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望江南》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望江南》

课题:25《词五首》(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了解与词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朗读品味,理解《望江南》、《武陵春》表达的意思和感情。

3.背诵这两首词。

学习重难点:
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归纳比较不同词作的区别,感悟婉约和豪放派的词风。

【知识链接:】
婉约派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

它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人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遭到迫害、受到挫折时的悲愁与哀怨,也就成为婉约词的重要内容。

豪放派词作的特点是题材广阔。

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

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

【预习导学】
1.词的常识
2.李清照简介
【感知与探究】
一、感知理解内容
说说你感觉到诗词中的两位主人公各自在为什么而发愁?
二、朗读品味感情
讨论一下:你觉得两首词中的女子哪个更愁?大家一定要紧扣原词中的关键词句来印证自己的想法
三、探究写作手法
品味一下两首词在具体描绘愁时的艺术方法各有什么妙处。

愁的对象不一样
愁的形式不一样
愁的深度不一样
愁的表达不一样
【课堂小结】
内容相近,都写梳头思人,写愁;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

今天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

下一次课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课堂作业】
一、对《望江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梳洗罢”才“独倚望江楼”,表明她精心打扮,是为了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女为悦已者容”,一个“独”字,写出了妇女只希望一个人静静等待思念的人归来的心态。

B、“斜晖脉脉水悠悠”表面上是写水,实际上也是喻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地注目的眼神。

C、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D、温庭筠的这首小词一洗常见的浓艳风格,写得清新淡雅,空灵秀丽,而又朴实自然。

后人评价说:“绝不着力,而款款深深,低徘不尽”。

二、对《武陵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欲语泪先流”此句直接点明“倦梳头”的原因,国破.家亡.夫死,使她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

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

B.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

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C. 这首词通过对景物和典型细节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内心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D.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不是词人想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方法,而是贪恋美景,游玩心切。

【拓展延伸】
你还能记起哪些表现“愁”的诗句呢?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登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5、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6、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摸鱼儿》
7、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丑奴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