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犹太文明看民族性

从犹太文明看民族性

犹太文明与民族性似水年华逝水如初摘要:当谈及民族性时,我们很容易想到几个典型的民族:德国的日耳曼人,日本的大和民族以及犹太人。

这三个民族的经历比较相似,德国和日本在二战战败以后迅速从经济萧条、民不聊生的困境中奋发向上,最终成为了世界经济强国,以色列也从独立以后成为中东的霸主,在多次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取胜。

我们在惊讶于这些民族打不垮的韧性的同时,也应该思考一下支撑他们强大的原因。

我认为民族性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犹太人则是其中的代表。

那么犹太人的民族性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本文将从宗教影响、互助精神、从商以及教育方面来尝试加以探讨。

首先,犹太教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犹太人特别是以色列本土的犹太人具有一种民族优越感,这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犹太教的产生,根据圣经里面《旧约》的记载,犹太人的先祖希伯来人处在古巴比伦和古埃及两大文化之间,并与之发生碰撞、交流、融合。

公元前约1350年,摩西作为已沦为古埃及人奴隶的希伯来人的代表率其族人逃出埃及,并创立一神教。

他声称上帝耶和华与他们同在,这为胜利逃出埃及提供了精神动力。

即是说,“摩西时代”正是犹太教诞生的时期。

约公元前1028年,进入“王国时期”。

之后,国都耶路撒冷被毁,整个民族成了巴比伦、波斯人的被统治者。

希伯来人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整理、编订了“摩西五经” ,即《圣经》(旧约)前五章。

这表明犹太教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随着历史的发展,犹太教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态,已渗透于犹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犹太文化的核心。

具体地说,犹太教的基本教义是:信仰宇宙独一真神耶和华,他创造并主宰宇宙万物;上帝与人之间无须中介、直接面对,犹太人不崇拜任何一个在人世活过的人,最伟大的摩西是先知,而不是神;犹太人是先祖亚伯拉罕与耶和华立约的选民,缔约的犹太人必须接受上帝对他们的严格戒律,这样上帝才会最终拯救他们;在某个时候,上帝必派弥赛亚降世,拯救万民,新的大卫王将重建以色列国于耶路撒冷,用正义、公正和真理实行统治。

他们确信作为救苦救难的救世主的弥赛亚将帮助犹太人重返故土,建立犹太王国。

这在流散的犹太人中间形成了牢固的信念犹太教的信仰成为维系犹太民族唯一的精神纽带,重构了犹太人具体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

即那些至今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及其后裔 ,将个人历史、民族历史紧密相联,形成强烈的民族共识与群体认同,铸就了犹太人跨地域的民族心理纽带,永远充满了民族意识的活力。

也是他们优越感的源泉。

其次,犹太人的互助精神也是这个民族强大的重要因素,只要是犹太人,那么互助是一种义务,犹太人也会帮助外族人,但是外族人决不能冒充犹太人。

《塔木德》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来到耶路撒冷,自称是犹太人。

当地的以色列兄弟般地热情接待了他。

其时,恰逢过逾越节,他与大家一起守节。

在晚宴上,他和大家一块吃逾越节的主食——羊羔。

当他吃完羊羔后,向主人提出要吃羊的内脏,主人大吃一惊,断定他不是犹太人。

因为真正的犹太人是从不吃羊的内脏的,它要作为祭品献给上帝。

这一行为触犯了《圣经·出埃及记》中第12章第43节“ 外邦人都不可吃这羊羔”的戒律,于是将这人扭送宗教机构。

《塔木德》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告诉犹太人:并不是所有自称以色列的人,都是犹太人。

关于“ 以色列”这一名称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传说:希伯来人的祖先雅各曾于夜间和天使摔跤,直到天亮仍不分胜负。

