④累迁贵州按察使,人为太仆卿⑤岂有高居黄屋紫闼,衮衣玉食,而能白狮举者⑥最既死,监国议亦罢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A.杨最到山西催缴租税,看到百姓的贫困状况,于心不忍,没有向皇上请示就返回了,后来被人检举,才不得不再次奉诏前往山西。

B.杨最曾负责治理淮水、扬子江的水患,当时明世宗提出了上、中、下三条治理宝应汜光湖的对策,杨最和大家都认为中策最好。

C.明世宗喜好神仙之术,许多正直的大臣都因直言进谏而获罪,但杨最仍不顾自身安危提出反对意见,最后遭受杖刑重罚致死。

D.杨最死后,世宗令太子监国的想法没有实行,而蛊惑皇上的奸臣方士也都得到了惩罚,隆庆元年,杨最受到了朝廷的追封。

参考答案译文:①晁错多次请求皇帝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总是采纳,宠幸他超过了九卿,晁错修改了不少的法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