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中成就自我——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有感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一书描述了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我断断续续地阅读了一番。
这本书记录的是30位教师借助网络成长、进步的真实故事,是真爱的堆砌。
从书中你看不到任何的矫揉造作,一丝假大空的理论,有的都是每位老师成功、失败的真实再现,有的都是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学习、交流、进步。
30位优秀教师,除了少数几位不太熟悉之外,其余的早就在网络上风闻其大名,读过其文字。
这本书中我读到三个关键词。
草根。
网络。
勤奋。
30位教师,大多来自一线。
有的甚至来自最艰苦的乡村。
他们中的大多数,通过网络唤醒专业意识,然后,又自觉地去实现专业化追求。
他们无一不是通过勤奋,实现了自己的专业化成长,长成为一方优秀教师。
我每天晚上睡觉前看这本书,每次阅读一个或两个老师的成长故事,然后用心去感悟,体会,很有收获! 读这本书让我有种到处在放火的感觉。
而这火苗一旦进入心里,是会情不自禁地熊熊燃烧的。
其中三位优秀教师的成长案例,给我的触动最大。
魏智渊。
触动我的,不是“为了不让自己偷懒,我坚持洗冷水澡,坚持写日记,甚至在日记本上的每一页都写上今天你做到了吗几个字,如果没有做到,就自己打自己一个耳光”,而是他不断追问生活的意识和勇气。
“惊回首,我发现曾几何时,自己多了几分浮躁,少了几分沉静。
上网,读书,写作,发表。
这是否就是生活的意义?我知道如果沿着这条路往下走,我也会慢慢成为所谓的专家,在一大堆垃圾文章中沾沾自喜,顾影自怜。
”读到此处,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现在论坛上,很多“大虾”渐渐没了身影。
远离网络的喧闹,生命更加充实而宁静。
“喧闹是有局限的,喧闹蕴涵着结束和失落,而宁静无边无际”。
宁静,才能致远。
已经捞到几桶金的大虾开始追寻一种纯净的生活。
我等小虾也在网络行走多年,是不是在喧闹中迷失了自己?朱国红。
一个通过网络一炮打红的典型。
没有羡慕她的“一炮打红”。
打动我的,是她的这番话:“自己十几年如一日地工作着,多年没有开公开课的机会,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一次次被领导安排所谓的滚刀肉班,我都泰然地走过了,从不敢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我在寂寞中走进了苏霍姆林斯基,认识了陶行知,了解了朱永新,读懂了李镇西。
”如果没有网络,如果没有一个机缘成全,恐怕今天,我不会知道有个“朱国红”。
但是,我敢肯定地说,朱国红一定会在那里,她安身立命之地,继续默默耕耘。
“平平常常的铺垫,也许和成长无关,但没有平时的铺垫,成长又将在哪里?”对每一个渴望成长的人,不是一种很好的启示吗?读过清澈小舟的《没有孩子是差生》,被小舟博大的爱心、非凡的智慧所感染。
可正是这么一位优秀的老师,曾经差点被家长轰下台。
然而,她并没有屈服,不轻言放弃,用自己的追求书写了现在的辉煌。
小曼,在第一部分的8个案例中,小曼的案例我反复看了5遍,这几遍的阅读之中,确实带给我的感受是不同层面、不同层次的。
真正的一线教师;还比自己小几岁;网龄也差不多,可是看看人家的精神层次,看看人家的工作生活状态,这些都让我发自内心敬佩。
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师要懂得积累得失,小曼的10分钟+10分钟+10分钟>30分钟理论让我印象比较深刻,如果在平时我们能利用这10分钟把上课的闪光点记录下来,哪怕只有几行字,日积月累一定是一笔不小的收获。
有计划、有步骤点滴时间都利用起来,利用点滴时间!这是我看过后最大的体会。
似乎总没有时间让我们能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能够审视自我,其实是我们自己浮躁,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实实在在去记录、积累些什么。
教育现状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可以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工作起来更得心应手,心情愉悦。
书中的衣奎伟老师每天都认真总结自己教育教学的得与失――一件事情,今天成功了,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体会;今天发生了什么矛盾,是怎么解决的;今天遇到了什么挫折,有什么感受;今天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悟。
具体到课堂教学,课的成功之处,课的精彩之处,课的不足,学生的进步,等等,都原封不动的记录下来。
和他们相比,自己在这方面以前做得太少了,以后也要努力改变,朱一花是个有心的年轻教师,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毛遂自荐做张万祥老师的学生。
陈晓华老师说,“当洗干净腿上的泥巴,穿上母亲给我做的新鞋,换上母亲缝制的解放装,怯生生而又喜滋滋地走进大学校园的时候,我暗下决心:一定要不虚此行。
陈老师在追求中沉淀,不断地挑战中,不断地战胜自我,无论是就读大学时的相声表演,还是实习时的示范课,抑或跳入冰冷的河水中为学生捞轮船航模……字里行间,读到了陈老师作为一位优秀教师所具有的爱心和勤奋。
陈惠芳的享受孩子,永清学会了朱老师的不管做什么事都一溜小跑,我问自己,你能做到吗?常作印格言:计划每一天!新鲜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收获每一天!快乐每一天!他提到自己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业余时间在网上和网下思考,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让人钦佩!“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业余时间”这是何等的境界!思考每一天!收获每一天!谈何容易啊!浑浑噩噩中,我蹉跎了多少日子,抱怨郁闷中,多少日子又白白流失。
跟常老师相比,我欠缺的太多。
读过彭荣辉的初为人师,读到他初上岗时的磨难。