天使于是给他改名“ 以色列”,意思是“ 与神角力”。

再者,犹太人虽然有5000年的历史,但有2000年流离失所、浪迹天涯。

历史学家统计,在犹太人复杂的历史中,总共有三次大流散:第一次是公元前1700年,迦南大旱,犹太祖先雅各举家南下埃及,在埃及待了大约430年,后由摩西率领雅各子孙逃出埃及,返回故土;第二次是公元前586年,巴比伦灭犹太王国,毁第一圣殿,犹太人沦为“ 巴比伦之囚”,共48年;第三次是公元70年和公元135年,犹太人两次大起义,被罗马血腥镇压,大批犹太人作为奴隶被带到罗马,犹太人主体离开迦南。

正是这三次大流散,造成了今天犹太人散居世界各地。

正是长时期的流散,使犹太人倍受歧视和迫害,形成民族互济的传统。

只要是犹太人,无论走到哪里,只要遇到犹太兄弟和犹太组织,大家都有义务帮助他渡过难关和在当地立足。

犹太人的互助精神让犹太人无论走到何处都有天涯若比邻的感受和氛围。

虽然我们的唐人街与此类似,但是唐人街在更多的意义上只是一个聚居区而已。

第三个因素,就是犹太人的高智商,虽然说智商高并不一定就会团结,但是他们一定知道团结不仅仅让别人更有机会成功,也让自己有更多的机会,而且犹太教也宣扬这种精神。

犹太人智商高的事实不胜枚举:作为犹太人思想的结晶,《塔木德》就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巨著,关于塔木德,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来找拉比,问:“拉比,请你解释一下塔木德好吗“?拉比说:”非常好,不过首我问你一个问题。

如果两个人从一个烟囱里爬出来,一个身上很脏,一个身上很干净,他们谁会去洗澡”? “那个脏的会去洗澡。

”年轻人说。

“不”,拉比说,“他们互相看对方,脏的人以为自己很干净,干净的人以为自己很脏,因此那个干净的人会去洗澡。

现在,另一个问题,两个人从一个烟囱里爬出来,一个身上很脏,一个身上很干净,他们谁会去洗澡?”年轻人笑了,说:“你刚才告诉我了,拉比,身上干净的人会去洗澡,因为他以为自己身上很脏”。

“不”,拉比说,“他们各自都看看自己,身上干净的人知道自己不需要去洗澡,因此身上脏的人回去洗澡。

现在,最后一个问题,两个人从一个烟囱里爬出来,一个身上很脏,一个身上很干净,他们谁会去洗澡?”“我不知道”,年轻人说,“这要看你的观点和看法,可能会是任何一个人。

”“不”,拉比又一次说,“两个人从一个烟囱里爬出来,怎么会一个人很脏一个人很干净呢?他们都会很脏,因此他们都会去洗澡。

”年轻人挠着头说:“拉比,你问了我三个问题,却给了三个不同的答案,难道这是开了个玩笑吗?”拉比说:“这不是玩笑,我的孩子,这就是塔木德。

”从这里就能够瞥见犹太人的深邃的思想了。

另外,据统计,获世界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有 17 %是犹太人,美国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有 27 %是犹太人,美国每五个大学教师中有一个是犹太人,每五个大学生中也有一个犹太人,足见犹太人对科学和知识的重视。

科学家中除了爱因斯坦外,繁茂的哥廷根花园的缔造者弗兰克、两次改变了世界的伟人尼尔斯。

玻尔、“ 核和平之父”西拉德、“ 原子弹之父” 奥本海默、“ 世界语之父” 柴门霍夫等都是犹太人。

犹太经济学家同样也不乏其人,大卫·李嘉图、萨谬尔森、西蒙等一大批伟人都是犹太人。

他们所探讨的经济学课题从商业循环到投入产出分析,从微观经济学到宏观经济学,范围甚广。

那么犹太人为何有如此高的智商呢?学界认为,有两个重要的原因,首先是遗传性的因素。

虽然这种说法有点种族优劣的意味,但是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犹太人经商由来已久,,巴勒斯坦或迦南是欧亚非三大洲边际交往之地,处在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阿拉伯半岛与小亚细亚两大商路的交接口上,是西亚、北非和希腊各族商人通商的必经之路。

