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性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


八、毒性分级及结果评定
根据实验动物中毒症状、 死亡时间、特征和LD50, 按受试物种类,分别参 照相应的经口急性毒性 分级标准进行评定,判 断该受试物的毒性大小 及毒性特征。
注意事项
1、氯氰菊酯溶液灌胃前要摇匀! 2、按规定方法销毁剩余受试物。 3、防止被动物咬伤
特征及可的靶器官,初步评价外源化学 物的危险性。
四、
初步了解动物致死的原因,为研究毒作用的机制 提供线索,进而为制定中毒急救治疗提 供依据。
CONTENTS
02Part Two 基本原则
一、急性毒性试验设计遵照 化学药物急性毒性试验技术 指导原则进行试验设计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应根据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理化性质、适应症特点和试 验目的等选择合理的试验方 法,设技适宜的试验方案, 并结合其它药理毒理研究信 息对试验结果进行全面的评 价 三、 随机、对照、重复
• (研究动物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给予受试物后,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毒性反应。)
试验目的
一、
了解外源化学物急性毒性的强度,求出LD50
三、
探求外源化学物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 为亚慢性毒性、蓄积毒性和慢性毒性及特殊 毒性试验染 毒剂量的设计和观察指标的选择毒效应的
三、剂量选择
广泛查阅文献资料, 估计毒性中值
预试,求出待测化学 物0 %~100 %或10 %~90 %的大致致死 剂量范围
设计正式试验的剂量 和分组
四、灌胃操作
• 将动物固定成垂直体位,腹部 面向操作者,使动物的上消化 道固定成一直线
五、毒性作用/中毒症状和 动物死亡情况观察
• 高剂量组动物的死亡常很快发 生,染毒后应即刻密切观察, 观察和记录中毒症状及出现的 时间,死亡数量和时间及死亡 前的特征。按照实验结果,填 写急性毒性实验记录表。
• 二、给药途径
• 中药新药除临床给药途径外,水溶性药物应同时采用静脉给药途径, 其他如油剂,混悬剂之类可采用皮下给药途径。腹腔汁射在人体极少 用,中药粗制剂成分复杂,动物毒性试验中也尽可能少用,以避免腹 腔刺激性的干扰。
• 各给药途径的容量一般为小鼠0.4—0.5ml/20g(体重),大鼠 lml/l00g(体重)。小鼠口服最大容量不超过0.8ml/20g(体重), 其他途径不超过0.5ml/20g(体重)。大鼠口服最大容量不超过 2ml/l00g(体重),其他途径不超过lml/l00g(体重)。
CONTENTS
03 Part Three 研究内容
受试药物:
• 制备工艺稳定、符合临床试验用质量标准规定的样品
• 本次试验所用的受试物是氯氰菊酯。每组的剂量从低到高分别如 下图;各个剂量组的动物均给予相同单位体重体积的受试化学物。
动物选择
目前常用的实验动物是小鼠或大鼠。但在 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受试物中已知含有 强烈胃肠刺激物,就还应再采用非啮齿类 大动物进行实验,否则,即使毒性较大(如 巴豆)也并不能引起大、小鼠呕吐反应。
六、中毒症状
01
行动:
不安定、多动、发声
02
神经系统反应:
举尾、振颤、痉挛、运 动失调、姿态异常
03
自主神经系统反应:
眼球突出、流涎、流泪、 排尿、下泻、竖毛、皮 肤变色、呼吸。
04
死亡
CONTENTS
04Part four 数据分析及评价
七、LD50的计算(改进寇氏法)
• 改进寇氏法是利用剂量对数与死亡率呈S型曲线而设计的方法, 又称Karber法或平均致死量法。本法要求每个染毒剂量组动物数 要相同,各剂量组组距呈等比级数,死亡率呈正态分布,最低剂 量组死亡率呈<20%,最高剂量组死亡率>80%
氯氰菊 酯急性 毒性试 验
——食品1601班蒋舒帆
目录
01 Part One 概念及意义
02 Part Two 基本原则
03 Part Three 研究内容
04 Part Four 数据分析及


CONTENTS
01Part One 急性毒性试验的概 念及意义
概念
• 主要观察对实验动物一次给药后所产生的毒性症状及其程度,出 现和消失的时间,死亡的发生率并计算出其最大给药量,最小致 死量、半数致死量(LD50)等。由于中药毒性常较小,单次给药往 往不能表现明显的毒性作用,我国药政部门把一日内多次给药观 察受试药物毒性的实验也称作急性毒性实验。由于中药毒性常较 小,单次给药往往不能表现明显的毒性作用,我国药政部门把一 日内多次给药观察受试药物毒性的实验也称作急性毒性实验。
大鼠
小鼠
急性毒性试验的动物要求
动物数量
健康成年小鼠4~6 组,每组至少10只
性别
雌雄各半
年龄
刚成年,未曾受孕、 交配
给药方法
• 一、动物禁食
• 动物购入后应在实验室观察1星期,口服给药前,为减少吸收 差异和大容量给药造成胃急性扩张,小鼠和大鼠至少应停食4 -6h,要求一夜停食(不停水),投药后再停食3-4h。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