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汇总(新)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汇总(新)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拓展
1.空气、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1)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在集气瓶内
加入少量的水,并五等分水面以上的容积,做上记号。

用弹簧夹夹紧
乳胶管。

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①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
式:。

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

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③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该气
体(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

2. 右图所示装置也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该实验认识正确
的是()
A.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O
2,生成固态的P
2
O
5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
2、O
2
、CO
2
和稀有气体
3.为测定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某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
验,在一个耐热活塞的底部放一小块(足量)白磷(白磷在空气中燃
烧的温度为40 ℃),然后迅速将活塞下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
为;冷却至原来温度时,松开手,活
塞最终将回到刻度处,试回答白磷燃烧的原
因。

4.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了右
图所示装置。

请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闭合电源开关,可以观察到白磷_______ ____。

(2)装置冷却到室温,可观察到U型管内左侧液面_________。

(3)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________。

(4)此实验还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两点性质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 .某同学用右图所示的装置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
管内密封有空气,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空气连通,实验开
始前活塞处在刻度5 cm处。

已知生石灰与水反应能产生大量
的热;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二个条件,一是有一定的温
度;二是有充足的氧气。

⑴向烧杯内加入适量水,与生石灰反应的目的
是。

⑵可观察到玻璃管内开始发生的现象:白磷(足量) ,活塞向 (填“左”或“右”)移动。

⑶实验结束,恢复到常温后,活塞应停在约 cm处,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6.为粗略测量空气中O
2与N
2
的体积比,某学生设计了右图所示的
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时,先关闭弹簧夹a,将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的灼烧后迅速插入大试管,接触试管底部的过量的白磷,然后立即塞紧橡皮塞。

由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得多,因此反应很容易发生,可观察到大试管中产生大量的白烟。

试回答以下问题:(1)试写出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待试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
为,
据此可证实空气中O
2与N
2
的体积比大约为。

(3)如果装置气密性不好,则测出的O
2与N
2
的体积比
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7.某同学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设计了如图3 所示的实验装置。

该同学在“金属梯”的每一步的凹处放置一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
磷,用放大镜会聚6V手电筒光于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的白
磷上。

回答下列问题:
⑴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⑵“金属梯”的每一步上都放置一小颗白磷与只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放一大颗白磷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甲生按右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

请回
答下列问题:
(1)燃烧的现象是;
(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
是;
(3)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4)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
,。

(5)丙生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

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后,水能否进入集气瓶?为什么?。

(6)若仍然用木炭代替红磷,丙生的实验方案应作何改进,才能保证实验成功?(只需答出实验方案中须改进的地方)
9.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镁可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设计了
如下方案进行验证。

步骤1:用盛水的水槽、无底的废广口瓶、燃烧匙、蒸发皿、橡皮塞等装
配成如右上图所示的装置。

另准备一只有一根铜丝穿过的橡皮塞,铜丝
末端固定一根镁条。

步骤2:引燃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塞好橡皮塞。

待充分冷却,观察到广
口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约占瓶内水面原上方空间的1/5左右。

步骤3:往水槽中加水使广口瓶内外水面相平。

点燃镁条,更换橡皮塞,镁条在广口瓶内继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

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

(1)步骤2的目的是。

(2)在步骤3“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是由于瓶内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气压。

(3)根据上述实验和你所学的知识,请写出镁在空气中燃烧时的文字表达式:
10.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书本“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知道P
2O
5 不
能随便排放在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 mL空气,如右图。

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

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

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
约 mL。

(2)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3)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写出其中一种)。

11.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11)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12)(选
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
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
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请你对
比分析下面图11、图12实验,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指
出实验中A、B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2)图1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12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12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4)图12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____ mL刻度处才停止。

(5)对照图12实验,你认为图11实验有何不足之处?(回答一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