这种有利的地理条件孕育了犹太人的商业意识。

另外,犹太教是入世入俗的宗教。

犹太人认为,活得富裕胜过死后冥福。

因此,只要现实生活允许,他们就一定积极参与。

近代欧洲,禁止犹太人占有土地,不让他们从事正当的高尚的职业,使“他们没有机会为政府工作”。

客民的社会地位,迫使犹太人必须学会理财、生财、发财、积财、施财之道,也迫使他们拥有精明强干的头脑。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如鱼得水,赚钱得心应手。

20世纪初,美国的许多电影业公司均为犹太人所拥有。

第二个原因就是犹太人对于教育的重视。

这里的教育不是我们理解的学校教育,而是国民教育。

首先,教堂是一个很重要的场所:每逢犹太人的安息日(每周五日落至周六日落), 世界各地的犹太居民按时在犹太会堂集合, 听拉比读犹太律法、先知书和各种训导, 一同歌唱诗篇、捐款救济贫困者。

所有犹太会堂的大门都面向耶路撒冷方向。

犹太会堂成为散居条件下民族教育的重要课堂。

犹太宗教在这里得到强化, 犹太民族的凝聚力在这里牢结。

犹太人的文化与传统随散布世界的犹太会堂而代代相传。

因此, 无论犹太人如何散居, 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始终信同一个上帝、学同一本《圣经》、唱同一首诗歌、过同样的节日。

耶路撒冷是大家共同的精神家园。

犹太人在长达1 800 年的流散岁月中始终以这种形散而神聚的形式保持着它的民族性。

其次,把犹太历史文化与犹太宗教精神纳入到犹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是犹太民族教育的另一个核心。

我们从犹太民族每年的主要节日便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

逾越节象征犹太民族的诞生。

每年逾越节, 犹太家庭要举行隆重的家宴, 宴会上必食无酵饼、诵《哈加达》和回顾犹太人出埃及的历史。

五旬节中, 犹太人要读《摩西十诫》, 凡年满13岁的犹太少年须在犹太会堂举行隆重的成年礼, 表明他们和成人一样已与上帝立约, 开始承担宗教义务。

犹太人还须严守每周的安息日,在安息日这天, 犹太人要停止一切工作,而且出门不能带东西。

犹太人就是这样通过对犹太宗教和历史的具体化而把民族教育具体化。

第三点才是我们说的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在正规教育中确立宗教教育体系, 从儿童教育开始确立犹太民族的民族认同感;对以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和经济学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大力发展和重视。

因此前文提到的犹太人的学术泰斗的大量涌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了加强犹太人的生存能力而发展的职业教育,包括经商、从医、手工业等等。

可以说,以色列犹太人的高学历高素质客观上也为高智商的遗传做出了贡献。

不过,说到底,犹太人民族性很强的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信仰的问题。

一个为了复国忍受2000多年的颠沛流离的民族,一个坚信自己是优等民族,是上帝的选民,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终究会得到上帝的宽恕,得到弥赛亚的拯救的民族,信仰的坚定可想而知。

当这种信仰通过教育普及,通过人们的努力得到对自身优越感的认同,再到教堂、节日等等仪式性的强化,一个伟大而强悍的民族就这样出现了。

再想想日本德国何尝不是如此呢?他们都有民族优越感,都有复国甚至统一世界的野心,同时也很好地保护和传承了自己的文化传统来保持自身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我们都知道自己缺少一种信仰,但却找不到替代品,反而打着某某主义的旗号来欺骗自己,实际上我们对未来越来越没有信心,所以,有时候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下前进的方向,思考一下历史给出的答案。

参考文献、书目:[1]张世均. 犹太教与犹太人大流散时期的民族情结[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6:218-222.[2]韩玉群. 成功的犹太教育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 教育探索,2011,08:156-157.[3]张咏梅. 论犹太教育的特点及其对以色列复国的影响[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5:111-116.[4]张倩红. 犹太文化的几个特征[J]. 西亚非洲,2003,02:18-23.[5]陈波,黄汉江. 犹太文化及其特征[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1:60-65.[6]贺雄飞编译.塔木德.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