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人工成本及其统计
E
V
=
I (V V
0
0
I ) ÷V
0
0
E
S
=
(I I ) ÷ I (S S ) ÷ S
0 0
0
E
C
=
0
(I I ) ÷ I (C C ) ÷ C
0 0 0
0
四、企业人工成本及劳动效益统计指标
(五)弹性指标 (2)人工成本综合弹性的计算公式: X=M1Ev+M2Es+M3Ec 其中,M1、M2、M3为Ev、Es、Ec各 自的权重。常见为0.4,0.4,0.2。
三 决定合理人工费的计算方法
(三)损益分析基准法
盈亏平衡点:企业利润为零时的销售额或销售 量。
P-产品单价;V-单位产品变动成本;F-固定产本;X- 产量 PX=F+VX 则盈亏平衡时的销售量为:X=F/(P-V) 边际利润率=(P-V)/P 盈亏平衡时的销售量为:X=固定成本/边际利润率
五、人工成本指标应用与分析方法
4、因素分析法 人工成本的发展变化是各种因素起作用的结果,但 主要的是职工人数和平均人工成本水平的影响。 在分析时,可将职工人数视为数量因素,平均人工 成本水平视为质量因素。 由于人工成本总额是平均人工成本与从业人员平均 人数之积,这样人工成本总额之数就是平均人工成 本指数与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指数之积。即: L1÷L0=(C1÷C0)×(W1÷W0)=(W1C0÷W0C0)× (W1C1÷W1C0), L1是指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L0是指基期人工成本 总额;C1是指报告期平均人工成本;C0是指基期平 均人工成本;W1是指报告期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W0是指基期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变动对人工成本变动的影响程度 为:W1C0÷W0C0,影响绝对数为:W1C1-W1C0; 平均人工成本变动对人工成本总额的影响程度为: W1C1÷W1C0;影响绝对数为:W1C1-W1C0
三 决定合理人工费的计算方法
(三)损益分析基准法
损益分析可用于确定: (1)以盈亏平衡点为基准,计算一定人 工费总额下的盈亏平衡销售量及薪资支 付的上限; (2)测算股东保留利润水平下的销售量 和人工费支出上限; (3)测算安全利润水平下的销售量和人 工费支出合理限度。
四、企业人工成本及劳动效益统计指标
百元产值人工成本销售产值率 = 企业销售产值 企业人工成本总额(百元)
企 业 附 加 值 成 本 总 额 ( 百
百
元
人
工
成
本
附
加
值
率
=
人
工
元
)
数值越大,则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越高。
四、企业人工成本及劳动效益统计指标
(三)成本结构性指标
是相对指标,主要是人工成本占总成本 的比例。
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 = 企业人工成本总额 企业总成本
-
反映活劳动对物化劳动的吸附程度,这一比值愈低, 反映活劳动所推动的物化劳动愈大,反之,活劳动所 推动的物化劳动愈小。该指标用于衡量企业有机构成 高低和确定人工费用定额。但是,不同行业人工成本 占总成本的比重这一指标可能差异很大。
是反映企业经营环境状况变动趋势的重要指标。 人工总成本/ 增加值
√
人工成本利润率反映了从业人员得到的全部报酬与企 业利润之间的构成关系。在同行业企业中,人工成本 利润率越高,可以表明单位人工成本支出所取得的经 济效益越好,人工成本的相对水平越低。对于竞争性 企业也可用劳动分配率代替。
劳 动 分 配 率 = 用 人 费 附 加 值
综合性主指标反映:活劳动要素的投入产出 关系;企业附加值劳动生产率同职工收入的 分配关系;与同行业平均或其他企业相比, 相对相对人工成本的高低状况。
四、企业人工成本及劳动效益统计指标
(二)综合性指标
人工费比率指标相当于百元销售产值人工成本;劳动 分配率相当于百元附加值人工成本含量。 二者的逆指标
一、人工成本及其构成
人工成本的特点 人工成本的特点:
人力资源成本投资收效比较慢 人力投资收益大、期限长 人力资源投资效益有明显的时效性 人力资源投资收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二、确定合理人工费的因素
企业支付能力 职工的生活费用 劳动力市场行情
二、确定合理人工费的因素
(一)企业支付能力
人事费用率 投入产出 指标 人工成本/销售总收入
它表示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总价值中用于人工成 本的支出比例,同时也表示企业职工人均收入 与劳动生产率的比例关系、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
√
通过人工成本占销售收入(营业收)比重同样可以清 楚地表明:①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比例;②从业人员 报酬在企业总收入中的份额;③从业人员报酬与劳动 生产率的对比关系。④人工成本占销售收入(营业收 入)比重与人工成本占增加值(纯收入)比重两个指 标可以通过企业增加值率相互转换。
(一)企业支付能力
3.人工费比率
人工费比率 = 人工费 人工费/职工人数 = 销货额 销货额/职工人数
4.劳动分配率:与上期/同类企业相比,劳动分 配率是否过高?