感慨世道的炎凉和丑陋,他写道:饭,还是得自己吃;路,还是得自己走;泪,还是得自己控制住,别流下来。
于是,从那一刻起,我便立誓要做到最好。
一个立誓,到底让荣辉付出过多少的心血和汗水,那不得而知。
后边章节所提到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注重细节、关注细节的有心人。
史长青说:“虚无的想象和消极的逃避都不是战斗,我还要通过自己的专业化发展赢得属于自己的生命辉煌;我还要当老师,而是“明白”老师。
我暗下决心:改变,从现在开始,从真实的脚下开始。
”“当行为变得自觉时,一切都不成为问题。
朱雅芳说:每次备课,我都会这样想:假如我是个六、七岁的孩子。
这是位让我敬佩的老师。
从跟学生“定暗号”到“角色转换教育学生”再到“学生作品收集成书”。
这位有心的老师用点点滴滴的工作打动着每一个读者。
记得当时读她的案例之后,我随手记下:哈哈哈~真有她的。
一年级我曾经教过9年,没有常规训练点子也不少,却没想到过要给各种规则定个名——“暗号”,哈哈~!一个可爱的名字却可以让学生如做游戏般饶有兴趣去比赛,遵守各种规则。
正可谓:常规训练严、细、实,巧立名目趣味多。
曹丽玉:“学会一笑而过”是我的成长格言。
“一笑而过”,谈何容易?何等的境界?我做不到。
从曹丽玉幽默诙谐的文字之中,很难发现这是位38岁的老师,那飞扬的激情,那充满情趣的家庭生活,真让人羡慕。
是啊~!只会工作的女人是不完整的,幸福的家庭生活必不可少。
不能用心体味生活中点点酸甜的女人也不会成为学生前行的真正领路人。
健康的心态,年轻的心态,向上的心态多么重要!王晓平取网名:小草。
她说:“不为金堂玉马登高第,只愿高山流水有知音。
我来教育在线的目的也是如此啊!这30名同行的专业成长历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成长借助网络,通过论坛这个平台使自己快速成长起来自己虽然很平凡,很普通,但我会借助网络等途径,多阅读、多交流、多实践、多反思,努力不再半途而废,让自己成长得更快,努力做学者型的教师,我想我的路会越走越宽,景色越来越宜人。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看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个题目,感觉有点新奇,对于教师来说教室是最熟悉不过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为什么是56号奇迹是什么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认真地研读起来,然后也慢慢地走进了这间教室……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他可以带给孩子无限多的东西.是一位特殊的也很成功的外国老师说的,从他的身上我懂得了教室和教室是不一样的。
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而决定教室的尺度是老师,尤其是小学教师。
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有的人在讲台上站了一辈子,甚至取得了很高的学历,职称,却始终是个门外汉.他可能干的风风火火,却不过是一个附庸者,所以也是无力者,这些你可以从身边的那些年年被评为优秀教师,但班里的学生确实天天叫苦连天,甚至连自己的孩子也成问题的老师身上得到验证,这样的人,教室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讲课的场所,他们天天站在教室里,却从来不能影响到教室,40平米的教室永远只有40平米。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我认识了一位学生最亲近的、家长最信赖的好教师——雷夫·艾斯奎斯,他把一批批的孩子变成了“爱学习的天使”,他之所以成为优秀的教师是因为教出了优秀的学生。
雷夫老师给人的感受,首先不是教学的技巧,而是一种职业的激情,这也是新教育提倡的一种精神。
艾斯奎斯无疑是个富有激情的老师,特立独行的个性、截然不同的观念、别出心裁的创意都是艾斯奎斯教学热忱的体现。
很早便成名的艾斯奎斯本来有很多机会离开教学一线,但他不愿离开学生。
他服务的丛林小学处于一个充满贫穷与暴力的地区,56号教室里的孩子大多来自移民家庭,成长的环境并不好。
但这些孩子经过艾斯奎斯的教育,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在他看来尽管教书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却是甜美的。
艾斯奎斯给全班学生定的座右铭是“好好表现,勤奋学习”。
任何时候,教育都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的确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才能开发出自己的智慧,成为一流的教师。
一个好老师需要相当的聪明才智,还必须得扮演好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学家的角色。
一个对学生充满期待的老师,才能教育好一个班级。
任何教学的决策都必须谨慎小心,务必以学生的最大利益为考虑,学会使用更优雅、更成熟、更能达成目的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以超然的角度和孩子站在同一阵线,用心体会他们的问题。
而雷夫老师的教室却是无比的宽敞,与这位"外老师"比起来,我心理很惭愧,开学仅仅三天,卫生纪律学习已经开始压上了他们,与"外老师"的学生相比,我的孩子显得无比的可怜,这是我在操作着,可是我又是被谁操纵着呢以后要尽量向这位“外老师”学习,让56号教室的根基延伸到我家,给孩子们一个自由舒张,健康成长的乐园。
“什么也阻挡不了一个有创意,有奉献精神的老师.我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我不停地进出于各个图书馆为孩子们借书看.在离开某个图书馆后的一个小时内,我会改头换面地再次进行借同样的书,有时会戴上眼镜,有时会戴上帽子,有时还会戴个假胡子。
”正如雷夫老师所说:“即使规矩阻碍了你,假如你真是一个好老师,无论怎么样都会为孩子们争取每一个机会.当然,我们也能很明显地看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优秀的教师不得不放弃的原因.如果没有这么多不必要的,可笑的障碍,我们的工作就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