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荷花》为小学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美文,叶圣陶先生所写。
课文用第一人称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白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作者以观察的顺序为线索叙写,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
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叫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虽全文内容不多,意境却特别美,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又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记忆能力较发达的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被设定为“从不同的角度赏析,对美文进行语言的积累”。
学情分析: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描绘了荷花的美,字里行间渗透着对荷花、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文字生动,意境幽雅,情感真挚,想象奇特。
而三年级的学生知识储备还有所欠缺,语文素养还不够稳定,此类美文,正是他们所需要积累的对象之一。
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记忆力非常有优势,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也不断在提高,以积累作为阅读的其中一种方式,最合适不过。
设计理念:散文是我们教材中常出现的一种文体,因其没有具体可感的事件,没有可以深究的寓理,所以以往对于此类文本的教学,我们总是有点无从入手。
多用朗读、想象画面等方式,但是总觉浮光掠影,煽情有余,收获不多。
如何更深入地品味文字,如何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方面,如何找到更有效的方式,值得我们思考。
《荷花》是一篇老课文,叶圣陶的一篇写景散文。
文字简练优美,用词准确,句式多用排比、比喻,景与人、景与情,三者交融。
如此的文本,对于孩子来说,意义在哪里呢?我想,涵咏之,积累之,能让自己的经验中留存这样的文字,将来厚积薄发,吐纳之,运用之,应该就是学习这类文本的一大收获。
因此,本文的教学,我将其定位为——积累。
整个设计中渗透两个层次:积累的内容:作家作品——形象比喻——准确用词——独特句式;积累的方式:朗读、想象、背诵、运用。
课时目标: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挨”“骨”,通过观察字形和辨析字义来识记“挤”、“蓬”、“幅”等生字;依托图画、结合生活理解“挨埃挤挤、饱胀”等词语意思。
2、以积累为目的,明确积累的方向,如优秀作家作品、生动的比喻、准确的用词,独特句式都是积累的对象。
3、学会积累好的文字的方法,如朗读、想象、背诵、运用等方式,在积累中,理解课文,感受荷花的美,体会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边积累的读书方法。
重点:学会积累语言,明确积累对象,掌握积累的方法。
难点:在阅读情境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欣赏:同学们,我们一起先来看看这些优秀的摘抄本,学学别人积累的好办法。
送大家两个词语:厚积薄发、“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了积累,无论何时何地,你都可以自信地向别人展示自己。
当你的肚子里有了墨水,你的气质也就会与众不同了,这些都源于积累。
(板书:积累)【设计意图: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生活与学习相辅相成,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出发,以课前聊天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对积累的注意,潜意识中认识到积累的作用,为学习课文做好积淀。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1、说到积累,老师也特别喜欢,看,(出示)这是老师比较喜欢的一段文字,想不想听老师来读一读?(范读)那么通过学习今天的课文,你们也能积累到好的文字。
3、读课题:12荷花4、这篇课文是叶圣陶老爷爷写的,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吗?5、(出示资料)你从这段介绍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呢?师小结:同学们,我们要积累好的文字应该选择优秀作家的作品。
(板书:作家作品)叶圣陶老爷爷就是大家比较喜欢的优秀作家,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他其中的一个作品。
【设计意图:“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陶行知语)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与楷模,以老师为范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抓住此契机,提出本课的学习的主要目标----积累,有目的、有效率地进行学习。
而在介绍了叶圣陶后,告诉学生,积累要注意选择,优秀的作家作品首当其冲。
】二、初读课文,积累字词1、通过预习,老师先来检查一下课文中的字词都会读了吗?词语:(1)读第一行,你发现了什么?读好它们。
(2)儿化音注意读准,“莲蓬”的“蓬”应读轻声。
2、词语读准了,这些长句子,你会读好吗?A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B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预设没读好:这位同学读起来似乎有些吃力呢,老师有个秘诀可以让你读好,长句子在没有标点时,可以根据意思做适当的停顿,不信我们一起来试试,看看灵不灵?(出示划分线)预设读好:这位同学读得真好,你看,在长句子在没有标点时,他根据意思做适当的停顿,所以读起来很轻松。
3、这篇课文是叶圣陶的得意之作,里面有许多美妙的词语,现在请你读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读起来有味道,值得我们去积累,可以圈一圈。
(1)指名说。
(2)你们可真会找,看,老师也找到一些,这些词语各有各的味儿,谁能来读一读呢?(2-3人)师小结:这些同学读得真好,不仅读准了,还读出了属于自己的感觉,这就是积累的好方法。
