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生产作业计划与排序概述
生产与运作管理生产作业计划与排序概述
(一)期量标准概念
为制造对象(产品、部件、零件)在生产过程中的 运动所规定的生产期限(时间)和生产数量的标准。
生产类型 大量生产
不同生产类型的期量标准 期量标准
节拍、流水线工作指示图表、在制品定额
成批生产 单件小批
批量、生产间隔期、生产周期、在制品定额、 提前期
生产周期、提前期
1. 生产周期(T)
检查和控制生产任务计划进度完成情况
生产作业计划的主要决策问题
• 确定批量的大小 • 确定适当的生产顺序 • 安排合理的生产进度日程
• 批量
(1)概念:
批量: 消耗一次准备结束时间所生产的同种产品或
零件的数量,以n记之(即相同产品或零件一次投
入和出产的数量)
生产间隔期: 相邻两批相同产品(零件)投入(或
周转半 前车间期初第 前车间
前车间
成品占 =( 一次出产零件 ÷ 交库间 )× 入库批
用量
入库标准日期 隔日数
量
= (3/5)×50 = 30 (件)
前车间成批入库,后车间整批领用
● 图表
工作日 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1 2 3
解:
工作日 1 2 3 4 5 6 7 8 9 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1 2 3
流
最
动 占
大用
占量
用
量
保险储备量
后领 前入
周转半
成品占 =
用量
前车 间批 量
-[
前车间计划最 后车间
后一批零件入 库的标准日期
÷
生产间 隔期
]
×
到期末的天数
后车 间批 量
= 60 -[9/2]×10 = 10
②定期排序法——适用于成批轮番生产 ③日常分派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对象专业化车间
• 按各车间承担的产品分配生产任务 • 同时也要考虑到各车间的生产能力负荷,
适当加以调整
工艺专业化车间
按工艺过程的反顺序方向进行,具体方法因 生产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 在制品定额法——适用于大量生产
某车间出产量 = 后车间投入量+该车间外销量 +(库存半成品定额 – 期初库存半成品预计 结存量)
约束条件:一项作业在某设备上进行某工序的加 工,必须在该作业的上道工序完工,以及该设备 上项作业完工之后才能开始。即:
T i , k ( s ) m T i , k 1 ( s ) t a i , k 1 , T i 1 , k x ( F )
作业i在设备k 上的开工时间
作业i在设备(k-1) 上的加工时间
车间内部在制品定额
(1)定期(生产进度已定)情况下的在制品定额—图表法 在制品定额=计划期末在制品占用量
生产周 生产间隔 T
期T
期R
R
(天) (天)
T=R 10
10
1
上旬
进度 中旬
在制品平 在制品期 均占用量 末占用量 下旬
一批 一批
T>R 20 T>R 25
10
2
10 2.5
二批 二批半
二批 三批
(2)累计编号方法 (3)生产作业计划编制方法
●制定“产品进度计划” ●制定“零部件进度计划”
累计编号方法
• 累计号按产品编制 • 从计划年度该产品出产的第一台(或从开始生
产这种产品的第一台)开始,依成品出产的先 后顺序,每出一台增加一号,即为每一件产品 编上一个累计编号 • 在同一时间上,产品在某一环节上的累计号数, 与成品出产累计号数相比,相差的号数称为提 前量 • 提前量与提前期的关系为:
批量 60
50
作业日程 40 30 20 10 0
零件 A
03-4
30
B
03-3
20
部件 C
02-3
10
零件 D
04-2
30
E
04-1
20
部件 W
03-2
10
零件 F
03-1
20
部件 Y
02-2
10
零件 G
02-1
20
产品 Z
01-1
10
2. 生产提前期(D)
(1)概念:指一批制品(零件、毛胚或产品)在各 工艺阶段投入(出产)的时间比产品出 产时间提前的天数。可分为投入提前期 (D投)和出产提前期(D出)
§1 生产作业计划
生产作业计划是安排零部件(作业、活动)的产出 数量、设备以及人工使用、投入时间及产出时间。
一、生产作业计划工作的内容
生产作业 计划编制
生产作业 计划实施 控制
