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 线 电 机
采用直线电机以后,车辆的机电工程和线路的土木 工程就结合在一起了,土木工程也成了机电工程的子 系统。例如采用直线电机后,转向架下面多出了空间, 车轮直径相对缩小,整个车辆横截面也减少,最终导 致隧道断面显著减少。另外电机转子在线路上,并采 用中、小型车辆,轴重较轻,对下部结构,包括道床、 梁、墩、基础结构都可轻型化,减少工程数量约30%
横向边缘效应
直线感应电动机的初级和次级的宽度都是有限的, 在这有限宽的情况下,次级电流以及次级板对气隙磁 场均会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便称为电机的横向边缘效 应。 横向边缘效应的改善可以通过初次级宽度的调整, 特别是次级宽度一般不大于初级的宽度为好,并且同 样级数的直线感应电机,初级绕组Y形连接时,静态边 缘效应对气隙磁场的影响要小于△形连接时的情况.
• 行车先进,系统整合
采用直线电机系统,很重要的因素是维持一个中、 小型车辆的系统,保持车辆较轻的轴重,系统的容量 只能用车辆编组数和发车频率来调节,这就需要一个 行车指挥先进的系统,所以移动闭塞和无人驾驶技术 就成为这个系统的最佳要求。 因此采用直线电机系统就不宜向车辆大型化、行车信 号系统一般化的方向发展,否则无法整合系统的优势。 而采用适当的技术措施,突出轻、小、灵的特点,才 能表现出它的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分 类
• 按结构型式分类,主要分为扁 平型、圆筒型、圆盘型和圆弧 型。其中扁平型直线电机有单 边型和双边型之分,每种型式 下又分别有短初级长次级或长 初级短次级。 • 按功能用途分,主要分为力电 机、功电机、能电机。 • 按工作原理分,主要分为两个 大的方面,即直线电动机和直 线驱动器。
长定子与短定子
直线电机
概 述
• • • • • • • 发展历史 基本工作原理 分类 在磁浮列车上的应用 磁悬浮系统中电机法向力的研究 边缘效应 应用于轨道交通的评价
发展历史
直线电机经历了三个时期:
• (1)1840~1955年的116年间,直线电机经历了从设想 到实验到部分实验性应用的过程。其中最著名的是英 国皇家飞机制造公司利用双边扁平型直线电机制成了 发射导弹的装置,其速度达到1600km/h。 • (2) 1956~1970年是直线电机的开发应用阶段。这一时 期的直线电机的实用设备有 MHD泵、自动绘图仪、磁 头定位驱动装置、电唱机、缝纫机、空气压缩机、输 送装置等。 • (3) 1971年以后,进入了实用商品阶段。这一时期直 线电机应用于磁浮列车、液态金属的输送和搅拌等项 目,终于在满足人类需求的过程中求得自己的发展。
长定子与短定子
短定子磁悬浮线路的造价远低于长定子磁悬浮线路。 电机绕组在车内,动力电源也装在车内,动力电源从 地面供电轨取得电能,地面与磁悬浮列车之间必须安 装受流器。
由于在高速时受流性能恶化,所以这种磁悬浮列车 的运行速度不能很高,一般在中低速范围内运行。日 本的中低速磁浮列车(HSST)采用了这种驱动方式
纵向边缘效应的解决方法
对于静态边缘效应中由于铁心及绕组开断引起 的三相电流不对称的情况,可用三台相同电机 一起使用的办法,来消除负序磁场和零序磁场。 也可用增加电机级数的方法来减小互感之间的 不对称。一般使级数大于或等于6即可。
对于动态边缘效应则按照其产生的附加损耗和 附加力对应的有效功率,在传统旋转电机的等 效电路图中增添一条电阻支路来表示,即为图 中的Rf。
测试表明,在供电电压、频率一定情况下,气 隙与法向力之间的关系较复杂。 由于气隙增加,电机一次侧与二次侧钢板之 间的吸引力下降,同时,与二次侧铝反应板之 间的排斥力也下降,导致总的合成作用力与气 隙呈复杂关系。
边缘效应
纵向边缘效应
• 直线电机具有长直的、两端开断的铁心,使 得三相绕组之间的互感不相等,电动机的运行 不对称,并引起负序反向行波磁场和零序脉振 磁场,这些效应称为纵向边缘效应。 纵向边缘效应分为静态纵向边缘效应和动 态纵向边缘效应。
磁悬浮系统中电机法向力的研究
电机法向力即牵引用直线电机一次侧、二次侧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是影响列车稳定悬浮的 不利因素。
消除电机法向力影响,或将法向力影响降到最 小,有助于磁悬浮列车的稳定悬浮运行。
磁悬浮系统中电机法向力的研究
• (1)电流与法向力的关系
在同样气隙、频率情况下,电机一次侧绕组 电流增加,电机法向力表现为吸引力,且减小。 当频率增高时,这种变化趋势更明显。 电机一次侧、二次侧之间的法向作用力大小 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一次侧与二次侧钢板作 用力,该力为吸引力;二是一次侧与二次侧铝 反应板的作用力,该力为排斥力。
应用于轨道交通的评价
• 直线电机轨道交通的优点不在直线电机本身,而 在于与其有内在联系的系统,如果单纯以旋转电 机和直线电机效率进行比较,后者还不如前者。 • 由于直线电机的使用,影响了各方面特性、功能 的改善,使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对旋转电机轮轨 系统的相对优势。因此在使用这个系统时,一定 要将系统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 这样采用直线电机系统才有价值,下面从采用直 线电机系统引起的改变来进行简要的分析。
