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建筑垃圾处理提案编制:安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部年月日案由:建筑垃圾处理亟待加强提案内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带来大量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加剧了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局面,严重影响了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建筑垃圾的处理利用问题亟待解决。
我们一方面学习国外建筑垃圾处理的政策和方法,一方面,结合目前国内现状,利用强夯法施工的特点有效处理建筑垃圾。
一、存在问题(一)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建筑垃圾主要来源于土地开挖、破旧建筑材料(使用过的建筑材料)、道路开挖和建筑施工工地。
主要包括混凝土、砖、钢材、木头、以及玻璃、塑料等等。
其中金属、塑料、木材等较容易回收利用,但需要合适的技术手段将金属、木材、塑料等分离出来。
建筑废物主要以废旧混凝土和废旧砖瓦为主。
调查显示,2006-2008年陕西省每年建筑垃圾排放量平均约5634万吨,西安每年超过3500万吨,约占全省的65%左右。
随着“大关中”以及陕西的大发展,按照现在建筑垃圾产生的状况进行测算,陕西平均每年将达6000万吨,按照每填埋1万吨建筑废弃物占用1亩土地计算,西安每年产生的建筑废弃物需占用2000多亩土地。
”在西安市绕城高速以外,目前环形分布着18座建筑垃圾消纳场。
未来3到5年,西安市将完成三环以内187个城中村的改造。
“建筑垃圾总量只增不减,而填埋场容量越来越小,从节约土地、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出发,推进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毫无疑问是长远发展方向。
然而,目前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露天堆放或填埋,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费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
(二)建筑垃圾堆放与填埋的危害建筑垃圾堆放与填埋不仅大量侵占土地;而且,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并且更难消解;同时,严重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
有专家认为,建筑垃圾最大的风险在于其占用了大量土地。
未来20年,中国的建筑垃圾增长会进入高峰期,将直接加剧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地冲突。
建筑垃圾中的胶、涂料、油漆不仅是难以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还含有有害的重金属元素。
这些废弃物被埋在地下,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直接危害到周边居民的生活。
(三)建筑垃圾再利用情况西安建筑废弃物资源利用率只有2%,而欧盟国家每年资源化率超过90%,韩国、日本已经达到97%以上。
我们不禁要问:西安建筑垃圾资源化率如此之低,是技术跟不上吗?西安建筑垃圾在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方面的技术还有一定差距,但目前的问题不在于建筑垃圾的处理技术上;西安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在基础回填、再生混凝土及制品方面,已经进行了有效的研究和实践应用,尤其是建筑垃圾再生砖技术,已基本趋于成熟,产品在大量工程中的应用已有四年之久,效果良好;建筑垃圾处理装备的研发和生产也基本能够满足目前实际的需要陕西修建废物企业有21家,分布在西安、宝鸡、渭南、汉中、健康5城市。
产品包含地砖、实心砖、多孔砖、空心砖等6类。
而在巨大的修建废物年均数量面前,陕西年使用修建废物能力合计69.47万吨,偌大的西安也只要23.42万吨。
西安修建废物再使用产业展开如此缓慢,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主要问题在于我们方针的引导与落实上。
由于缺少方针的支撑,修建废物资源化底子展开不起来,有再好的技能也无用武之地。
”修建废物的处理和使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发生、运送、处理、再使用各个层面,只要所有的环节统一管理、协同合作、有用联动,才干构成一个闭合的修建废物处理链,真正完成修建废物的再生使用。
目前,西安在这些产业链上,实际上是孤立、脱节的目前,业界在期待国家出台可供操作的实施细则,一些企业也跃跃欲试。
然而建筑垃圾再利用的春天是否就要来到,仍未可知。
与通常“资源化率不足5%”的说法不同,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材实验室主任陈家珑教授给出的数据是,我国实际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足1%,且目前主要的处置方式是填埋与堆放。
目前,全国有近20家建筑垃圾再利用企业,在没有政府额外补贴的情况下,生产再生制品的企业基本都是亏本或勉强维持,没有发展的动能。
(四)、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存在的困境1.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不完善,各部门间责权不够明确,一些已有的政策并不能很好地落实,没有在建筑垃圾源头实施削减策略。
2.政府扶持力度不明显,价格优势不突出。
建筑垃圾再生建材价格优势不明显,甚至在某些中小型城市,再生建材的价格高于普通建材。
由于存在建筑垃圾再生建材价格和性能的劣势,工程建设方并不乐于选择再生建材,则政府配套的税收优惠政策也难以发挥作用。
加工制造者获利很少,所以对建筑垃圾的利用很难持续发展3.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术水平低,产品的附加值太低现在除了对废弃旧钢材回炉利用的附加值比较高外,其他几种利用方法所得产品的附加值都很低,不利于建筑垃圾的长期利用。
二、几点建议(一)学习国外建筑垃圾处理政策和方法日本人将建筑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可再生资源而重新开发利用。
比如港埠设施,以及其他改造工程的基础设施配件,都利用建筑垃圾作为再循环的石料,代替相当数量的自然采石场砾石材料。