1 编制企业各层次的生产作业计划 2 编制生产准备计划 3 设备和生产面积的负荷率核算和平衡 4 制定或修改期量标准
5 日常生产派工 6 通过生产调度(等候线管理)和生产作业统计,
③前车间成批入库,后车间整批领用
(2)库存保险半成品定额
用途:在前车间出现出产误期或出现过多废
品时,为了保证生产正常进行而准备
的储备量
公式: 保险半 前车间可能
后车间
成品定 = 误期交库日 × 平均每
额
数(保险期) 日用量
前车间成批入库,后车间分批领用
●设前车间入库批量60件,后车间领用批量为10件。前车间 计划期最后批量入库的标准日期为到期末9天,后车间生 产间隔期(领用间隔期)为2天。求周转半成品占用量。
D机出=20 +10 +(45-15)= 60(天)
D机投=60 + 40=100(天)
D毛出=100 + 5+(45-45)=105(天)
D毛投=105 + 20 =125(天)
3. 在制品定额
概念:指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生产 衔接,必须占用的在制品的最低储备量
(1) 车间内部在制品定额 (2) 车间之间半成品定额(库存在制品定额)
作业(i-1)在设 备k上的完工时间
作业i-1
作业i
作业j
ti,k-1
tj,k-1
k-1
Ti,k-1(s)
ti,k
tj,k
k
Ti-1,k(F)
tj,k-1 ti,k-1 k-1
Tj,k-1(s)
tj,k
ti,k
k
Ti-1,k(F)
设备k等 待时间
T1
T2
T1≠T2
作业j等待 时间
不同作业顺序对生产绩效的影响
•生产进度日程的确定
根据项目的交货期限和各工序的生产时间初 步安排生产进度日程,再检查它对工作中心生产 能力需要量与实有的生产能力是否相平衡,对在 同一时间周期内争用同一设备(组)的多项任务 进行协调,按有限能力的约束条件,对任务项目 的进度时间或能力配置作出调整,这就是生产进 度的决策。
二、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周转半 成品占 用量
前车间成批入库,后车间每日领用
●前车间期初第一次零件入库标准日期为3天。交库间隔 日数为5天,批量为50件
工作日 1 2 3 4 5 6 7 8 9 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25 1 2 3
流 动 最占 大用 占量 用 量
保险储备量
周转半成 品占用量
(2)计算公式: ①前后车间生产批量相等情况 ②前后车间生产批量不相等情况
前后车间批量相等情况
毛胚制造周期 T毛
毛-加 保险期
机加工周期
加-装保
险期
装配周期
T毛-加
T机
T加-装
T装
D装投=T装
D机出=D装投+T加-装
D机投=D机出+T加
D毛出=D机投+T毛-机 D毛投=D毛出+T毛
● 产品在最后车间的出产提前期=0 ● 产品在最后车间的投入提前期=该车间的生产周期 ● 产品在某车间的出产提前期=后车间投入提前期+保险期 ● 产品在某车间的投入提前期=该车间出产提前期+该车间生产周期
产出)的时间间隔,以R记之
(2)批量和生产间隔期关系
Rng nRg
n:批量 R:生产间隔期
g:平均日产量
批量的大小对生产的技术经济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同时也 取决于计划期内市场或用户对产品的需求情况。其实质是 对生产的品种与产量之间进行权衡的一项决策
• 生产顺序的确定
就是对作业任务投产的先后顺序作出安排—— 作业排序。它们将影响交货结果、生产周期时间 和设备利用情况,从而影响生产绩效。
14
6
2.5
3
4
7
11
16
7
3.5
4.5
8
12.5
18
8
4
5
9
11
20
9
5.5
10
15.5
22
10
6
11
17
21
12
7
13Leabharlann 19261415
21
28
16
17
23
30
18
25
32
20
27
34
注:表中生产周期是以两班制的工作日为单位
产品生产周期
• 网络计划技术(第十章) • 图表法
零部 件
名称 零件编号
(1)生产周期概念: 指一批制品从原材料投入生产起,到最后完
工为止,制品在生产过程中经历的日历时间。
(2)生产周期的确定: ①零件各工艺阶段生产周期的计算 ②产品生产周期
零件各工艺阶段生产周期的计算
➢ 零件工序生产周期: ➢ 零件加工生产周期: