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败血症总结
6
病原学
(Etiology)
2018/10/6
7
(一)分类
• G+ (>40%): 葡萄球菌、肠球菌及链球菌
• G- (35~40%): 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肺炎 杆菌、绿脓杆菌 • 厌O2菌(5~7%): 脆弱类杆菌、难辨梭状
芽胞杆菌及消化链球菌
• 真菌(7~10%): 白色念珠菌、曲霉菌
• 其他(<5%): 李斯特杆菌
2018/10/6 4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包含有感 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 –感染性: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全身
感染,临床多见胆道感染、腹腔感染、创伤 感染等
–非感染性:创伤、休克、胰腺炎、烧伤、
出血性休克、缺血再灌注损伤、免疫性器官 损伤等。
2018/10/6
5
2018/10/6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指人体对各种损害因素所引起的全身性炎症 反应,临床上符合以下两条或两条以上者: 1、体温>38℃或<36℃; 2、心率>90次/分; 3、呼吸>20次/分, 或CO2分压<4.3kPa(32mmHg) 4、白细胞计数>12×109/L或未成熟细胞>10%
–④ 诱生TNF-a和IL-1,导致休克
2018/10/6
23
A. E. coli under light
microscopy, gram staining
B. E.coli under electron
microscopy.
2018/10/6
24
●绿脓杆菌:能产生多种致病物质,其毒力最大。如
蛋白酶、杀白细胞素、磷脂酶C及外毒素A等;外毒
发疾病、免疫防御功能、感染场所而有一定差别。
∗年龄∶ 小儿:肺炎球菌、沙门菌、溶链
成人:肠杆菌、肠球菌、厌氧菌 ∗性别∶女-大肠杆菌
2018/10/6 14
∗入侵途径与原发疾病∶
葡萄球菌:静脉导管、皮肤、伤口、呼吸道
肺炎球菌:呼吸道
大肠杆菌:泌尿道、肠道、胆道
真菌:肺部、肠道
∗免疫防御功能∶机会性感染
的致病菌,或在72小时以内从同一病人不同血培
养标本中检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致病菌。
6、L型细菌: ★是缺失了细胞壁的G+和G-细菌。 ★一般生长困难,在加有血清和维持高渗透压的 培养基上生长。 ★多见于金葡菌,表葡菌次之。
2018/10/6 13
(三)败血症病原学种类的一般规律
致病菌的种类因不同年龄、性别、入侵途径与原
2018/10/6
21
A. S.aureus under light
microscopy, gram staining
B. S. aureus under electron
microscopy.
2018/10/6
22
• G—(以大肠杆菌为例): 释放内毒素
–① 发热
–② 血管内皮损伤
–③ 激活补体、激肽、纤溶和凝血四大系统
2018/10/6
2
相关概念 毒血症状(Toxemic Symptoms):病原体的各 种代谢产物,包括细菌毒素在内,可引起除 发热以外的多种症状,如疲乏、全身不适、 厌食、头痛、肌肉、关节、骨骼疼痛等。
菌血症(Bacteremia):指细菌在血流中短暂 出现的现象,一般无或仅有轻微的毒血症状。
2018/10/6
2018/10/6 8
(二) 主要病原体 1、 致病菌:指毒力较强的细菌,发生在平素身体 健康的人,在皮肤、粘膜破损后侵入人体,引起发 病。 常见的细菌有:
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治疗较难
链球菌:常见,治疗容易。
2018/10/6
9
2、条件致病菌: 指毒力较弱的细菌,平时就存在于人体的皮肤、 粘膜或肠腔内。 此类患者多原有基础病,或长期使用激素、广谱 抗菌药物等。在人体抵抗力降低的条件下侵入人 体,引起发病。
败 血 症
(septicemia)
南京医科大学传染病教研室
2018/10/6
1
概念
败血症是由病原菌侵入血液循环中生长繁殖,并产 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主要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畏寒寒战、高热,毒 血症症状;以及皮疹、关节痛、肝脾肿大等;部分 病人有迁徙性病灶等严重并发症。血培养常培养出 细菌。 本病属感染性疾病,不属传染病。
非发酵菌群
多重耐药结核杆菌感染
2018/10/6 18
发病机制
(
PATHOGENESIS
)
2018/10/6
19
病原菌因素
• 细菌的毒力与数量
– 毒力∶内毒素,外毒素,抗吞噬作用
– 数量∶病原体的致病能力与数量成正比。
2018/10/6
20
● G+(以金葡菌为例):能产生许多酶和毒素
–①血浆凝固酶: 抗吞噬,使其免于抗生素的作用。 –②脂酶: 增强细菌在脂肪组织中生存。 –③透明质酸酶: 降解细胞外基质,有利于扩散。 –④溶血素: 破坏细胞膜,导致溶血。 –⑤表皮剥脱毒素: 皮肤损害。 –⑥肠毒素: 肠毒素F可致TSS。
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RSA)感染率增高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引起感染增多 耐青霉素肺炎球菌(PRP)在世界范围,包括许多国家 和地区传播 出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 耐青霉素和耐头孢菌素的草绿色链球菌(PRS)的出现; 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耐药细菌变异 产染色体介导I型酶的革兰阴性菌(Ampc+株)
素A是一很强的蛋白质合成抑制物,可引起组织坏
死。
●肺炎球菌:主要依赖其荚膜的抗吞噬作用;尚可产
G-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
2018/10/6
10
2018/10/6
11
3、真菌:
念珠菌、隐球菌
4、厌氧菌:脆弱类杆菌、梭状芽胞杆菌。 厌氧菌常混于其它细菌感染所造成的厌氧环境中。
在血培养阴性,抗菌治疗无效的发热患者中, 60%以上
是厌氧菌引起的。
2018/10/6
12
5、复数菌:在同一血培养检到两种或两种以上
2018/10/6
15
(四)病原菌群及其耐药性变迁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2018/10/6
16
20~60年 70~80年代
G+球菌为主(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G-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 )
90年代开始
G+球菌再度出现(MRSA、MRSE和肠球菌 )
2018/10/6
17
近年来临床上发现的主要耐药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