劳 动 分 配 率 = 用 人 费 附 加 值
5.附加值劳动生产率:单位职工生产的附加值. 6.单位制品薪资:平均每件产品的人工费 7.收支平衡点
(一)人均水平指标
平均人工成本=年度人工成本总额/年度平 均人数 是一个绝对指标,可以基本衡量和表明不同 行业、同一行业不同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 工资收入分配关系及竞争力。
四、企业人工成本及劳动效益统计指标
(二)综合性主指标
是相对指标,包括人工费比率和劳动分配率
人工费 人工费/职工人数 人工费比率 = = 销货额 销货额/职工人数
六、对国企人工成本管理的新动向
工效挂钩的困境: 在两个基数、一个比例和工资总额持续低于经 济效益增长控制方式下,企业工资总额占企业 新增价值(增加值)的比例只能越来越低。这 并不符合工资成本的控制规律和工资水平增长 的内在要求,结果势必造成企业掩瞒管理部门 多发工资。
六、对国企人工成本管理的新动向
(一)企业支付能力
1.实物劳动生产率:衡量一定时期内的平 均职工产量.
实物劳动生产率 = 固定资产 职工数 (劳 动 装 备 率 ) × 产量 库存 固定资产 (设 备 生 产 率 )
2.销货劳动生产率:产量与价格
销货劳动生产率 = 固定资产 职工数 (劳动装备率) × 产量 库存 × 价格 固定资产 (设备生产率)
薪酬管理
第四讲 人工成本与控制
一、人工成本及其构成
概念:是企业因雇佣劳动力而发生的费用。 (1966年10月召开的第11次国际劳动统计学家 会议 ) 构成: 日本的人工成本=各类人员工资+法定福利+ 福利设施费+实物支出费+从业人员训练招募 费+退休金
一、人工成本及其构成
我国工业企业人工成本(1995年国家统计局): 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制造费用—— 直接工资) 生产人员职工福利费(制造费用——其他直接支出) 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制造费用) 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福利(制造费用) 劳动保护费(制造费用) 企业管理人员工资和福利(管理费用) 职工教育经费(管理费用) 劳动保险费(管理费用) 失业保险费(管理费用) 工会经费(管理费用) 销售人员工资和福利(销售费用) 子弟学校经费(营业外支出) 技工学校经费(营业外支出) 职工集体福利设施经费(利润分配——公益金)
一、人工成本及其构成
根据国资委“2003年企业人工成本情况调查 表”对人工成本给出的界定,企业人工成本是 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所发生 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其范围包 括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 用、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和其 他人工成本等七大项目。
(1)人工成本总量变动情况分析 (2)人均人工成本变动情况分析 (3)人工成本构成及其变动分析 人工成本构成变动=报告期某组成部 分所占比重-基期该部分所占比重
五、人工成本指标应用与分析方法
3、水平控制法 水平控制的意思就是横向比较,即企业将自 己的统计数据与同行业、同地区进行比较。 以行业平均的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 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这三个比率指标为参照, 衡量企业与行业对应比率指标的偏差程度。 显然,企业的这三项比率指标应当低于行业 平均水平,且这三项比率指标都不能为负值, 符合这一条件的企业是人工成本比率控制较 好的企业。反之则认为该企业在人工成本的 比率方面失控了。
四、企业人工成本及劳动效益统计指标
(五)弹性指标
弹性指标是利用了管理经济学中有关弹性的思考方法 设计出的一种新的指标计算方法,有一定借鉴意义。 常见的有人均人工成本的增加值弹性、销售收入弹性、 总成本弹性及综合弹性的计算。 (1)人均人工成本的增加值弹性、人均人工成本的销售 收入弹性、人均人工成本的总成本弹性的计算公式分 别为: (I ) ÷
平均薪酬水平 = = 固定资产 职工数 (劳 动 装 备 率 ) 人工费 职工数 产量 库存 × 固定资产 (设 备 生 产 率 )
× 价格 ×
附加值 用人费 × (产 量 库 存 ) × 价 格 附 加 值 (附 加 值 率 ) (劳 动 分 配 率 )
实物劳动生产率
销货劳动生产率
附加值劳动生产率
二、确定合理人工费的因素
(二)职工的生活费用
用于保障职工某一生活水平的生计费用的工资是企业 “非支付不可的工资” 与地区生活水平/物价水平有关
(三)劳动力市场行情
同行业的工资水平会影响本企业的工资竞争力。
三 决定合理人工费的计算方法
(一)劳动分配率基准法 一 劳动分配率基准法 以劳动分配率为基准,根据一定的目标 用人费,推算出必须达到的目标销售额; 或根据目标销售额计算可能支出的人工 费。
五、人工成本指标应用与分析方法
1、现状了解法 根据人工成本总额、人均人工成本指 标、职位人工成本指标、组成指标, 得出企业统计分析的初步数据:这些 指标可以让我们清楚目前企业人力成 本使用情况及其对企业生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