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的游戏化教学.doc

小学数学的游戏化教学.doc

小学数学的游戏化教学
摘要:当前,小学数学改革的主旋律是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变苦学为乐学。

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穿针引线,让学生在体验学习的快乐的同时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教师要善于运用形象的情境进行教学,发挥学科的优势来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要时可“让游戏进入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
游戏是一种极为古老、极为普遍的活动。

数学游戏是指那些带有趣味性、竞争性和娱乐性,含有部分未知的或全然未知的结果,小学生可投入很大兴趣,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的寓数学知识或数学原理于其中的游戏。

一、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游戏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善于形象记忆,逻辑推理能力较弱。

他们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

因此,在学生学习新知时,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

2.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容易被一些新奇的
刺激所吸引,而新颖、活动、直观、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
引起儿童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兴奋,形成兴奋灶,从而使儿
童更好地建立暂时联系,而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只能连续集
中15 分钟左右。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
来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
力长时间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收到良好效果。

如:针对教
材中的“打数学扑克” 、“邮递员送信” 、“小猫钓鱼” 、“夺红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数学医院” 、“摘苹果”、“开火车”等十多种教学内容,我不光组织每名学生参与到教学游
戏中而且还为他们制作了小动物的头饰,在做游戏时,让学
生戴在头上。

这样,无论是一面红旗,一个头饰,还是一副
色彩鲜艳的图画,都增强了练习的趣味性,使学生能争先恐
后地参与到数学游戏中来。

二、小学数学游戏的选择
1.游戏的选择应该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游戏教学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首先得保证游戏
内容具有游戏性。

这里的游戏性是指数学游戏要具有交互性
和娱乐性,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游戏,制定相应的游戏规则,游戏中包含竞争和胜负,并且胜负当时可以看到,可以造成
一种悬念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因此,游戏内容
的选择要新奇有趣,要使学生乐于接受,能够激发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实施过程中,游戏性则体现在游戏的形式、操作、策略等
各方面。

具体是指规则的设计要像游戏,利用各种方式,把
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趣味化,有效地激发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师生和生生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积
极的探究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游戏的选择应当具有知识性与启发性。

游戏内容首先要反映数学内容的本质,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
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游戏要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和
应用价值,有利于营造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使学生的思路
越走越宽,思维的空间相对广阔。

游戏内容应选择学生感兴
趣的、与其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素材,现实世界中的常见现
象或其他科学的案例,展现数学的概念、结论,体现数学的
思想、方法,反映数学的应用,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的应用无处不在。

比如,根据小学生好奇心特别强,喜欢探索的特点,在学习了各种图形之后,让学生做操作性
的数学游戏――七巧板拼图游戏,告诉学生游戏规则,让他
们自己动手经历拼出各种图形,并发现蕴涵在其中的数学关系。

三、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数学游戏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数学游戏应该紧扣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数学游戏的设计应该有利课堂教学目标的现实,数学游戏教学既
可以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应用,也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延
伸与发展。

数学游戏应该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有所帮助,课
堂教学中的游戏教学不能游离于课堂教学内容之外,不能为了
游戏而游戏。

例如,《找质数》一课时中,设计一个“听数巧断出
教室”这一数学游戏。

这个游戏是老师说密令,学生听后,
判断自己的学号是否符合走出教室的要求,如果符合就快速
的离开。

譬如,老师说:“请所有质数的同学离开”,那么学号是质数的学生就需要快速的离开教室。

这个数学游戏我是安排在学生学习完质数、合数概念之后,即将下课时进行。

目的是因为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区分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等不同数的分类方法,这时进行这样的
数学游戏,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
容的理解和掌握,还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
课堂教学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第二,数学游戏的时空不宜过长过大。

数学游戏应该具
有很强的针对性,尽量做到游戏目标单一。

因为如果数学游
戏包含太多的知识,所有学生就未免都能顺利的参与其中。

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由于身心特点,他们的注意力普
遍不长,如果游戏难度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就会让他们失
去兴趣,所以原则上一个数学游戏时间占整个课时教学的比重应控制在四分之一左右。

例如,一年级数学《 6 的认识》中的猜数游戏。

一共有6 粒豆子,左手有 2 粒,猜一猜,右手有几粒?
这个游戏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既不是太难,也不是很容易,需要学生动脑思考之后,才能回答,所以教学目标的定位合适全体学生。

但是这个游戏在同桌相互做了四五次之后,就会重复出现,学生可能对此就会失去兴趣,因此,此数学游戏不宜进行的过长。

教师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通过游戏化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帮助学生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徐爱花 .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运用研究 [J].成才之路.2014( 3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