(板书:朗读)4、初读课文:这些词语叶圣陶爷爷都能用的这么好,课文中的的段落肯定更吸引人呢,你最喜欢读哪一段呢,读给大家听听?(分段读课文)【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理解的基础,所以也有名师曰:“不熟读,不开讲”,朗读是语文积累的基本方式。
因此,我安排这一环节从字、词、段层层深入,读出词语的感觉,读通难读的长句,读顺课文的段落。
在反复的、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大多数同学能在此环节积累好词好句。
这样学生可以从简单的学习方式中收获积累的快乐,在实践中明白朗读确实是有效积累的方法之一,因此更喜欢朗读。
】三、赏析第2段,积累精彩语句1、在刚才的举手中,老师发现许多同学都特别喜欢读第2段和第4段,是的,这两段都是文中的经典段落,值得我们细细体会,好好积累,今天我们先来看看第2段。
(2)听完他们的朗读,你觉得荷花怎么样?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
2、你们知道这个自然段用了几个字吗?(90)看,叶圣陶爷爷就只用了90个字就写出了那么生动美丽的荷花,那么这一段文字中哪些词句是值得我们去积累的呢?现在,请你们小组学习,出示要求:找一句你们小组最想积累的精彩语句,并请说说为什么要积累。
【设计意图:积累的句段各有特色,而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独特的欣赏眼光,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把课堂还给学生,有利于他们创意的发挥。
“为什么要选择这一处积累”,其实是让学生沉浸在在语言文字中细细赏析。
】3、大堂交流。
预设: A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小组代表发言,并说一说为什么要积累(这句话是一句比喻句,把荷叶比作大圆盘)●比喻好在哪呢?(是的,我们透过这句话仿佛眼前就能出现这幅画面)出示图片你能读一读这动人的画面吗?小结:有时运用比喻句,文字会特别生动,像这样的句子值得我们去积累。
(板书:形象比喻)过渡:除了比喻句,这句话还好在哪呢?●“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盘”,a、“挨挨挤挤”从这个词,你仿佛能看到什么画面?(我仿佛能看到一大池的荷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挤来挤去)请你读一读。
哪个小组能来表演一下?看了他们的表演,你从“挨挨挤挤”又看出荷叶怎么样?请你读一读。
小结:是呀,荷叶们也和你们一样,那么天真那么可爱,那么有生命力。
b、从“碧绿的大圆盘”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读一读。
师小结:你们的想象让文字更有味道了,其实有时想象也是一种积累的好办法。
(板书:想象)让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一读这句话。
B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过渡1:你的眼光真独特,这么不起眼的一句话都被你找到了,老师和你有一样的想法。
过渡2:在这段中有一句话特别不显眼,却连接了荷叶与荷花的描写,你能找到吗?①这句话好在哪?为什么要积累?(“冒”字用得好)②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冒字呢?好在哪?(出示图)(多:是啊,这儿一朵,那儿一朵,整个荷花池都是荷花了,你来读一读。
可爱:对啊,荷花就像你们一样,像小娃娃,多么可爱呀!读一读生命力:在那么多的荷叶中挤出来,是需要多大的劲呢!读一读)③你能加动作读一读吗?③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急切地、争先恐后地冒出来,多有冲劲,多有生命力啊! 我们一起加上动作读一读吧,感受一下。
④这些荷花终于冒出来了,它们想做些什么呢?(同桌讨论)语句练习:Array生:看景色呼吸找朋友做游戏……⑤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
这样用词准确的语句,我们难道不应该积累吗?(板书:准确用词)【设计意图:学会积累,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要学会方法。
三年级的学生有时靠自己的语感,往往能寻找到积累的对象,如“这里把荷花比作碧绿的大圆盘,很生动”,“冒”字用得很好,用得很准等等,要想使学生积累得更深入、更丰满、更立体就需要老师方法上的指导。
因此教学中也就有了动作演示体会“挨挨挤挤”表现的荷叶动态的可爱;同样,也就有了“冒”字带来的想象说话练习,使学生对词句的理解不浮泛,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交融的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熏陶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C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预设过渡1:你有没有发现像这样的句式文中还有几句呢?(找到指读)像这样三句连在一起就比较有整体性,其实也正是写了荷花的?(三种形态)预设过渡2:你为什么要把三句连起来积累呢?(排比句)是的,这三句连起来比较有整体性。
而且这三句话都是在写荷花的?(形态) ①三种形态中,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呢?先自己读一读,加上一些动作。
(指读,读出味道)②看,(出示图)这是哪种形态?(对应句子)③叶圣陶爷爷采用了有的……有的……有的……(屏幕出示)这样的句式,写出了荷花形态的美丽,看上去很有条理性、整体性,像这样独特的句式就更应该积累了。
(板书:独特句式)④ 再来读一读。
⑤ 现在老师就要用这样独特的句式来考一考你们了。
⑥ 原来我们知道的积累课不仅仅是记住这些精彩的段落,还要学会运用啊,这就是学以致用。
(板书:运用)⑦ 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三句的不同了吗?第二三句更加具体生动,那你能不能加入自己的想象,把第一句写得更加生动具体呢?练习: 【设计意图:积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会运用,回到了学习语文最初的意义,而类似于这种独特的句式的练习,不仅仅是模仿课文的段落句式,更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为今后的写作训练能够写生动、写具体做好积淀。
】4、这一段经过我们的细细品味,真的很有味道,现在我们把整个段落美美地读一读(配乐读)5、听你们读得这么好,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能背了呢?我们来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