日本对于建筑垃圾的主导方针是:尽可能不从施工现场排出建筑垃圾;建筑垃圾要尽可能重新利用;对于重新利用有困难的则应适当予以处理。
美国政府的《超级基金法》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卸”。
该法规从源头上限制了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促使各企业自觉寻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途径。
在荷兰,目前已有70%的建筑废物可以被循环再利用,但是荷兰政府希望将这一比例增加到90%。
因此,他们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建立限制废物的倾卸处理、强制再循环运行的质量控制制度。
总体来讲,上述这些国家大多施行的是“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即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就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则采用科学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
(二)、建筑垃圾处理有效途径与强夯法施工结合综合以上现存的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种种困境,非常有必要加大建筑垃圾再利用的研究,研发一些技术简单高效利用的方法,在解决建筑垃圾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的同时也能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
根据目前的现状可以考虑采用强夯法施工消化处理大量建筑垃圾,使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1、利用强夯法或强夯置换法进行地基处理的特点强夯法具有设备简单,施工便捷,适应范围广,节省材料,降低投资,工期短等优点,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较好的、行之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在新的工程中,用建筑垃圾做骨料,强夯处理地基。
把骨料打入后,既能够提高地耐力,又降低处理成本,有效利用建筑垃圾。
强夯法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对填料粒径要求不是特别严格。
强夯施工的骨料粒径可达到400mm~500mm,据我们挖填时的回测观察,400mm~500mm砾料经强夯夯实后已大部分击碎与周围的土结合为一体。
二是在高填方中,用强夯夯实地基,由于其影响深度较深,可加强填料与原地面之间的结合。
2、相关规范关于建筑垃圾处理地基的强夯,国内没有适用的相关规范。
目前可依据建设部2004年第218号公告,关于发布《建设部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的公告中,一是将“强夯法处理大块石填土地基”列为推广新技术。
其主要技术性能特点为“适用于填料粒径大(最大可达800mm)的高填土地基分层强夯地基处理”。
分层的厚度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参照表一强夯加固块石土有效加固深度预估值确定,适用于大面积、大块石高填方地基,如开山填谷、开山填海、机场和道路工程。
二是新型桩锤强夯(置换法)地基处理技术,采用柱形锤(锤底面积1m2左右,锤高2~3m,锤重10~15t),落高15~20m,当夯锤着底深度接近相对硬层,分层夯填建筑垃圾或块石、碎石或原场地土等,再采用柱形锤和普通夯锤夯实,最后用普通夯锤满夯,形成夯实柱体复合地基。
处理深度可达10~15m,承载力增幅50~150%。
由以上规范可看出,采用强夯法处理建筑垃圾,用建筑垃圾做骨料,粒度可以适当增大800 mm,处理深度较大,承载力也可大副提高。
3、相关施工经验(强夯在喀斯特地貌的应用)建筑垃圾的强夯处理,可参照岩溶漏斗、岩溶洼地和地面塌陷的处理,主要是对原有泥岩充填物的加固处理,即根据充填物厚度的不同,进行不同能级的填料强夯处理。
①当充填物厚度在0-5m的,采用4000kN.m能级进行施工;②当充填物厚度在5-7m的,采用6000kN.m能级进行施工;③当充填物厚度在7-8m的,采用8000kN.m能级进行施工;④当充填物厚度在8-10m的,采用10000kN.m能级进行施工;当充填物厚度在大于10m的,可参照下表强夯加固块石土有效加固深度预估值(m)进行能级选定,或采用分层强夯法处理;强夯加固块石土有效加固深度预估值(m)说明:该表格有效加固深度是填土比例为土石混合比7:3范围内,石料粒径为800mm以内,且500-800mm石料不能超过全重的30%,通过大量试夯及工程夯检测数据得出。
对于超高填土场地(填土深度>17m范围),不宜采用高能级、超高能级强夯处理,宜采用能级较高的分层强夯处理方法。
高能级和超高能级强夯适用于处理一次性回填17m范围以内厚度的填土地基(最终强夯处理深度,因土质不同需根据现场试夯所决定)。
(三)、强夯法处理建筑垃圾的施工方法1、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前应熟悉施工图纸,理解设计意图,并且进行现场实地考察,确定:a建筑垃圾回填比例,(在强夯置换施工中,垫层材料和置换材料土石比为3:7时,既可满足置换墩的强度要求,也可满足透水性要求) b建筑垃圾分层回填高度,建筑垃圾回填粒径。
c施工前必须通过试夯选择施工参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夯击能、次数与遍数、有效的强夯深度、主要夯击间歇时间、夯点布设及强夯范围等。
2、施工要点(1)粒径控制:对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进行分拣、剔除或粉碎。
对于粒度小于300mm的废弃建筑混凝土和废弃砖石,可用做骨料,直接用于桩基填料、地基基础;对大块混凝土根据需要的粒度等级,可利用移动式或半移动式设备进行破碎,破碎后与土方一起回填。
(2)夯点位置和夯距:强夯夯点布置形式可根据基础形式、地基土类型和工程特点等因素,选用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形式。
夯点间距宜为锤径的1.2倍-2.5倍,低能级时取小值,高能级及考虑能级组合时取大值。
(3)夯击遍数:夯击遍数一般通过每夯坑的夯沉压缩量、土质条件和计算沉降要求来确定。
土体压缩层越厚,土的颗粒越细,含水量越高,夯击的遍数越多;目前,我国已实施地基处理强夯控制标准。
为了更好地确保强夯质量,每夯点的夯击遍数依据最后2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中的指标控制来确定。
(4) 强夯施工工艺设计应根据地基土类型、地基处理要求及经济技术比较,采用点夯、满夯的工艺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