吸引力由气隙主磁通产生,它的大小与励磁电 流有效值的平方及励磁电感的乘积成正比; 排斥力有二次侧涡流产生,其大小与二次侧等 效电流有效值的平方成正比,而与一次侧中点 至二次侧反应板电流层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电机法向力大小最终取决于上述吸引力与排 斥力的综合作用。
磁悬浮系统中电机法向力的研究
(2)频率与法向力的关系
超导推斥型
• 在超导磁浮系统中,超导线圈装在车上,而与其相互 作用产生推进、悬浮、导向功能的各种线圈都装在地 面轨道内。借助这些线圈的作用,使车上超导线圈产 生推进、悬浮、导向力。
驱动原理
如图所示:作用于磁场之间的感应排斥力和吸引力驱 动载有超导磁铁的列车。安装在导轨两侧边墙上的驱 动线圈由牵引变电所提供三相交流电,导轨驱动线圈 产生移动的磁场,车载超导磁铁被移动的磁场吸引和 排斥,从而驱动磁悬浮列车。
• 如果在结构上初级和次级设计得一样长,当初 级和次级作相对直线运动后。则它们相对着的 部分逐渐减少,相对作用力也越来越小,以致 最后消失。 • 因而产生了长初级或短初级型直线电机。
长定子与短定子
长定子方案由于沿线铺设电机定子绕组,其造价 必然很高。地面同步电机的优点是功率大,功率因 数高,适用于高速、超高速磁悬浮铁路。 日本的超导超高速磁浮列车(MLX)和德国的常 导超高速磁浮列车(TR)采用的都是驱动方式。
常导吸浮型
图中驱动部分是直线同步 电动机 列车下部装有悬浮磁铁, 相当于同步直线电机的励磁 线圈,安装在轨道上的三相 驱动绕组相当于同步直线电 机的定子绕组,起到电枢的 作用。
常导吸浮型
当沿线布置的变电所向驱动绕组提供三相调频调幅 电力时,悬浮磁铁与定子绕组产生移动磁场。
在移动磁场的作用下,悬浮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 感应电流和移动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推力,驱动列 车运行。
单边型与双边型
仅在一边安放初级的结构形式称 为单边型直线电机。
• 在初级与次级之间存在着一个很大的 法向吸力,在钢次级时约为推力的10倍 左右。 • 法向吸力是不希望存在的,如果在次 组的两边都装上初级,那么这个法向吸 力可以相互抵消,这种结构型式称为双 边型。 • 双边型电动机的电枢在磁场中所受的 总控力大于(F1+F2),所以一般实用的 直线电动机都做成双边型的。
测试表明,在同样电流、气隙情况下,频率增 加,电机一次侧二次侧之间的法向作用力减小, 且当频率大于100HZ,这种变化趋势愈明显。 其原因是频率增加,励磁电流减小,反映板 感应涡流增加,导致吸引力下降,排斥力增大, 总的法向力减小。
磁悬浮系统中电机法向力的研究
磁悬浮系统中电机法向力的研究
(3)气隙与法向力的关系
•
边缘效应
• 静态纵向边缘效应是由于铁心开断而在气隙中 出现脉振磁场和反向行波磁场的效应,不论是 否考虑次级的反作用,都是存在的。
• 动态纵向边缘效应是当次级运动时,还存在的 另一种纵向边缘效应。
如图,假定次级以同步速度相对于静止的初级移动, 当时间为t0、t1、t2、t3和t4时,次级导体上的电路C的 相应位置是C0、C1、C2、C3和C4。当电路C在C1和 C3位置时,在电路C中就有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产 生,因为这时有磁导发生变化,这种感生电流称为动态 纵向边缘效应电流,它会产生附加损耗和附加力。
悬浮原理
• 如图2所示,在导轨两侧边墙上安装8字形悬浮线圈, 当载有超导磁铁的列车通过时,在这些线圈上产生感 应电流,使列车受到向上的拉力的同时又受到向上的 斥力,从而使磁悬浮列车始终垂直悬浮于100mm高度 上。
导向原理
• 如图3所示,在导轨下悬浮线圈相互面对面连接组成闭 合回路,当磁悬浮列车通过时,在闭合回路中感应出 电流,超导磁铁使得侧部移位,导致悬浮线圈靠近车 的近端产生排斥力,另一端悬浮线圈靠近车的远端产 生吸引力。从而使磁悬浮列车总是运行在导轨的中心 位置。
在磁悬浮列车中的应用
根据吸引力与排斥力的基本原理,目前世界上 存在两种磁悬浮列车:
• 一种是德国的常导吸浮型。其采用电磁悬浮,用一般电 导线圈,以异性磁极相吸的原理,把列车吸引上来,悬 浮运行。一般由同步或异步直线电机驱动。
• 一种是日本的超导斥浮型,其列车的悬浮方式采用电动 悬浮,用低温超导线圈,以同性磁极相斥原理,使车轮 和钢轨之间产生排斥力,使列车悬浮。
应用于轨道交通的评价
• 高精工艺,提高水平
采用直线电机以后,对机电工程和土木工程本身要求 的工艺都比较高。由于要满足直线电机标称气隙10mm的 要求,直线电机位置和反应板位置变化只能维持在3mm 和4mm以内,因此对轮轨之间的几何关系以及在运行中 出现磨耗和其他因素影响,其变化的限制和恢复措施就 很严格。
基本工作原理
• 旋转电机在顶上沿径向剖开,并将 圆周拉直,便成了直线电机。直线 电机的三项绕组中通入三相对称正 弦电流后,即产生气隙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