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九则》翻译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为政》)
[译]孟武伯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道,孔子回答说:“孝子让他的父母只为自己的疾病发愁,(而不担心别的事情)。
”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译]子游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道,孔子说:现在的孝顺,总说能够奉养父母就可以了。
(但是这样是不够的,因为)对狗和马也都能做到饲养它们;如果不对父母诚心孝敬,那和饲养狗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里仁》)
[译]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要离家远行。
如果非远行不可,也要有一定的去向。
”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里仁》
[译]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能不时时了解、关心。
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感到恐惧。
”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译]孔子说:“满口讨人喜欢的花言巧语,满脸的伪善神色,这种人是没有什么仁德的。
”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里仁》)
[译]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译]孔子说:“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
[译]孔子说:“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行走在平坦大道上,安然而又舒泰。
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